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铁城的头像

铁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4
分享

走近哈尼

隆冬时节,已连续四年远赴西双版纳旅居避寒的我,与聚居于版纳地区的傣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一道,度过了一段段四季如春、白云蓝天,景美如画、神清气爽的美好时光。

在当地旅游公司的组织下,曾跟团游览参观过版纳地区哈尼族聚居地曼么新寨(爱尼古寨)以及最古老的沙药村和会龙村。

看到性情开朗、豪爽大方、皮肤黝黑的哈尼族人和傣汉人们一道亲密无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情境,让我顿生要深入了解哈尼人民生活现状的浓厚兴趣。

2023年春节前,当我得知旅居地雅居乐后面、大黑山脚下的南西村就是个哈尼族聚居地,村里住有三四百户哈尼族胞时,曾多次兴致勃勃地独自或邀上好友徒步到南西村,终因无人引荐和语言不通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然而,几乎被橡胶树和香蕉林环抱着的南西村,却给我和我的同行好友们留下了民房规范、花满庭院、卫生整洁,没有丁点儿猪、牛、鸡、鸭粪味的良好印象。

在南西村,最为使人开心的是,我们所见到的每一位哈尼族胞,她们都能通过简单的汉语与我们对话,并不时流露出她们对来自异域他乡的我们的亲密友善和热情接纳。

今年三月初,正打算返渝的我,在雅居乐商业街偶遇茶山古树茶体验馆老板李梦磊和杨娟小两口。

经过简单的交流,热情好客、开朗健谈、极富营销经验、世居南糯山半坡老寨的汉族小伙李梦磊和他那哈尼族妻子杨娟,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让我深入了解哈尼民众生存现状的想法得以如愿以偿。

在两个下午的闲聊中,也是皮肤黝黑、身体壮实、满脸忠厚实诚的梦磊老板,言辞恳切、如数家珍似的为我介绍道:

聚居于西双版纳的哈尼民众有21.21万人,位居版纳地区人口总数的第二位,占辖区总人口的20.7%,主要分布于景哈哈尼族乡、格朗和哈尼族乡等地区。

哈尼族,是一个善于战斗的民族,其族胞习性直爽豪放、热情好客,以及部分民俗民风,均与川渝两地相近似。

由于早前众多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哈尼人,都世居于高山之巅和崇山峻岭之中,习惯于刀耕火种。

哈尼人最为崇拜的是火。新房落成时,必须是火堂先进新房后人才能进入,并确保火堂之火不可熄灭,每家每户在火堂的上方,还吊有一根木棍,作为杀鸡、鸭的特殊工具。

哈尼人围绕火堂休养生息,具有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即烟熏保存和用芭蕉叶包烧食物,以及肉食品和红苕、土豆烧烤之后,方便外出劳作时食用。在哈尼人的饮食习惯里,尤其喜欢吃带有酸味和苦味的食品。

由于哈尼民族世代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所有孩童长大后,父母都得为其配备一把刀,专用于防身和应急时使用。

哈尼民族的婚丧嫁娶习俗,也与川渝两地高度相似。她们崇尚自由恋爱,只是婚龄普遍偏早,一般都会在十四五岁之后结婚生子,将夫妻离婚视为人生最为丢脸的一件丑事。

哈尼族男女青年订婚时,有娘舅的男方,一定要娘舅背着烟酒或聘礼,带着相关亲友到女方家里喝一场酒才算正式订婚。正式订婚后,再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择定举行婚礼的良辰吉时。举行婚礼时,家景殷实的女方,还要给男方送去一头将身、首分解开来的整猪,一个糍粑和几套哈尼服饰作为结婚礼品。

哈尼族胞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男女双方都要背对背地相互交换一个鸡蛋,才算是正式结婚或离婚。否则,男女双方今后的日子都不会幸福美满。

哈尼族重男轻女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父子联名,是哈尼族独特的一种姓氏传承。无论儿女,都用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为姓,但女儿的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能进入父姓家谱。因此,不少哈尼家庭为生儿子而无节制地生育。截至目前,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

哈尼族的丧葬习俗,极具该民族先祖的良苦用心。在哈尼人聚居的寨子里,都有一块叫作坟场的公共用地,在寨内老死或六十岁以上病故的族胞,才能安葬于此。六十岁以下病故或意外死亡的族胞,须火化后才能安葬于坟场。外出生病或意外死亡的族胞,一律不允许进入龙巴(即寨门),更不能安葬于寨里的坟场。哈尼人不允许寨外死亡的族胞进入龙巴,源于确保寨内卫生和全体族胞的健康安全,担心寨外亡人会带回危害族胞生命安全的病毒或病菌。

在哈尼族聚居的山寨,每家每户的承包地里都保留着一至两棵大树,人死后的棺材,都必须是现砍现做。哈尼人家的贫富和地位彰显,就看为已故之人打造的棺材大小。

哈尼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月年(即苦扎扎),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六月举行。节日期间,每个村寨都会杀牛祭祀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祭祀结束后,将牛肉平均分配给寨民,让寨民们共同享用。

除此之外,哈尼族还有耶苦扎、扎勒特、嘎汤帕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哈尼族,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别具一格的服饰文化,以及细腻精湛的农耕技艺,展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魅力。

在与小李夫妇的交谈中,看到小两口热情满满的姿态和侃侃而谈的神情,我冷不防突发奇想地问了句: “梦磊,其实我最想知道的,是哈尼民众的生活现状,你能直白地告诉我吗?”

面对我突如其来的提问,两眼明亮、一脸实诚的李梦磊没有丝毫遮掩,直言不讳地应答道: “可以呀!我们托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福,所有的哈尼山寨,基本上都成了旅游景区,四面八方的游客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旅游既为古老的山寨带来人气,更为我们带来了财气!”

“如果我想问你,哈尼人目前的生活现状是啥标准,你能准确地回答我吗?”面对我猝不及防的提问,年轻稳重的李老板坐怀不乱,滴水不漏的爽口回答说:“如今的我们基本上不种粮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只种茶叶和蔬菜,每家每户住房漂亮、吃穿不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算是小康没说错吧?”言毕,李梦磊恳切的双眼紧盯住我,害怕我会指责他言有所失那样。“梦磊说得没错,你们所过的日子就是小康!就是小康呀!”我也满脸是笑,急不可耐地回答说。

是的,真真切切地说,梦磊老板所说的小康现状是绝对真实的,是完全可信的!

2024年春节前,我曾与几个好友相邀,在美丽的南糯山古寨小住了两天。

傍晚时分,我们神清气爽地漫步在南糯山那平整宽阔的人行步道上,观赏着道路两旁怒放的各色梅花,以及压根就叫不上名的各色南方雨林花卉,心情格外舒畅。

一幢幢民族风格突显的哈尼民房,在夕阳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端庄和美丽,让人顿生美好的遐想和向往……

恰逢此时,一曲欢快热烈、民族风情浓郁的哈尼民歌《哈尼山寨欢迎您》,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色、色、色色色!”的举杯请酒声传来,将意欲神离的我拉回到神奇的南糯山寨。

哦!笔者眼下的此情此景,不就是哈尼民歌: 阿哥阿妺笑开颜,幸福生活如蜜甜的真实写照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