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鸿博的头像

姚鸿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0
分享

逐梦拉萨:心灵的朝圣之旅

人生漫漫,我有幸游历诸多城市,赏遍大江南北的旖旎风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潺潺,宛如诗意画卷;海南海滨,碧波荡漾,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新疆大地,广袤无垠,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内蒙古草原,大漠戈壁孤烟直,牛羊成群似繁星,这般美景皆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然而,在我心底深处,有一处圣地始终熠熠生辉,牵引着我的灵魂,那便是祖国边陲的西藏拉萨,尤其是那巍峨耸立的布达拉宫。

这片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藏传佛教的深邃、活佛转世的传奇、雪域高原的雄浑、和平解放的曙光、中印战争的硝烟、青藏铁路通车的欢呼,诸多故事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拉萨神秘而迷人的面纱,令我魂牵梦绕。可与此同时,拉萨平均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度,又让我心生畏惧,担忧身体能否承受,这高海拔仿佛一道屏障,横亘在我与梦想之间,使我虽心向往之,却屡次踌躇不前。

直至去年盛夏 6 月,怀揣着多年的憧憬,我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从西安出发,搭乘动车,4 个小时后顺利抵达西宁,稍作休整,旋即转乘驶向拉萨的旅游列车。25 个小时的路途,我的心情犹如窗外起伏的山峦,跌宕不安。毕竟已退休近 5 年,虽没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羁绊,能尽情追逐远方,但身体机能不比往昔,能否扛过这高原的考验,我心里实在没底。一路上,脑海中反复浮现“格桑花”“布达拉宫”的影像,那是我梦想的具象,给予我前行的勇气。

记得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钢铁巨龙,打破了地理的阻隔,让几代人的拉萨梦照进现实。遥想 1984 年到 2006 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彼时我身为铁路员工,奋战在郑西高铁、西宝高铁等项目一线,参与陇海线提速、陇海北环线修建以及诸多站场扩建工程。虽说我们面对的没有高原冻土那般恶劣的条件,但同样挥洒汗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拼搏奉献。因而,我更能深切体会到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环境下付出的艰辛,那每一寸铁轨都凝聚着他们的热血与坚韧。

当夜幕降临,动车缓缓驶入西宁站,我们转乘 23 点的 Y971 旅游列车奔赴拉萨。列车全程供氧,那丝丝缕缕的氧气轻柔地沁入心肺,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让我几乎察觉不到高原的压力。车厢走廊与包厢内,分布着多个吸氧阀口,列车员时刻待命,只要乘客有需求,便会迅速协助,可令人欣慰的是,并未见有人使用,看来大家的状态都还不错。列车在夜色中疾驰,“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句歌词在心头萦绕,此刻,我正搭乘着这希望的列车,奔赴心中的圣地。

往昔在铁路施工时,我们对进藏列车满怀敬畏。尤其是北京到拉萨的直快列车,每次接到预报信息,大家都会加快维修进度,口中呼喊着“进藏车快来了,抓紧恢复线路”“进藏车通过后给点”,那紧张又有序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如今,我竟有幸坐在这驶向拉萨的列车上,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此次出行,我与爱人选择报团旅游,起初计划前往东北环线,孩子的一句“何不去西藏,趁着身体还行”,瞬间点燃了我心底的火焰。从 6 日起,我便遵医嘱服用红景天口服液,直至抵达拉萨,只为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场挑战。

列车沿着青藏线徐徐前行,西宁到格尔木区段,大地尚未完全苏醒,植被略显稀疏;行至格尔木到拉萨区段,高原渐渐焕发生机,牦牛成群结队,悠然自得地低头啃食青草,野驴机警地竖着耳朵,时不时眺望远方,藏羚羊身姿矫健,伫立在远处,纹丝不动,宛如高原的守护者。唐古拉山的积雪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白得耀眼,山峰层叠,仿若仙境。窗外,冻土区段的铁道两旁,密密麻麻插满了热棒,这些热棒犹如忠诚的卫士,据说能促使冻土中的水分蒸发,确保线路稳固不下沉,每一根都价值不菲,承载着无数人的安全寄托。

列车途经那曲市多安县境内的措那湖站时,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扑面而来。措那湖,那片湛蓝的湖水,仿若从天际倾泻而下,水天一色,分不清界限。它是怒江的源头,海拔 4594 米,面积约 300 平方公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海拔最高淡水湖。平日里,它静谧而神圣,每 12 年一次的藏历龙年,才向藏民开放,供他们转湖朝圣,承载着信仰的力量。列车缓缓前行,湖水如灵动的飘带,时而舒展宽阔,时而蜿蜒窄长,时而远在天边,时而近在咫尺,我沉醉其中,彻夜难眠,满心都是对拉萨的期盼,对格桑花盛开之地的向往。

返程途中,我兴奋地给好友分享沿途拍摄的照片。车窗外,风景如画,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透过层层叠叠的白云,湛蓝天空展露无遗,或许这便是“藏蓝”一词的灵感源泉吧。照片一张张发送出去,我沉浸其中,难以自制。地面上,山峰色彩斑斓,时而绿意葱茏,时而金黄灿烂;白云变幻多姿,时而聚集成厚实的云团,时而被风儿吹散,仿若棉絮织就的锦毯,轻柔地覆盖着大地、牛羊与田野,又似绽放的格桑花,庇佑着行驶在天路上的列车,一路平安。网络信号时断时续,照片在手机里打转,正当我沉醉于美景时,车上有人惊呼下雪了。抬眼望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上空雪花纷飞,我赶忙录下视频发给好友,调侃道:“一觉醒来就夏天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雪霁天晴,抵达西宁时,又是阳光明媚的夏日清晨。

