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2
分享

花 事

晨光未醒时,后园总浮着层纱似的暗香。雕花木窗"吱呀"推开半扇,正见那株唤作"青龙卧墨池"的老牡丹在晓风里舒展筋骨。深紫色花苞裹着丝绒萼片,层层叠叠似襁褓婴孩,倒应了李白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三十年光阴在虬枝上结出瘤节,根茎早攀过太湖石,在青苔斑驳处绽出异色花来——父亲当年埋下的幼苗,如今竟比石凳还高出半截。

城南古园正值花汛。穿过九曲游廊,忽见百十株姚黄魏紫倚着粉墙开得跋扈。最妙是墙角那株"二乔",半面胭脂半面雪,倒像是把建安年间的烽火与月光都绣在了花瓣上。浇花的老王提着铜壶踱来,壶嘴漏出的水珠滚过花盏,折射出碎钻似的光:"牡丹喝露水要喝到辰时三刻,差半刻钟都开不圆满。"蓝翅蝶从他皲裂的指缝间掠过,轻飘飘落进鹅黄花蕊,惊得露水溅湿青砖上篆刻的"天祐四年"。

雨是子时来的。檐角铁马叮当声里,分明听见花骨朵在暗中舒展的窸窣。待到天明,青砖地上铺着细碎花瓣,倒似谁家绣娘打翻了缠金线的笸箩。"酒醉杨妃"最不经风雨,垂着酡红花冠卧在太湖石畔,真真应了《长恨歌》里"云鬓半偏新睡觉"的形容。花蕊蓄着的水珠将坠未坠,把漫天游走的云絮都收进掌心,反比晴日多出三分清透。

城西茶肆的玻璃橱窗映着川流不息的车灯,赵掌柜照例供着青瓷瓶里的"昆山夜光"。玉白花瓣镶淡金边,在LED冷光里渗出暖黄光晕,倒像把月光封在了琉璃盏中。穿藕荷色衫子的姑娘掀帘而入时,鬓边"璎珞宝珠"随着步摇轻颤,让人恍觉《清明上河图》里的簪花仕女走进了滴滴打车的提示音里。满室茶客屏息瞬间,听得见铜壶中水泡顶起壶盖的轻响。

谷雨前三日,城郊野牡丹开得不管不顾。单瓣紫斑花泼辣辣漫过山梁,像群举着竹篮采桑的农家女,把粗布衣裳染得姹紫嫣红。放蜂人老吴挨着花丛摆开蜂箱,看金黄的蜂子钻进鹅黄花心,总要吼一嗓子《大登殿》:"王宝钏寒窑里等了十八年,咱这野牡丹蜜可等不得!"他说城里人熬夜熬出的心火,得配三勺野蜜冲的凉茶才能压住。

洛阳桥畔那株三百岁的"洛阳红",新发的花朵仍带着安史之乱时的血气。守花老人用竹耙清理落叶,树皮裂纹里簌簌落下的,不知是虫蛀的木屑还是乾元重宝的铜锈。"广德二年移栽时不过马鞭粗细",他敲了敲树干,惊起只灰雀直冲云霄,"如今倒比碑林里的石柱还壮实。"暮色漫过洛河时,那抹残红在玻璃幕墙与古桥墩间流转,分不清是花色染了霓虹,还是流光融了花瓣。

倒春寒裹着冰粒子砸下来那夜,后园尽是花枝断裂的脆响。晨起但见满地残红贴着青砖,褪成水红色的绢帕。唯有"蓝田玉"在碎冰里挺着脖颈,冻成琉璃的花瓣反而透出玉色本真。三日后放晴,断茬处竟拱出朱红新芽,针尖大的芽苞映着写字楼玻璃幕墙的反光,像暗夜里迸溅的焊花。

清明扫墓归来,惯要在石凳上独坐。牡丹谢尽处,肥硕的绿叶正把阳光酿成翡翠。蚂蚁列队爬上叶背,搬运深埋的旧年花萼。远处工地打桩机的闷响里,忽然懂得龚自珍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地底深处,分明有根须在水泥森林的缝隙间汩汩吮吸,把地铁隧道的震颤都化作了春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