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9
分享

春到甲邑

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三原县,史称甲邑,文化悠久,人杰地灵。乙巳蛇年早春到三原,我有三件事,一是去县文联宣传组织无偿献血,二是采访两位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三是拜访我的忘年交黄振涛老师。

遗憾的是,三原县文联主席张瑜外出有活动,只能和办公室小李商谈。采访两位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周盼和吴海鹰倒是顺利。我便去三原县检查院拜访黄老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黄老师竟然远道迎接,令我十分感动,多年不见,黄老师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在黄老师办公室,我们欣赏书法畅谈文学,我敬佩他笔耕不辍,在正义网秉笔直书,为三原检察事业发展鼓与呼。按理说,我应该请黄老师吃饭,但他却坚持要尽地主之谊,请吃三原福源饺子。春吃饺子,福源四季,寓意好,饺子味道鲜美,吃得大汗淋漓,犹如神仙一般惬意。

吃过饭,黄老师说:“你平时工作忙,来一趟三原不容易。三原可是文化圣地景点众多,我带你好好游一游。”盛情难却,感谢黄老师,春到甲邑,实在是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

我和黄老师同游的第一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改编出征抗日纪念碑。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先烈的功绩应永久铭记。黄老师对革命历史了如指掌,他的讲解令人动容,激励我们后辈应珍惜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不负先烈,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改编出征抗日纪念碑在三原县体育馆广场前。黄老师说碑身远观呈八字形,那是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纪念碑有37.8米之高,那是寓意红军主力部队1937年8月完成改编,碑体造型犹如三把大刀,象征改编后的八路军三个师。浏览纪念碑两侧,官兵策马冲锋和挥舞战旗的浮雕令人震撼,当年八路军将士出征抗日的场景犹在眼前。黄老师说抗日将士英勇奋战的爱国精神要时代传承,尤其要引导青少年常来参观瞻仰,激励民族伟业复兴梦。我和黄老师还在纪念碑合影留念。

第二站是三原城隍庙。黄老师给我说,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每一个地市的城隍庙敬奉的神灵都不一样,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始建于明洪武八年,距今有六百余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城隍庙的古建筑有楼、殿、廊、亭,琳琅满目,感叹古时的工匠鬼斧神工,技艺了得,龙凤呈祥,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最让人感叹的是,城隍庙山门高大挺拔肃穆壮观,尤其那一对铁旗杆,造型精湛不动自威。苍龙训子和鱼龙变化的砖雕,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牌坊上书威灵昭应祠,木雕有龙戏珠、凤还巢、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栩栩如生,祈城隍得福,存善心纳祥。这真是一个教化育人的好地方。城隍庙周围,古色古香,游人如织,能看到正在改建提升,将来一定是三原文化旅游的打卡地。

仰观三原城隍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古人的智慧惊叹不已。黄老师说:“三原的文化古迹多着呢。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三原清峪河上的温纯桥。”

一路向北,一条宽大的黄体沟壑穿城而过,那就是三原清峪河。如今科技发展,数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最令人敬仰的还是温纯主导修建的石拱桥。

新建的斜拉桥已有四五十年历史,车来车往,十分方便。我和黄老师从桥头缓坡下行,脚下铺满石磨,遍布沧桑。为啥要用石磨铺地,黄老师还讲述了一个青蛙告状的故事,十分有趣。明朝万历年间,清峪河上的龙桥即将竣工,焦县令工地视察,发现成千上万青蛙大声鸣叫拦桥告状,在深水潭里打捞出了一具绑有一个上半扇的石磨盘男子的尸体,便重金求购下半扇石磨盘。下半扇石磨盘能卖大价钱,周围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驴拉车推,全都将家里的下半扇石磨盘运到县衙里来卖,多达数百个。焦县长用收磨扇的智谋告破杀人案传为佳话。收来的磨扇后来就铺了路。

温纯是三原北城人,字希文,号亦斋,明嘉靖进士,曾在河南南京浙江等地历任万历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温纯幼年即勤奋好学,常手不释卷,而性格凝重寡言。温纯情系故里,清峪河水横贯三原古城,水大谷深,南北阻隔,交通不便,百姓常有溺水死于非命的惨状。温纯倡导集资兴建桥梁,历时十二年,石桥竣工。温纯造福乡梓,打通三原南北的交通要道,深受百姓爱戴。黄老师说温纯不仅两袖清风还著述颇丰呢,他的研究领域宽广,文笔犀利,雅俗共赏,青史留名。