其实,6 月 13 日初到拉萨时,天空突降中雨加冰雹,不过片刻便雨过天晴,仿若上天的赐福。来之前查看拉萨、林芝 15 天的天气预报,显示 12 日之后将连下 5 天中雨,可现实却大相径庭,这里的雨总是来去匆匆,天气预报也失了准头。全程我们仅用了一次雨伞遮雨,多数时候,雨伞反倒成了遮阳利器。听闻西藏阳光紫外线强,高原反应厉害,此番亲身体验,虽有感受,但得益于拉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城区含氧量显著提升,植被愈发茂盛,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氧气离子,我们并未出现严重不适。林芝市海拔 3000 米以下,更是植被繁茂,仿若世外桃源,各类农作物欣欣向荣,难怪被称作“小江南”。

为助力游客适应高原环境,旅行社贴心地将行程前两天安排在林芝市区。我们游览了卡定山景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尼湿地公园尼洋河风景带。这里海拔 2980 米,同样是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宜人。在 318 国道尼洋河风景打卡处,我兴致勃勃地接过藏民的琵琶,高歌一曲《青藏高原》,“是谁带来了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了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那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记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连,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声在山谷间回荡,那一刻,我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20 点左右,夜幕尚未完全笼罩,我与爱人漫步林芝市“八一”街。街道宽敞整洁,行人车辆稀少,两旁商铺琳琅满目,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应有尽有,各类商品一应俱全,仿若内地小镇。导游介绍,这些城市道路与商铺多是广东、深圳对口援建,彰显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广场上,一位四五十岁的藏族妇女格外引人注目,头顶四周光秃,中央留着一小辫子,上穿黑色燕尾服,胸前挂着飘带,下着红绿大花宽裆灯笼裤,脚踏黑色中跟系带皮鞋,她带领着 30 多位妇女翩翩起舞,活力四射,潇洒自如,激情高亢。眼前这一幕,民族融合的气息扑面而来,藏族同胞身着传统服饰,悠然漫步在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祥和欢乐。林芝仅有 6 万人,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没有车水马龙的拥堵,没有喧嚣嘈杂的吵闹,唯有繁花似锦,仿若人间仙境。遗憾的是,因 318 国道堵车,我们未能前往鲁朗林海,只能抱憾而归。夜晚入住林芝酒店,房间干净整洁,氧气设备一应俱全,可全程竟无人使用。自助早餐与午餐丰盛可口,8 人一桌,10 多种美味佳肴,高压锅蒸出的米饭颗粒饱满,毫无夹生之感。

从林芝巴宜前往山南羊角雍措,海拔从 3000 米攀升至 5000 米,大巴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首先抵达巴宜区八一镇加乃村,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工布藏族美丽女子热情地引领我们走进她家。她家的院子仿若童话中的花园,篮球场大小的空间里,长满了高高的蒿草和五彩斑斓的格桑花,看到这一幕,我心中一阵狂喜,这不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格桑花!女主人热情好客,为我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的家庭故事,她的丈夫、孩子以及 90 多岁的爷爷,让我们对藏族家庭有了深入了解。她还介绍了工布藏族独特的试婚习俗,以及政府如何帮助她们从大山深处搬迁至这个群山环抱、有 30 多户人家的加乃村。院子里的蒿草冬季可用来喂牦牛,而格桑花,寓意着美好时光与幸福生活,承载着藏族人民的美好祈愿。

来到山南羊角雍措山口,狂风骤起,天空瞬间被云雾笼罩,一片混沌。然而,仅仅 10 分钟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湖面。俯瞰湖水,湖面与天空相映成趣,平静得仿若一面巨大的镜子,若不是天空中尚有白云飘动,拍照时真难以分清哪是天空,哪是湖面,将照片倒过来看,白云仿若浪花,翻涌在天际。此处海拔 4998 米,我们在此驻足 70 分钟,拍照留念,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虽说在拉萨和林芝,高原反应并未对我们造成太大困扰,但偶尔的头脑胀痛还是会提醒我们身处高原。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逐渐适应了环境。拉萨市区平均海拔 3650 米,由于地处北半球且经纬度较低,夏季白昼时间格外长,天黑得很晚,6 月中下旬 21 点 30 分天才完全黑下来。18 日回到拉萨时,尚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迫不及待地奔赴布达拉宫。

站在布达拉宫前,望着那宏伟壮观的上红下白宫殿,我心中油然而生敬畏之情。沿着布达拉宫北面缓缓穿行,再移步至广场向南眺望,夜幕悄然降临,布宫外墙的灯光依次亮起,此时的布达拉宫仿若一幅绚丽的油画,镶嵌在夜空之中,又似一位沉睡的巨人,仰卧在红山之上。从广场地面反射板拍摄的照片看,一个菱形的图腾仿若神灵,端坐于苍穹之下,藏族同胞对其敬畏有加,虔诚叩拜,一生许下十万个叩首的宏愿。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人在困境中坚守,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血色黄昏》的作者老鬼马波,身负八年冤屈,却凭借坚定的信仰,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只为等待共产党还他清白,还原历史真相。藏族同胞们信仰藏传佛教,感恩新中国解放西藏,是共产党带领他们走向幸福生活,这份信仰与感恩,代代相传。

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观景台,我按下快门,拍下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那画面与 50 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如出一辙。随后,我随着人流登上红山,踏入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逐一参观每一间殿堂,欣赏精美的壁画、珍贵的文物,聆听历史的回声,这一刻,多年的拉萨梦终于圆满,心中满是感慨与喜悦。

回首此次拉萨之行,我不仅领略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深入体验了独特的藏族文化,感受到了高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坚韧乐观。这片神奇的土地,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璀璨的明珠,我将永远珍藏这段难忘的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