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衫
似乎是在当了妈妈之后,才对衣服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更多元的选择。
小时候对色彩的认知是模糊的,印象中逢年过节母亲都会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格子棉衣、粉色裙子、条纹棉鞋、彩色的皮筋、红色的蝴蝶结……留在记忆中的都是些鲜艳的颜色,眼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
长大后,自己的审美观逐渐成熟,便在选择衣服的颜色上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权。自此很长一段时间里,黑白灰占据了衣橱百分之九十的空间。灰色大衣、白色棉衣、黑色羽绒服、深蓝色的裙子,棕色靴子等,都是自我理解中的洋气色。
孩子出生后,竟破天荒的喜欢上了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粉色,一方面是为了迎合粉嘟嘟的女儿,想示她以温暖的形象;一方面是内心生出了难以名状的女儿心,内心变得柔软无比。
“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有了女儿和母亲这样的双重身份后,对色彩的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喜好,还上升到了敬畏的高度。
比如一度被戏称为“乡里红”的大红色,就成了春节必备,孩子的红棉袄,先生的红毛衣,自己的红裙子,缺一不可。
这其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因为红色寓意着红红火火,代表着祥瑞喜庆。过年穿红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父母给孩子穿红衣,是对孩子的庇佑和期盼。孩子穿红衣,是对父母的祝愿和祈福。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就没有了对红衣红袄的鄙夷和嫌弃,反而理解了它存在的重要价值,更理解了身为父母的良苦用心。
再仔细一想,穿衣的色彩也诠释着不同年龄的气场。孩童穿得鲜艳,是因为孩童如同田野里初生的幼苗,红黄蓝绿皆可包容,一点不显花哨,只觉欣欣向荣。
青少年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有着满溢的青春和无限的活力,正是彰显个性的年龄,鲜艳的或者素雅的皆可驾驭,不管色彩几何,都是对青春的点缀。
中年人如同成熟的果实,不仅外表要得体,更要重视内里的持重和修养,穿衣时必须兼顾色彩的协调和适度,太过花哨难免落入俗套,端庄大气的颜色成为首选。
老年人如同日暮黄昏,穿得太过素净,则显得暮气沉沉,红色的衣物又巧妙的起到了提神正气的效果,一顶红帽子,一条红围巾,一件红毛衣,展示着“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意境。
如此看来,穿衣的色彩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门学问,有了这五颜六色的装扮,生活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