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怡心的头像

怡心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5
分享

秋叶萧萧菊又香

又一年了,满城的秋叶随风飘零,傲霜的菊花又开了,在秋风中飘逸潇洒地散发着怡人芬香,看着萧索秋日点缀的满城菊花,把自己的思绪拉向远方……

记忆中,我上小学五年级是十二岁,那一年暑假期满返回学校时,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已不再教我们。在第一节课上,一位五十多岁的男老师走向讲台,很和蔼地跟我们介绍他姓徐,担任五年级班主任老师。

笑意可掬的徐老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他的名字,然后转身时,我看到他额头上的皱纹和黑发中夹杂着的银丝,无不流露着父亲般的刚毅,微微笑意也给同学们留下极好的印象,让众多的学生立刻没了“紧箍咒”,议论纷纷:这老师不凶。

徐老师是我们邻村的,按照老师年龄来算是快要退休了,因为农村师资缺乏,上级把他调到我村任教。在那个年代,他属于国家正式老师,乡下说法“端铁饭碗”。领导考虑徐老师离家远,村里专门给他配备了宿舍、厨房,这样他可以在星期一至星期六在我们村里住下。

徐老师给我们上课没多久,淘气的学生立马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一天早晨,上课铃声敲响后,我们却没能进教室,因为教室的门锁里面被哪个混账的学生塞上小木条。徐老师到教室门口一言不发,耐心地抠门锁里的木条,木条不是那么好抠的,老师吩咐身边的同学找细铁丝,用手使劲敲打着门锁,这一抠大概过去很长时间。有同学在一旁自言自语:“这到底是谁干的?这不糟蹋人吗?”也有同学看老师在一旁抠得挺累的,跟老师说:“老师,我来试试吧!”很长时间,木条才抠出来,老师如释重负,同学们也陆续走进教室,听老师讲课。

有了第一次恶作剧,混账的学生又来了第二次,这次老师还是抠了好长时间….

第三次,老师腋窝下夹着书本朝教室走来,远远看到学生们都还站在教室外,就知怎么回事,满脸怒气一声不响地转身走了。

很长时间,我们这群学生像没娘的孩子一样都站在教室外,同学红跟我们几位女生说,到我们家去吧,老师也不管我们,于是我们好几位同学都到了她家。

红同学父亲是村里书记,我们同学在红家里玩起扑克,她母亲(我婶婶)问我们为啥都不上学?听了一群女孩的解释,婶婶谴责起徐老师不会管教学生,我一旁女同学说这木条我们老师已经帮着抠了两次了。婶婶听了,又训起我们:俗话说的好,让一让二,没有让三让四的,你们不知道你老师心脏有问题,他是不能生气的。况且学是给自己上的,不是给人家老师的,怎么都这么不懂事?

我们一个个红着脸,又回到学校,教室的门已经开了,可能是班长把木条抠出来的。

徐老师依旧给我们上课,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后来婶婶的一番话也传到哪个“使坏”的同学耳朵里,使他良心有所发现,这样的恶作剧再没发生过。

平时老师态度很和蔼可亲,但课堂也有他严厉的时候。在班级中我虽是守本分的女孩,却也因为上课不守纪律让徐老师惩罚一次。

那天徐老师进行数学考试,课堂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徐老师的眼光扫射整个课堂,然后把试卷分给没有交头接耳的学生,我因为跟后桌说话没我的份。

失意、彷徨、丧气……统统笼罩在心头,我默默地坐在位置上,徐老师的厉眼又扫我很长时间,才把试卷递给了我。

拿到试卷的那份惊喜不言而喻,可我明白老师为啥开始不给我卷子的原因,自己以后不可再犯错了。

就这样,我们在徐老师教导下成长,在课堂上,听他认真讲课;课堂下或者是放学后不会的问题会到他的小家里询问,徐老师是很欢迎的,耐心亲切地给我们做解答。当我们做错了事,徐老师会愠怒但不会体罚学生,更多的是批评教育,是宽容……

从未记得老师在众多同学跟前表扬过我,但是幼小的我能敏感地感觉到老师的慈祥目光里对我学习上的赞许与鼓励,这种默许鼓励会让小学生的我早早到校,教室不开门主动找徐老师要开门钥匙。

我记得我们教室是在徐老师小家的前面,从教室到他的小家也很近只有50米左右,这小家院门前养了不少花儿,还有蔬菜。其中最多的是门旁的菊花。

那一年秋天他养的菊花都开了,一簇簇的白色菊花紧紧拥在一起,我给老师送钥匙的时候,氤氲着香气的菊花让自己留恋驻足很长时间。

这时,徐老师从屋里走出,看出神地望着那些菊花,很和蔼地问:“英,也喜欢这菊花啊?”

自己尴尬地回答:“喜欢”。

徐老师象孩子样欢心地说:“喜欢老师就给你挖几棵拿回家栽着,菊花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养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抬头看了看我,“刚才我说的是一首菊花的古诗,是东晋陶渊明写的菊花诗,你读过吗?不懂是吧?以后可要好好上学,会理解的。现在年纪还小,不懂得,不懂得……”老师又摇了摇头说。

老师在菊花旁边挖了几棵,递到我手里,手中的菊花散发着阵阵幽香,兴奋地拿回家栽在小院里,一直养了很多年。

我考上初中那年,徐老师就离开我们村,到别的村里任教去了,之后再没有见到徐老师。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睡梦中还能梦到徐老师夹着书本,怒气冲冲的样子,还有给我挖菊花的情景也历历在目,也想起老师当年说这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菊花诗时,既是喜悦又是摇头的神情,想想当年是徐老师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是看破世事,淡然人生,才与我们孩童相处有快意的吧?

曾写过一首《秋菊》的诗:

秋风卷绿绿泛黄,

秋意萋萋倍感凉。

廊前却又几株菊,

不争春芳争秋香。

而今细细品味自己这首诗,又联想起当时的年代,按说以徐老师的年龄和教学生涯来看,是应该晋升校长职位的,可是也没有,他那么喜欢“不与群芳争春色”的菊花,也许正是老师人生的写照吧。

菊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一直想能有机会去看望徐老师,却得不到任何消息。我尊敬的徐老师,您是否还健在?身体可好?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据后来我一位同学读到我的这篇文章,告诉我徐老师还健在,身体也好,也让我这位学生很欣慰!

怡心   2019-05-15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