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有病,很奇特。一个人时,我可以畅所欲言,可一旦有相识者与我同行,我便做不到了。不仅连话都说不利索,文章也写不出一点来。
我常想,是不是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思考?每当这个想法冒出来,我会立刻把它排掉,因为众人中的我压根就不思考。左思右想,我只能把它当成一种病,然后以这样一个解释来迷惑我自己。
一个人确实好,我可以用我的方式做事,不用管那些虚伪的真实,不用顾忌所谓上司的心情。我甚至可以藏着底牌,攒着弱点恶心当初的同伴一手。
好吧,我并不喜欢一个人。不论如何,一个至交可以让我忘掉所有对人生的恐惧。有时候觉得自己太习惯了一个人,某次友人偶遇,告别,却依旧会感觉孤独。
什么时候都不乏淡漠。课上见到一个人,一人坐在后面,两旁没有同学,唯前方有三位。或许是一个人就可以,或许真的只是一个人,他真的就是一个人完成了小组任务。
我不好论断,我只能感受到淡漠,我甚至不知晓这淡漠从何而来。
我也习惯了一个人。校园里有一条小径,两旁满是玉兰。“百度识物”真是好东西,让我明白了我在欣赏谁的美。我记得满天满地粉色的雪,沉浸在淡粉的梦的美中,恍然,树上雪依旧芳华如春,手中雪却已零落成泥。
我就是在这样的感叹中,见证了玉兰送远了春天,或是春天带走了玉兰。这样的会凋敝的美,虽然心碎,凝神观之,却有生机之美。
我会在某一刻,突然为身下的花感怀。明明身旁都是凋敝之花,为何我偏觉这朵格外寂寞?好像身边的一切都与她无关。花开花落,她不过是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是花的选择,却又好像她从未亲自选择过。她甚至都不能确定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选择。
我不过也是独行客。我走的路,当下的我想,不会有人愿意与我同行。人们都在想自己的存在的意义,都在思考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去哪,为何多此一举活这一遭。好像什么答案都不能满足我,于是我就立志研究我的起源。
我独行是因为我知道,什么答案都不能让我满意。我知道永远得不到我想要的。冥思中,似乎我存在的意义就有了。
独行从来得不到目标,不是因为不够豁达,是绝难回到独行前的自己。选择独行那一刻起,年少的苦乐就成了对幸福的憧憬。
我想,我永远是客,我永远在梦想的答案前徘徊。或许我早就知道我的答案了,我害怕,不愿意揭开面纱——我知道面纱下的是谁,可我不愿意承认,我想让自己与答案永远隔绝在面纱两旁。
当我不愿意承认答案,我的找寻就成了答案。独行愿为客,客不愿独行。或许孤独不该是一种情绪或人格,寂寞应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