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林作家周晶岐和他的作品
静川
知道周晶岐这个名字,大概有三十年了,那时候我就是个书痴。我这个人读书很杂,什么文字都想消化,当然,周晶岐的作品也不例外。
记得二十多年前,朋友送给我几本《短篇小说》期刊,周晶岐的短篇小说,慢慢的进入我的视线。我读过他笔下的《山恋》《大雾里面有座桥》《寂寞的风景》《难忘那杯鸡尾酒》《纤纤的一点作为》等,都很吸引我。后来我通过朋友,了解了不少周晶岐的故事。
少儿时代的物质贫困并未妨碍周晶岐健康地成长,当高中语文教师的父亲为他们兄弟营造了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善良、勤劳的善于讲故事的母亲很早就培养了他对文学浓厚的兴趣。那高高的书架上满满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成了他任意畅游的知识海洋和汲取文学滋养的乐园。
中学时周晶岐的作文就在学年名列前茅,老师经常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讲解。有一次,周晶岐为了把作文写好,竟然把数学作业忘到了一边儿。高中毕业知青下乡时,周晶岐是惟一带着两个木箱子的人,一箱是生活用品,一箱是满满的书籍。
他在近三年的下乡生活中除了当好自己的初中班主任,教好两个初中班的语文、历史外,竟在业余时间默默地背过《新华词典》和唐诗宋词。
他每天都写日记,写乡下的经历,写自己的感触和收获。他的长诗《青春,黑土地上大写的诗行!》由公社女播音员倾情朗诵,那甜美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了广袤的原野和山乡。返城后他发表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就是《山恋》,然后就一篇接一篇的发表,《短篇小说》、《关东文学》、《北方文学》、《小说月刊》、《小说选刊》、《铁路文学》、《作品》、《钢铁文艺》、《金山》、《楚苑》……短篇小说《悠悠白云何处归》1984年一发表便引起强烈反响,吉林市《短篇小说》编辑部以“本刊沉寂久矣”为导语,专门开辟专栏,对该小说进行评论和争鸣。有七八位资深编辑、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撰文参加。这个短篇和后来发表的颇有争议的中篇小说《难忘那杯鸡尾酒》及其评论文章被收入国家级刊物《作品与争鸣》和《全国大争议小说》。
周晶岐是位忠于自己追求的人,1989年省作家进修学院招生,市作协推荐他去深造,需要脱产一年。时值当了三年秘书的他正面临提干,周晶岐耐心地说服领导,毅然决然地去长春参加学习。没几年,周晶岐便有中短篇小说集《水晶不如冰》悄然问世。
周晶岐的小说取材丰富,这显然与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关。他下过乡,当过民办教师,回城后多年从事企业机关工作,因而他的作品选材宽泛,从农村到城市,从国有企业到个体业户,从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到僻街陋巷的底层人家,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的,有在贫穷与落后中苦苦挣扎的农民,有下岗后身陷困境的城市职工,有官场中勾心斗角的机关职员,有表里不一以权谋私的腐败官员,等等。这些人物在作者笔端尽情表演,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当今社会一幅幅色彩鲜明的众生相。
周晶岐是一位传统道德观念很深的作家,又是一位惟美的理想主义者。他总想通过作品展示出人性美、人格美,把正义和善良作为主调,即使描写人生凄苦、命运残酷,也愿意把环境、人物渲染得美一些,充满着浪漫色彩;而对弱者的同情则贯穿许多篇什的始终。尤其对女性的描写,无论是婚姻不幸的农村少妇,还是屈从于权势的机关女职员,抑或是沦落社会底层的“三陪女”,都给予了深深的同情,显示了一位作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我有一句自己的老话,叫“文心相投”,我觉得周晶岐的文心我很喜欢。后来,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的时候,通过已故作家郝炜认识了周晶岐。
与周晶岐相识相交几十年了,他和他的小说已经是我业余文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的印象中,周晶歧之于文学,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患得患失,而是不急不躁,一以贯之,始终保持着“恒温”,即使在商品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他手中的笔也从未停过。
谁都知道,文学写作是个苦差,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直至“为伊消得人憔悴”,往往是收效甚微,所以,弃文从政者有之,弃文从商者有之,每每谈起文学,颇有不堪回首之慨。周晶歧却不。他自己对文学不离不弃,还总想鼓励别人去写,听到文友中某某辍笔不写了,他由衷地感到惋惜,甚至痛苦——为失去一位同道、朋友。他是个极少功利色彩的作家。
也许是我认识了周晶岐,我几次想弃文爱好点别的,但我一想起周晶岐,想起王可心、张晓民、阿未等,吉林那么多文人都一直坚持创作,我也就决心把这点唯一的业余爱好坚持到底了。
周晶岐写小说很会结尾,和诗人写诗一样,留有深长的意味。这些年来,周晶岐小说的创作结构也愈来愈精巧了。不少作品的选材角度和布局也精心起来,没有随意、潦草之嫌,也很有新意。他的小说除看重故事之外,对人物性格的艺术细节捕捉得也很细致。
周晶岐是我市一位很资深的作家,他知道文学作品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是人物,他在人物个性化的细节上,没少下功夫。他的诸多短篇人物都能鲜活地站立起来,都有作者笔下生动的细节刻画在故事里,这不是一种写作套路,是文心和创作经验。古人对为文之道的形象比喻是:“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我觉得对今天的作家仍有启发。
周晶岐除了短篇小说创作之外,近些年他的散文也是吉林市文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我的书架上,就有好几本他的散文集。周晶岐公开发表的散文就有300余篇,有的被收入《新华文摘》、《晚报文萃》、《散文精粹》、《全国纪实散文获奖作品选》、《散文名刊》、《散文家代表作品集》等多种选本,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有的散文还被选为广东省师大附中及其他学校的中考语文试题和全国高中英语阅读课本。
周晶岐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就像他热爱文学和热爱酒一样,这些都是周大哥人生中不能缺席的事。但他自己从来不喝酒,他喝酒时,都是和朋友在一起。他为人低调,为文也不是为了虚荣,他呕心沥血业余文学创作大半辈子,足见他对文学爱之深;他为人真诚、率直,很有包容之心,就像他喝酒一样,绝不拖泥带水,但从没感觉到他的虚荣与枉然。我喜欢为人、为文,都小字辈最好,我也一样,所以我认为,我们都是:幸福的吉林文化人。
(选自2020.10.27.《江城晚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