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7
分享

谷雨帖

谷雨落进江南时,檐下的紫藤正结着穗状花苞。我踩着乡间小道往山坳里走,新翻的泥土裹着雨腥气,蚯蚓在泥浆里拱出细密的纹路。农人弯腰补栽秧苗,蓑衣下摆垂落成弧,像未及舒展的荷叶。

山径拐角处横着几株老茶树,雨丝将叶片擦得油亮。采茶人十指翻飞,嫩芽坠入竹篓的簌簌声,应和着远处布谷鸟的啼鸣。陆游笔下"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情,在此地化作生计的韵律。茶枝间凝着的水珠忽然滚落,在赭色衣襟上洇出深色斑点,倒似天地在布衣上钤了枚水做的印鉴。

梯田沿着山势层层叠起,水光潋滟如摔碎的铜镜。戴斗笠的老农扶着木犁,泥浪在他身后翻涌成墨色波涛,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田畴上按压钤章。去年秋收时倒伏的稻茬已化作春泥,腐殖质的气息混着水腥漫过田埂。杨万里"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意境,原是要这般浸在泥水里才能体味的。秧马划过水面,惊起刚孵化的蝌蚪,这些拖着长尾的黑点,转眼又藏进水藻织就的绿网中。

转过山梁,忽见竹林深处迸出几点新黄。走近方知是木香花攀着竹节绽放,细碎花瓣承着雨水,竟将整竿翠竹染作流金。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萧疏,在此刻被这意外相遇搅碎了。竹根处拱出尖锥般的笋芽,棕褐色笋衣裹着白玉似的胴体,让人想起襁褓中婴孩攥紧的拳头。

山溪因雨水丰沛而鼓胀,青石上的苍苔愈发肥厚。几尾柳条鱼逆流摆尾,银鳞在湍流中忽隐忽现。渔人并不撒网,只将竹篓卡在石缝间,待黄昏时来收那些自投罗网的呆鱼。这场景倒应了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散淡,只是少了些孤舟独钓的寂寥。

古村落在雨幕中显形时,炊烟正与云霭缠绵。粉墙斑驳处爬满薜荔,瓦楞草在风里摇头晃脑。天井中的积水倒映着飞檐,忽然被落下的雨滴击碎,又慢慢聚拢成扭曲的剪影。苏轼"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词意,原来藏在某处漏雨的厢房里。老妪坐在门槛拣豆,青豆与褐豆在笸箩里划出楚河汉界,沙沙声里透着年岁的笃定。

村尾古樟的虬根拱出地面,形成天然长凳。树皮沟壑中积着陈年雨水,蕨类植物从裂缝里探出羽状复叶。放牛娃靠在树干上打盹,斗笠歪斜,露出半张被春阳晒黑的脸。牛铃叮当声自远处传来,恍惚与王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的意境重叠,只是少了辋川的禅意,多了几分烟火温度。

山腰的野樱桃熟了,绛红果实坠在雨帘里,像谁遗落的珊瑚耳珰。鸟雀啄食时溅落的汁液,在石板上晕出淡紫痕迹。这让我想起李商隐"红绽樱桃含白雪"的句子,只是他未曾见过被雨水泡胀的樱桃,那饱满的果肉随时要冲破薄皮,将酸甜的血液还给土地。

溪畔菖蒲抽出剑形新叶,水芹菜在浅滩舒展羽状裂片。妇人挽着竹篮采摘,裤脚卷至膝头,小腿肚上沾着星星点点的泥浆。她们谈论谷雨该吃香椿拌豆腐,声音清亮如溪水叩石。这寻常的对话里,竟藏着白居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清香,只是更添了三分市井的鲜活。

暮归时路过染坊,靛蓝布匹在雨中愈发沉郁。扎染的白色花纹像冻住的浪花,又似未化的春雪。染匠赤脚踩在石槽边,布料搅动时小腿筋肉虬结,恍若老树根须扎进土地。这场景比任何"青出于蓝"的典故都更具象,劳动将植物汁液与人体温度糅合成新的生命。

雨歇时山岚骤起,却不是常见的乳白色雾气,而是带着陈年信笺上晕开的墨渍,青灰里透着赭色沉淀。归鸟驮着最后的水汽掠过林梢,翅尖扫落的雨珠在半空划出银色弧线。此刻忽然懂得,古人为何要用"谷得雨而生"来解释这个节气——土地里勃发的何止五谷,分明是整个春天在雨水里分娩。

回望群山,每一道褶皱都蓄着水光。谷雨是天地间的契约,雨丝作印泥,草木为信笺。待到立夏时节,漫山遍野都会举起沾露的新叶作答,那叶脉间蜿蜒的水痕,正是雨水与泥土私订的永恒契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