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梯关》的头像

《云梯关》

内刊会员

散文
201912/02
分享

西溪,见证情与爱

西溪,素有“东台之根”的雅称。汉刘邦平楚时,这里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后属吴国,因地高阜且傍海,遂称“海陵”。西汉元狩六年,建海陵县,领海安、西溪两镇。可窥见,西溪历史之悠久。想了解东台历史文化渊源,西溪的唐寺宋塔,自为其首。

七层海春轩塔,立于西溪南广福寺侧,八角八面,古朴宁静。相传,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曾随母亲逃难于西溪渔村,每逢浓雾或风浪,时有海难发生,其情其景十分凄惨。善良的尉迟母亲就对儿子说,“今后如有出头之日,定要在这里建座塔,塔上点起大灯,让渔民出海能辨个方向,少出人命事故,这是你的为人之道啊!”据说,该塔正是唐尉迟敬德建功立业后,遵从母亲之命奏请朝廷恩准而建,有镇海导航之用,故名“镇海塔”,也有人叫它“定海神针”。西溪百姓,感于尉迟敬德的孝母之心,多称此塔为“孝母塔”。与海春轩塔相毗邻的,则是位于晏溪河南的泰山寺,庄重肃穆,香火旺盛。

5月29日上午,在峰旻的亲自陪同下,我们有幸成为海春寺塔前的第一批游客。因为前一晚做了一些功课,加上峰旻的介绍,对这片被晏溪河与泰东河(古运盐河)所环抱的塔与寺,自然留下深刻印象。蓝天白云之下,高耸的海春轩塔,愈发古朴高远,让我感怀。

从海春轩寺塔广场出来,直奔“董永文化园”。如果说西溪的唐塔宋寺,代表着东台文化的厚重与沧桑,那么,与古城一路相隔的“董永文化园”,则大写着爱情的浪漫与永恒。据资料显示,关于“董永传说”申报非遗项目的就有“山西、江苏、河南、湖北”等多地,董永卖身葬父的孝心之举,广为流传。可见,孝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量。董永的寒窑虽破,他的至孝至善,感动人间,感动天庭。终能赢得美丽温柔的七仙女芳心,私自下凡,勇结连理。

记得孩童时代,每逢夏日夜晚,对着浩瀚星空,我们几个孩子围坐一起,听邻居三大妈讲“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津津有味,屡听不厌。还不时,用小手指着天上星星,辨认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那一幕,算得上是我最早的民间文化启蒙。随着《天仙配》被搬上影视舞台,这一神话传说更是深入百姓人心,我也是众多“七仙女”粉迷中的一个。我个人来讲,最喜欢黄梅戏版的《天仙配》与《牛郎织女》,觉得唱腔优美,又容易学唱。开心处,也能跟着哼唱几句“(女)七女机房织罢绢,身体虽疲乏心中好喜欢,拨亮油灯我忙收拾,明朝工满回家门。(男)多谢娘子手艺精,一夜织成十匹绫,三年长工改百日……从今后,不为员外去织锦,从今后,不为员外去推磨”。大家熟知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更是堪称戏曲经典,广为流传。

今天,在西溪“董永文化园”内,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老槐树,我的脑中顿时浮现出可爱的小老头“土地公公”的形象。“老槐树,老槐树,你开口说话呀……”我双手合十,在这浪漫之地,老槐树跟前,真诚祈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走过凤凰桥,来到凤凰池畔,这是董永与七仙女相识之地。池内,团团荷叶,挤挤挨挨的。有的,安静地轻浮于水面,有的,似耐不住季节的催促,连茎一起伸出,摇曳张望。这时候,一群穿着古装的队伍,不知是文化园中的工作人员,还是游人所扮,正穿过木栈道上,向对面走去。对面,应是曹家大院景观。

峰旻说,西溪是董永传说的源头地,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以“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为特色,集故事、生态、休闲为一体来打造的。作为当地文化名人的峰旻,有着多重身份,既是本地电视台大型节目资深策划,又是知名作家,目前正担任西溪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集团副总,这位充满人文情怀的女子,为这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与精力,令我等感佩。在贪恋豪车豪宅的物质潮流裹挟之下,我们这些食尽人间烟火的普通女子,仍要葆有一份浪漫情怀,确实需要大勇气远见识。自古至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思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方又一方的建设,究竟该为世人留下什么样的记忆与念想呢?

此行古镇,虽说来去匆匆,但眼前还在建设中的西溪,恰如它的名字一样,美好多情。人生代代,岁月流转,唯有情与爱,鲜活在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西溪,就是一个见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