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警:仗义的李卓吾
“我是狱警,李卓吾分在了我那个监狱了。”这是1602年大明最近最火的一个帖子。转发,疯狂的转发,1小时内50万的转发量。大家翘首以待,备好小板凳,磕瓜子儿,两眼发光。跟帖:楼主继续。
狱警体贴人意。继续写道:李卓吾这玩意儿啊,是今天被抓的。首先呢,不知道是哪个官有闲工夫了,告他妖言惑众。官兵就去了,李卓吾那么巧刚好生病了,还住在一个御史家里,官兵来了,李卓吾马上就跳起来了,说,赶快给我取门板。当然不是跑路了,他连走都不能走,得用门板抬着。那个姓马的太讲义气了。都不知道是不是gay……说你竟然是妖人,那我岂不是窝藏罪犯……不行,要死一起死。不能让你自个死。李卓吾太感动了,说你不能因我受累。最后这老马还是坚持去了。
真是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这刑警去写侦探小说会比福尔摩斯还牛啊。同时,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腐女的兴趣。
继续疯狂地转发。
媒体都疯狂了。头条都是李卓吾被捕!被捕!李卓吾搜索率攀升到第一。狗仔队不眠不休地在监狱外蹲点守候。
李卓吾是谁啊。爱吃肉的和尚,彪悍的作家,才华横竖都溢的才子,独具慧眼领悟非凡堪的文艺批评家。说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是天地间最猛的皇帝;说有前夫的卓文君跟才子司马相如私奔是“善择佳偶”;追求男女平等赢得无数女权主义者追随;抨击主流思想北宋四大理学家包括朱熹还有写出《爱莲说》的周敦颐,说他们是真小人,伪君子。
大家心急如焦,等待狱警的再一次爆料。在等待时,李卓吾的粉丝亢奋了。举报李卓吾的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的电子邮箱收到死亡威胁,首辅沈一贯的部落格上全是三俗的留言;他们还跟李卓吾的反对者包括无数道学家展开论战。
道学家也很亢奋:李卓吾这个妖人终于要死了!
此时,狱警很快回应:“明天正式审讯,大家稍安勿躁,李卓吾很淡定。”
正在网友们焦急地等待第二天的太阳时,当天的电视很快推出了前几天给李卓吾做的访谈,策划人还沾沾自喜自己有先见之明。
采访:毒舌的李卓吾
网友们纷纷放下以前对某卫视的不屑,当然这个谈话节目中间会穿插很多广告,但是为了对李卓吾极度喜爱或者极度痛恨的感情,他们还是忍了。
放开广告不说,李卓吾会上电视,这也是个极具悬疑价值的事。
收视率爆升。
李卓吾穿着一身一尘不染的长衫,俨然一个士大夫范儿。让人怀疑他有洁癖,事实上,他也真有洁癖。
尖酸刻薄的主持人第一个问题就极其尖锐与自恋:你穿的这么干净,是对我们这个节目的尊重吗?
李卓吾嘲讽地反舌相讥:不,我一向都爱干净。每天扫几次地呢。那些人都把扫把藏起来不给我。反倒是你,一身衣服酒迹斑斑,尖脸秃额,是装成特立独行,超然世外的狂人吧?得了吧,你再怎么装成狂人,也就是鲁迅《狂人日记》里那个疯子,真俗。离我远点,我还嫌你脏。
主持人很囧,也很窘。幸好他事前准备好了问题,他偷偷瞥藏在袖底的纸条,抬起头来,坦然地问第二个问题:你对社会流行的情色文学,尤其是《金瓶梅》有什么看法?
这是天理,也是人欲啊,淫者见淫而已,你没有淫过?李卓吾淡定地说。
观众哗然,主持人喝了喝口水,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
“你为什么把你的杂文集命名为《藏书》和《焚书》?
“《藏书》那是因为我太聪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现在才过了四千多,一般人看不出来,我看出了过去,也看出了未来,穿越小说我不写是我不屑写,我说了出来,必须藏起来,以后的人才会懂我的心啊。《焚书》呢,是因为我骂了好多人,那些人一定会烧我的书,为什么会烧呢?因为我说的对,可还是要印,是因为大家特别喜欢我的书,既然如此,那就印吧,其实我不想印的。”李卓吾冷峻地说。
主持人心头一震。
“卓文君可是有老公的啊,还跟司马相如私奔,你为什么赞同她?”
李卓吾激动起来了,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说道:“这是自由恋爱!婚姻平等!为什么男的可以休妻,女的就不可以休夫!何况司马相如那么有才气!……
这个时候民间报纸又推出了李卓吾专题,介绍李卓吾生平,又被抢购一空。
报纸:疯狂的李卓吾
民间报纸透露了许多李卓吾的八卦。
十二岁(1535年)时,他就讽刺孔夫子,写出《老农老圃论》,孔夫子不让他的学生学农,是迂腐的行为,是歧视的行为!你老妈没教过你吃的大米都是农民伯伯种的伐?最后,他还明确指出:农民万岁!