龙桥飞虹是三原八景之一,清峪河湿地公园浮雕令人流连忘返,传说引人入胜。致敬温纯,游完清峪河,黄老师叫了开出租车的周师傅,说:“我们去游览李靖故里和周家大院吧。”

乙巳蛇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于是,天津、河南、四川纷纷争夺哪吒故里。三原人一锤定音,他大在哪他娃就在哪,李靖故里在三原县鲁桥镇,哪吒肯定就是三原人。

我和黄老师来到鲁桥镇东里村李靖故里,哪吒造型特别吸引眼球,人流如织,热闹非凡。黄老师给我介绍到,这里最初是为三原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李靖后人黄州知府李彦瑁出资对园林进行乐重修。李靖故里园林是渭北驰名的古代园林,曾几经易主,又称靖国公园和杨虎城花园。三原于右任先生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司令部就设在园内,改名靖国公园。杨虎城担任靖国军三路军司令兼靖国军主帅后,在园中住了二十多年,拨款修葺,修造门楼,栽花植树,人们又称这里是杨虎城花园。革命先烈史可轩牺牲后,还在此修建了史可轩烈士陵墓,供后人纪念瞻仰。

李靖故居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四季争艳,鱼池、石舫、假山、奇石星罗棋布,还有微缩的关中八景,令人流连忘返。院内亭台阁榭,溢光流彩;奇卉异草,四时生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秀美幽雅,犹如去了水乡江南。

游完李靖故居,我和黄老师又乘车一路向西,来到周家大院。周家大院是清朝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府邸,也是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周莹的娘家。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也带火了周家大院。

黄老师说,周家大院修建于乾隆年间,历史几十年,占了半个村子,原有房屋十七院,院院相连,户户相通,当时在鲁桥孟店村形成了一个最庞大的古建群。同治年间发生战乱,烧毁了十六院,周家大院仅存一院。

庭院深深深几许,周家大院令人叹为观止。大院共有五进大,坐南朝北,每进院三至五相间,有大门相隔,敞开中门,可以一眼望到后楼。走进大门,看见一方写有“克襄内政”的横匾,这是周梅村的好友韩振欧的贺礼。周家大院的雕刻艺术蔚为壮观,东西两面看墙雕有“唐尧放象”和“大禹牧牛”的传说,旁边刻有吉祥物麒麟,篆写“福、禄、寿、喜”四字,两边刻有春季的凤凰戏牡丹,夏季单鸽采莲,秋季双雀舞菊,冬季的喜鹊闹梅,栩栩如生。

我和黄老师还参观了福寿堂,上方写有“共咏蓬莱”的鎏金大字,蜡像祝寿场景活灵活现,感慨不已。中院雕刻有周梅村亲笔书写的《怀古月轩》赋,用“怀古月”命名,借用李白《问月》诗句,希望明月常照酒樽,天下永享太平,表现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我和黄老师驻足周家大院,感慨不已,三原县真正是关中甲邑之地,人杰地灵,值得一游的文化胜地。

黄老师说,三原还有一个最值得打卡的地方就是于右任故居和纪念馆。我对黄老师说,去年去三原宣传采访,专程去了拜谒了于右任故居,游览了于右任纪念馆,时间紧迫,这次就不去了。

我和黄老师谈到于右任老先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于右任是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早年紧跟孙中山加入同盟会,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是中国近代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黄老师说,于右任老先生晚年羁留台湾,思乡心切,创作诗作《望故乡》,刻骨铭心,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触动我们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绝唱。

从三原鲁桥周家大院归来,黄老师让周师傅把我一直送到三原县政府街,依依惜别。

春到甲邑,一览胜景,心情愉悦。感谢黄老师的盛情款待。黄老师是武功人,原在咸阳市监察院工作,市文联也在监察院六楼,我经常去文联可能和黄老师擦肩而过,真正和黄老师成为忘年交,是在黄老师退休之后,血站聘请他撰写无偿献血史。黄老师学识渊博为人谦虚,很快我们就无所不谈,他文采斐然,给我的写作也带来了很大帮助。后来,我去武功驻村,一直忙没有拜访过黄老师,倒是和他的儿子子辉熟悉,也知道黄老师的情况,加有微信,联络从未间断。

春到甲邑,收获颇多。黄老师为文为人,都是我的楷模。他退休后发挥余热,受聘三原县监察院,指导宣传,作品屡登正义网,又呼吁保护重建三原宏道书院造福当代。我想,三原春和景明,文明之风盛行,当有黄老师之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