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30
分享

资水三叠

一、竹魄

驼峰山南坡的楠竹爆出第一簇新芽时,老李头要摆三牲祭竹神。乌木供案上,刻刀压着黄裱纸写的《鲁班尺诀》,浸过桐油的麻绳在晨风里绷出金石声。"竹娘娘哎——"他吼着老宝庆府的调子剖竹,刀锋过处青皮翻卷如浪,露出带霜纹的肌理。二十年握刀让他的虎口长出一块硬茧,正合着黄杨木柄上的凹痕。

中元节开的竹料,需在陈家渡口淤泥里腌足两百日。我见过他用失传的"龙须刀法"刻《洞庭秋》:先以弧形凿剔出芦苇茎管,再用獾毛刷蘸苎麻汁轻扫内壁。暮色漫进作坊时,半毫米厚的竹膜竟透出淡青色晕彩,恰似君山岛外的雾凇。

"光绪年间祖师爷刻的竹丝帘,细过南岳庙的香灰。"老李头用长指甲弹着未完工的插屏,湘语尾音在竹簧上打转,"如今子机器刻的锦鲤,鳞片不沾资水腥气,算么子活物?"

二、鹅魂

满姑的铜鹅定要在霜降夜子时入卤。灶台上供着油垢包浆的陶罐,封坛时须念《十味谣》:"八角回魂,桂皮引路,山苍子点灯照旧途......"她左手挽鹅颈成新月弯,右手以银针封住翅根关节,这个招式叫"锁云关",据说是光绪年武冈总兵府传下的秘技。

卤锅沿的脂垢结出钟乳石般的晶柱,暗红如崀山崖壁。中秋开坛那夜,鹅肉纤维里渗出的胶质会在月光下泛铜色,这才是"铜鹅"真谛。满姑舀起老卤对着钨丝灯:"看这挂壁的琥珀光,五十年陈的底气,照得见人三世前的模样嘞。"她手背的灼痕蜿蜒如巫水支流,那是三十年蒸汽熏出的地图。

三、纸魂

滩头镇纸匠祭蔡伦用活鱼不用鸡。老周带我去天应村那日,谭婆婆正用野葛藤绷帘捞纸。七十三道工序的手工纸,讲究"冬捞骨,夏捞皮",腊月雪水泡的楮树皮要经三伏曝晒。"这招'鲤鱼摆尾',民国能换三斗红米啵。"老婆婆腕子一抖,纸浆在湘黔山风里绽出"之"字纹。

印门神那夜,老周咬住棕刷柄,喉头滚着祁剧《夜打登州》的鼓点。辰砂混着端午无根水,在秦琼铠甲上甩出个"回马枪"的金弧。他突然停刀望着电动印刷机:"早三十年印完最后一刷,要往滩头河里洒三斤糯米,请河伯收墨魂......"余音被碎纸机的轰鸣绞碎,纸屑纷飞如雪,盖住了望江楼残碑上的"楚南遗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