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伦老师已经去世十几年,如果先生健在的话,应该九十多岁了。隐约记得,他微胖、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五官端正,总是笑容可掬地与人交流谈心,丝毫没有师长的架子。在你们初三那些高挑或魁梧的男孩子面前,他显得有些矮小敦实,一副容易被人欺负打倒的模样。假如有调皮犯错的同学,被作为班主任的他叫到跟前,很少会听到他的大吼责骂,只有慢声细语的耐心教导与和蔼可亲。由于你的作文写得较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还当选了班级文体委员,而且时常得到他的额外关心,所以他对于你有着特殊的师生情谊。有几点印象让你尤其深刻。
大概四十年前的一天下午的自习课上,他对初三全班同学讲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们中间有些人中考成绩不理想,上不了高中,出了校门走上社会,我对你们唯一的寄语就是——希望你们永远做一个善良正直、敢于挑战困难、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传授给你们的求生哲学很简单,赚钱次要,够用就行,凡事不能违背良心。就这么几句简单明了的告诫,对于你和同学们的现实人生路所起的作用却是很大很长,更有令你峰回路转的惊喜。诚如那些看似逆境迷茫的困惑,遭遇失败的痛苦,当你耳边一遍遍回荡起恩师的话语,不免重生振奋向前的动力,再续梦想;仿佛远方有为你灿烂花开、蝶翩蜂吟的佳境。
唐老师写的字,尤其是粉笔字,和他的为人处事一样——刚正、遒劲、豁达。听他讲课,对于你们这些初中生来说,就是一种文字艺术的享受、阔步人生路的挥毫漫步!在他那挥洒自如的一笔一划中,你们看到了这个年逾花甲的老师,有刚柔并济的沉稳、出神入化的洒脱,有和蔼敦厚的说教、激流回旋的严厉,更有满腹经纶的儒雅,让孩子们没有了调皮捣蛋的荒唐与狂躁,忘却了天南地北的胡思乱想,只有肃然起敬的崇拜。
依稀记得有一次,那是同学们刚刚从初二升级到初三的开学阶段。由于学校对同届师生都进行了综合调整,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年级上,但相互间的脾气性格还不是十分的熟悉和了解。一位特别任性的施姓男生在课堂上三番五次地与前后左右桌的同学嬉戏打闹,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唐老师被他一次次的放肆行为逼得忍无可忍,终于气得将他拉到讲台前“站黑板”。面对全班五十几个同学,让他现场做保证写检查。此举的震慑作用,应是罚一儆百了。
还有一位让全班师生无法容忍且品德较差的女同学,硬是被唐老师严厉地批评了好几回。她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其他要好的女生挑拨她人关系,破坏团结,玷污大家相互间的纯洁友谊。比如有时候,她向同桌借一支铅笔用,她不仅不还给人家,后来假使同桌也忘记买铅笔,再向她借时,她却反过来说:“你上次借我的还没有还呢!”当然也有看不惯的同学为受冤同学伸张正义的。此事弄得该女生当场就无地自容,好长一段时间都无人愿意搭理她。
最让你不能忘怀的,是他指导你学写古典诗词几年,让你能够申请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以及后来又成为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这些殊荣的获得,大部分还要归功于他老人家的。不仅仅因为他的知识渊博、古文功底扎实和阅历丰富,还源于他待人谦逊、与世无争,并喜欢助人为乐的好品德。现在回忆起他经常对你的拙作给予无偿修改,那种油然而生的感激之情仍然激荡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