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新春,天府之国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清晨一场春雨又将这块古蜀大地洗濯着更加清新美丽。上午,我们在小雨中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大熊猫进行了近距离接触。下午,我们来到神秘的三星堆博物馆,穿越时光䆳道,踏上与古文明对话的旅程。
女儿为了这次参观,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春节期间,那预约的通道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她一次次满怀期待地点击,却一次次在失望中叹息。只好将预约的日期向后推移,直到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当上班日的宁静驱散了假日的热闹,我们终于预约成功,这份来之不易,让我们倍感珍惜。
春寒料峭,踏入四川广汉,寒风中仿佛有泥土的厚重裹挟而来,站在三星堆博物馆前,眼前的建筑仿若一块历经岁月雕琢的青铜残片,在苍穹下沉默伫立,檐角绿色青铜人像的两只手搭在屋檐墙上,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怀着对古蜀文明的无限憧憬与敬畏,我们终于走进了这片神秘的时空。然而,许是上午雨中受了凉,10岁的小外孙有了感冒的症状,咳嗽起来,浑身无劲。女儿不想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到服务台借了一辆三轮推车,我推着外孙踏入三星堆的时光䆳道。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展厅墙壁上一行灯光映衬下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不少参观者在大字前拍照留念。三星堆博物馆分设“世纪逐梦”“巍然王都”与“天地人神”三大展厅,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
走进展厅,仿佛一脚迈进了时空的漩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宛如一个被岁月尘封的神话世界,墙壁上绘制着远古的神话故事,那些色彩虽历经时光洗礼,却依旧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神秘的文化深深震撼着我,也感染着坐在三轮椅上的外孙。我们边走边看,来到一尊尊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面具展品前,这些面具突出的双目、宽阔的额头、坚毅的嘴唇,每张面庞都超越了常人的比例,它不似凡人之貌,更像是神灵的化身,带着超脱尘世的气质,散发着威严而神秘的气息。它们或高悬于灯光墙,或陈列于展台上,灯光洒下,映出熠熠金光,仿佛远古的目光穿越时空,与我对视。尤其是一只巨大的方形青铜面具宽度则达到1.38米,双眼呈柱状突出,仿佛能洞察古今,分辨善恶。凝视它们,我的心中涌起无数疑问: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信仰、文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为何骤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星堆或许曾是古蜀王国的都城,而这些青铜器,则是他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我闭上双眼,试图想象那个遥远的时代:祭祀的篝火熊熊燃烧,激昂的鼓声震彻天地,古蜀人身着华美的羽饰,围绕着青铜神像,虔诚地献上他们的祈愿。他们的目光穿透烟火,望向未知的远方,或许正是这些神灵的面容,给予了他们信仰的力量。
“外公,你看这个青铜人的瞳孔在发光。”在射灯的照耀下,一个青铜纵目面具的瞳孔忽然泛起微芒,仿佛古蜀国的巫师在浓雾中睁开了第三只眼。轮椅高度恰好让外孙的视线与展品平齐,穿越时空的凝望,落进孩童探索的眸子里,溅起星辰般的光点。当那只圆滚滚的陶猪闯入视线时,小外孙表现出极大兴趣。因这只陶猪与游戏《愤怒的小鸟》里面的小猪颇为相似而走红网络,其实它是一个融玩偶和水器为一体的器物。外孙很喜欢这个陶猪,举起相机,“咔嚓”一声中把久远的文明定格。
远远的看见有一群人排着队,从一个夹缝中拍照。我们好奇地挤过去一瞧,原来通过夹缝能看到正前方有一个青铜大立人,这里是最佳的拍照位置。青铜大立人2.62米的身高将我们的影子压缩成史前岩画般的剪影。他手臂在胸前弯曲,抱成球状,那些三千年前的铸造气泡在射灯下仿佛仍在沸腾,让人叹为观止。而堪称独一无二旷世神品的铜器,则是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外孙竟然情不自禁地从三轮椅上站起来,随他妈妈挤进人群中。只见青铜神树枝叶向四周伸展,金饰花纹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神树顶端,一条青铜巨龙盘旋而下,静静地俯瞰着大地,悬铃木果实上的青铜神鸟振翅欲飞。“这棵树,是连接天地的桥梁,成为镇馆之宝。” 导览员轻声说道,“古蜀人相信,通过它,人类的祈愿能够抵达天界,神灵的旨意也可传递至凡间。” 听闻此言,我忆起儿时的一个梦境:梦中,我站在一棵参天巨树下,头顶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而树根则深深扎入大地的每一寸肌理。梦中的我,宛如迷失的旅人,试图攀爬树枝,却被浓重的迷雾阻挡了去路。那种渴望触碰却又无法触及的感觉,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或许,三星堆的神树亦是如此,它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与向往。
沿着展厅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根金杖,它被视作古蜀王权的象征。金杖上刻满了奇异的符号与动物图案,宛如一部尚未解读的神秘密码。它的主人,或许曾是古蜀的一位王者,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数十载甚至数百年。站在金杖前,一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那位王者身披金色长袍,手持权杖,屹立于祭坛之巅。朝阳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身后是跪地膜拜的臣民,而他的前方,是通往神灵的道路。他的心中,是否也曾有过恐惧与迷茫?在面对自然的变幻莫测与命运的不可预知时,他是否也会像我们一样,仰望星空,祈求神灵的庇佑?
一楼大厅以“时空螺旋序厅”为中心,巨型螺旋坡道环绕着放大了6倍的青铜大立人雕塑,象征古蜀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震撼,它以凝固的形态,将古蜀人的宇宙观、中原与边疆的文化交融,乃至当代对历史的敬畏与想象,悉数镌刻在每一道曲线与光影中,成为“会说话的展品”。我推着外孙,在巨型螺旋坡道上下来回了两个回合,外孙的精神抖擞起来,随着他妈妈走进文创区,挑选起他喜欢的文创商品来。
离开博物馆时,天空又飘起了细雨。大门出口处路中央耸立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面具,它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我深情对视。我拉着10岁外孙的手,从它身边走过。这次三星堆之旅,不仅让外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让我对古老的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我们乘坐出租车返回成都。巧的是,司机师傅正是当地三星村的人,他说:“当年,咱村这里挖出来好多东西嘞,可惜那时候大家不懂,好多都弄坏了。” 言语中,满是惋惜。他的话,让我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这些珍贵的文物,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却因曾经的无知遭受了损伤。但好在,如今的三星堆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研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魅力。文明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未知,也在于它的永恒传承。三星堆的秘密虽尚未完全解开,但它的故事,让我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脉搏,有了一场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