看来,他的愤世嫉俗始于青少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青少年时的心理行为会像乳汁一样哺育他的一生,看来真有道理。
他二十六岁(1549年)中举,做官做到五十多岁。突然迷茫了:大爷的,我都干了些什么啊……官场黑暗,整天应酬,忙忙碌碌,还不如条狗……大爷的,我不干了。于是,他辞官了。
辞官后,他被耿定理邀请去当讲学先生。去就去呗。李卓吾去了,但是,他又跟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朝廷大官产生了冲突:耿定向你们这些道学家混蛋!是假正经,不顾百姓死活,说“存天理,灭人欲”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
于是,他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并在1584年移居麻城一间和尚庙里,写写书,这样一来就弄了差不多二十年,其间,他干了不少厉害的事情:
首先,他倡导“童心说”,童心说是啥啊,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术语来说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这很简单啊,在2020年看来,这算多大个事啊。
但是,这跟明朝封建朝廷的思想是有抵触的。朝廷的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由道学家们提出的。在李卓吾看来,这就是王八蛋思想:这不是糊弄老百姓吗?这套东西不就管管老百姓吗?他对虚伪的道学深恶痛绝。
于是,在六十岁时,他写下六千字的长信给耿定向,痛骂他:看你从早到晚也跟我们一样追求富贵啊?为什么你一开口讲学的时候就说你是为别人的,我是为自己的。你是对的,我就是错的。你也喜欢钱,也有老婆,也做官,和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啊,不就是口上说说,还不是为了靠这些做官,全都是为自己打算啊,还有一分一毫为别人吗?,“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你就是个假人!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
他把道学家骂的狗血淋头,把道学当狗屎踩在脚下。
他还讲学。
他抨击道学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孔子说东你们就不敢去西,孔子还不是“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孔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丑妇之贱态”!
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头发长,见识短”是胡说!
政府他也很不爽,剥削百姓,民不聊生,万历都多少年不上朝了,我骂!
贪官污吏,我骂!男尊女卑,我骂!
骂的很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高人一等,入木三分。赢得无数追随者的追捧。
他还剃光头出家,但是不肯拜佛。这够离经叛道了吧。保守势力称他是胡说八道,喝醉了瞎叨叨,“异端邪说”。李卓吾不倒,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他跟朋友谈话,不高兴的,就“即令其远坐,嫌其臭秽”,高兴的,就“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段子比周立波还多,思想比韩寒还深刻。
他特立独行在世间,绝对找不出和他相同的叶子。
他还评点《水浒传》,赞扬施耐庵“说淫妇便象个淫妇,说烈汉便象个烈汉,说呆子便象个呆子,说马泊六便象个马泊六,说小猴子便象个小猴子”,还大发感慨,要是没有《水浒传》,世界都寂寞空虚冷了!点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时激动地在书上眉批道: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罗汉、菩萨、佛!这位大叔真可爱!
他刻薄刁钻的毒舌,受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就差鼓号队了。“文辞惊天动地,能令聋者聪,瞶者明,梦者觉,醒者醒,病者起,死者活”。可是,皇帝不欢迎他。
审判:下狱的李卓吾
网友们看完报纸,盼星星,盼月亮,盼太阳。终于盼来了审判。
审判官问:你为什么污蔑孔子呢?
李卓吾说:我写了很多书啊,虽然语言比较粗俗,语调比较尖刻,但是,这些,都是对礼教有益无害的,苦口良药啊。
审判官说他不过,就把他扔进监狱。整个审判过程不足两分钟,却赢来了50%的收视率。论坛上关于他的消息,以几乎秒的速度刷屏。
李卓吾死后两天,有人透露出了小道消息:
不管外面吵的怎么昏天暗地,李卓吾在狱内,还是很平静。照样写写诗,读读书,有禅意地调侃“走着走着,怎么就走进了监狱?”当然,他有不平静的时候,他自嘲自己是“读书死的呆子”。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不怕死,我为理想而献身,重于泰山,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有一天,李卓吾告诉狱卒,他要剃头了,狱卒送来剃头刀,李卓吾瞅瞅,咦,出去了,就拿刀自刎,可并没有马上死,这是最可怕的。他不断气连续了两天,这也算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人来问他:“你痛吗?”
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就手指头写字:“不痛。”
“和尚,你为什么要自杀啊,真傻?”
“我都是个七十岁的老翁了,不死还能追求什么呢!”写完,就死了。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他是真正的脊梁。他的追求,会被历史铭记。五四后,李卓吾不再是狂生,他是个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大家只能做一个人。在没有人的年代里,他是一个英雄。
金圣叹死后,从两个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好”“疼”,李卓吾死前,说他不痛。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判斩首,首级落地后,从两个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好”“疼”——他以一种犬儒的姿态解构人世。关于死亡,金圣叹还有许多玩笑话,“杀头,至痛也,而圣叹于无意中得之,亦奇。”“(死前叮嘱儿女)五香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鲁迅先生批评道:“(这是)“化屠户(封建统治者)的凶残为一笑。”金圣叹的“好疼”,是玩笑话,积极意义可解为“豁达”,但从消极意义上来说,就是“犬儒”,用“幽默”来消解了死亡的重量,更消解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而李贽死前,说他“不痛”。这是真的——因为他相信。
在最烂的年代里,他有最好的情怀,只是他的风情不被大明了解,他只好成为又一位在路上倒下的人。他是精神先锋,也是中锋,七十多岁还在文坛飞驰。他是鲁迅,嵇康、阮籍的混合体,《藏书》《焚书》就是现代版《鲁迅杂文全集》。道学家说出;“存天理,灭人欲时。”他说只有穿衣吃饭才是天理。他是时代的叛逆者,没关系,这时代本来就是歪的。他是颠覆了整个时代,只为了摆正一个世界。生于1527年,生的伟大。死于1602年,死的光荣。
真实姓名:易文杰,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立德学生公寓。就读高校、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