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3
分享

水绘潇湘

清晨的湘江水是未曾醒透的宣纸。雾霭在九嶷山的褶皱里游走,渔人将竹篙轻轻一点,船尾便拖出淡墨般的波纹。我总疑心这条江藏着无数支笔,把云絮、鹭影、吊脚楼的倒影都化作了工笔小楷,写在粼粼波光间。

行至武陵源,才知山原是水的骨骼。三亿八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在砂岩里刻下年轮,如今每座孤峰都是凝固的浪头。金鞭溪穿行其间,将石英砂岩冲刷成琥珀色的竖琴。山岚漫过天子山巅时,我分明看见时光在峰林间流转——猕猴桃藤攀着绝壁写下狂草,亿万年的光阴在此坍缩成薄薄一片苔衣。

洞庭湖的浩渺是另一种叙事。候鸟掠过君山岛的轮廓,翅尖沾着斑竹泪与银鱼鳞。渔家女坐在船头补网,梭子穿梭如白鲟游弋,将晨光织进经纬分明的网眼。湖水漫过洲渚时,芦苇荡里浮起青铜编钟的残响,屈子行吟的平仄被浪花重新断句。

最难忘怀湘西的夜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亮起灯笼,光晕坠入水中,化作游动的锦鲤。土家族老妪在织锦机上挑动星辰,西兰卡普的纹样里游着廪君时代的白虎[注1]。雨滴叩打青石板的节奏,与辰河高腔的尾韵渐渐重合。

暮色漫上岳麓山时,爱晚亭的飞檐正挑起半阙残阳。枫香树把影子投在禹王碑的蝌蚪文上,那些治水的咒语早已生根,长成满山苍翠。山道旁野菊兀自开着,像未及钤印的闲章。

我曾在资水畔遇见制瓷的老人,他掌心纹路里嵌着北宋的窑变釉色。"泥巴记得每道指纹的温度",他转动辘轳,将雪峰山的月光揉进陶土。胚体在窑火中蜷曲舒展,最终定格成冰裂纹的星空。

这片土地原是液态的史诗。每道水纹都在续写《山海经》的注脚,每块岩石都在修订《水经注》的页码。当紫鹊界的梯田泛起月华,我听见大地深处传来骨笛的回响——那是最初的湘人,用陶罐舀起澧水的清响。远处梯田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今人接续远古的星图[注2]。

注释

[注1] 西兰卡普:土家族传统织锦技艺,图案多含白虎、太阳等图腾,白虎为土家族先祖廪君化身。

[注2] 紫鹊界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夜间的生态照明工程与古灌溉系统形成时空对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