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0
分享

楚水云山辞

晨光漫过芦苇荡时,洞庭湖正以青瓷般的釉色苏醒。渔舟剪开薄如蝉翼的雾气,橹声荡起涟漪,惊飞的白鹭驮着天青色向南。范仲淹笔下的"浩浩汤汤"在此刻化作温柔,水波摩挲岸石的声音,原是千年时光的耳语。

岳阳楼褪去了朱漆的艳丽,露出檀木本色的沉静。檐角悬着的铜铃被晨风叩响,每声清音都丈量着游人脚步与青石台阶的距离。明代雕栏沁出的包浆,在某个瞬间与老人掌心重叠。凭栏远眺,君山岛在烟波中时隐时现,刘禹锡的"白银盘里一青螺"忽然有了温度——原来古人的比喻不是夸张,是山水本相的复现。守楼人的竹帚在砖刻上写下光的五线谱,孟浩然"波撼岳阳城"的平仄,正被手机镜头翻译成粼粼的二进制。

君山岛的渡船摇摇晃晃载来茶香。渔家姑娘递过青瓷盏,君山银针的芽叶在沸水中舒展成云雾。竹影在陶盏边缘写下《九歌》的残句,斑竹上的泪痕被岁月风干成褐色斑点。采茶女的苗语山歌溅起红头巾,惊飞了茶寮梁上的燕子。弹三弦的老者将《柳毅传》沙哑成烟缕,某个泛音与云梦泽的潮汐共振,张孝祥词中的"玉鉴琼田"在杯中泛起微光。

溯湘江而上,橘子洲的柚花在四月酿出清甜。青年毛泽东雕像的衣褶间栖着几只麻雀,游人诵读《沁园春》的声音与江轮汽笛此起彼伏。洲尾生态湿地的白鹭掠过写生少年画板,翅尖蘸起赭石色,在宣纸上签下岳麓山的落款。对岸大学城的灯光渐次亮起,爱晚亭的飞檐挑着一弯新月,恍惚间林间小径上走来的,是抱着书本的学子,亦是百年前负笈求学的书生。

岳麓书院的晨课总伴着桂花香。白发先生领着孩童诵读《楚辞》,稚嫩童声撞上朱熹手植的古樟,惊落的叶片在空中拼出半句"目眇眇兮愁予"。半亩方塘的锦鲤吞吐云影,把"整齐严肃"的碑文摇成满池碎金。某尾红鲤跃起时,鳞片反射的光斑恰与护林员手环的绿闪同频。

湘西的晨雾被吊脚楼的灯火戳破窟窿。苗家阿婆背着竹篓踩过跳岩,银饰叮当声惊醒了沱江。虹桥风雨楼下,蜡染布帘卷起《边城》的褶皱,翠翠的等待与游客指纹在玻璃柜台上生成量子纠缠。万名塔的倒影被游船搅碎又聚拢,岸边的清吧里,吉他手以每秒4.5次的揉弦频率,解构"郎上陡坡妹难留"的土家族咚咚喹音律,布鲁斯音阶的叹息中,离愁被切分成无数个微分音符。

往武陵源的盘山公路缠着云雾。车窗掠过挑山货的土家族汉子,背篓里"既含睇兮又宜笑,露珠结兮猕猴桃"。金鞭溪的楠木林将阳光滤成绿纱,猕猴跃过溪石时,惊散了一群正在监测水质的学生。某只幼猴爪心的螺纹,与清代《南岳志》扉页的藏书印重叠。袁家界观景台上,老者指着云雾中的石峰:"看那擎天柱,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孩童却指着峰顶盘旋的无人机:"它像不像在给大山把脉?"

衡山的夜宿在松涛里。祝融殿的电子长明灯与星子争辉,值夜道人在"紫气东来"匾额下,用朱砂写下带加密算法的无线偈语。晨起观云海的人堆里,穿瑜伽服的女子对着手机镜头深呼吸,山风突然卷起她的丝巾,化作韩愈诗句中"须臾静扫众峰出"的一笔狂草。

归程列车上,玻璃窗映出流动的山水长卷。邻座学生平板上播放着《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正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铜铃的月光频率穿透车厢,在我手环的生态数据屏泛起涟漪。我摸出口袋里的君山银针茶包,看蜷缩的芽叶在一次性纸杯里舒展,忽然懂得:所谓"潇湘",既是屈原行吟泽畔的斑竹泪,也是高铁穿越群山的呼啸;是朱熹古樟惊落的平仄,更是锦鲤鳞片上跳动的量子辉光。

杯中茶凉时,窗外掠过一片青瓦白墙的新农村。光伏板的幽蓝与墙绘上的洞庭归帆相映,古碑文涟漪中浮起数据流的荧光——某个尚未被命名的朝代,正在光谱中悄然显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