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祭.吾父
年华
浓春浅夏,我又在五月中行走。麦香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烈。从麦根、麦秆到麦穗,钻进我的袖笼,浸染着我的发丝。您与母亲可闻见呢。您与女儿,走失了,走失在这样的季节。四年前的那个立夏,一切定格。
父亲,女儿我昨夜又梦见你们了。梦境模模糊糊,但我肯定是回到了有你们的老家。前些日子,我与小棉袄在一起,聊着家常,说起长相遗传,小棉袄问她的长相像谁,问我的长相又像谁。我就笑了。那一刻,我慢慢地想,用力地想着您和母亲的模样。我对她说,我瘦一点时更像你舅爹,胖一点些更像你舅奶。为此,我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加以佐证。看着,看着,眼睛模糊了,心也乱了。我知道,自己想你们了。这样的日子里,如果说不惦记你们,那是假的。
父亲,您知道吗?我是个急性子,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刀子嘴豆腐心。倔犟起来,宁折不弯。这一点,真像您啊!这个脾气,在这个社会上可没少吃亏。就算吃亏了,女儿也不后悔。您的刚强,教会女儿面对不如意,风雨来过,遇风顶风,遇雨走雨。人生谁能一帆风顺,谁又能不经历暴雨滂沱。想到您的一生,跋涉的怎亚于万水千山。您与母亲养育了一堆儿女,看着他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真是拼尽了全身力气呀。您是这个大家庭的顶梁之柱,是功臣呀!有友人对我说,说你们是伟大的父母亲,于社会都是功臣。在你们生前,女儿从未深想过这些。直到,立纯兄长读了我的一些文字,欣然写下读后感《丰碑》一文,才震醒我,震醒我的心,一颗习以为常地享受着父母一生奉献关爱的心。或许,这就叫旁观者清。
父亲,立纯兄长这样写道:
读《留住,留住》。相约午夜,无言的守候,你的情有人懂。——喻立纯
《丰碑》
什么叫伟大?轰轰烈烈,挽狂澜于倾倒,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当然称伟大。但是一对老夫妻,目不识丁,(父亲识字)老实巴交,凭着中国农民特有的坚韧、朴素、勤劳、节俭、善良的禀性,艰难的硬是将八个子女抚养成人,其中六人均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考上各类学校,跃出农门,成龙成凤,你能说他们不伟大?!以此类推,若中国家庭有三分之一能有这个家庭一样兴旺,强国富民的中国梦早已实现!要知道这都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事,那是连肚皮都不能填饱的岁月,读书无用论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的时代,将八个子女中六个培养成仁,是何等的不易,未经历过的人,是永远想象不到的。
无知识不代表没智慧,不识字不代表不聪明。这对老夫妻就是智慧聪明的代表!他们的一生是艰辛的!他们的子女是成功的!他们的家庭是兴旺的!他们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他们永远如一座硕大的丰碑矗立在家乡这块土地上,让人景仰,让人缅怀,他们的事迹必将成为若干家庭励志的故事,教育、鼓舞后人。
这对老夫妻就是一支标杆!中国农民的榜样!
也许在他们生前,并未说过多少理论深奥的大道理,可以想见,他们也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平平常常,并无特别可圈可点之处,但就是在这平凡中的坚守才愈发显示这对老人的伟大,“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唯一的是一辈子甘心情愿地做一件事!
一辈子的坚守,一辈子的信念。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的付出总算结出硕果,且是颗颗饱满!
愿天下父母皆如斯!
父亲,您听见了吗?如果说世间每个人都在风雨中奔走,一人一份,您心中背负着属于您儿女们的八份。当我和兄弟姐妹们享受着您与母亲这份看似最平常的付出,谁也没有像立纯兄长这样去思考,去深深地感念。认为,一切都那样地理所应当。相比之下,在您晚年最无助的时候,儿女们付出的是何其之少。女儿隐隐中,常常有一种刺痛,这是羞于出口的一种刺痛。领悟,为何姗姗来迟。午夜梦醒时,这份后知后觉,令己汗颜,泪湿心底。
我害怕想你们,也害怕给你们写信。这样的思念,就算你们知晓,又怎样?四年前的那个浅夏,我已明白,今生,女儿再也不能为你们做任何事情了。都说,人死如灯灭,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所做的只能给活着的人看。可女儿的想念,不为活着的人,惟为远离的你们。
风吹过,暖意显显。争奇斗艳的春天,渐渐远去了身影。不久以后,在“布谷”“布谷”的歌声里,眼前葱茏的田野,将会被金黄的麦色所覆盖。父亲,春种夏忙,您是最不陌生的。一年年的播种,一年年的收割,那个年代,靠的是手工人力。麦收时节那个忙啊,真叫热火朝天。那样的忙,该有多累呀,我却没听您和母亲说过“累”。什么动力什么信念支撑着你们呢?对了,支撑着的,一定是您这些活蹦乱跳的“小腿子”。还记得么,我曾逗趣地问您,我们怎么就是“小腿子”了?您就开心地笑,说“小鬏,不就是大人的小腿嘛”。是呢!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您这一生呀,有八个小腿子,真是让你操碎了心呢!酸甜苦辣咸,不知比他人多尝了多少倍。身板算不上魁梧的您,硬铮铮地撑起这个大家庭,在老家的沙土地上,可谓撑得“响当当”。至于您的小腿子,一个个长大,一个个变老,为人父母或祖父母,是否能重新读懂曾经的您?不得而知。或许,您心里有数。自己的孩子自己懂。
父亲,您知道吗?当我只能远远地牵挂着异地的女儿时,就更多了一份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虽说,养育之恩大于天!但是,您与母亲活着的时候,我们从未正式地说过“谢谢”。此时此刻,我只想对您说,“父亲,深深叩谢您与母亲的生养之恩!愿天堂一切安好!”。
写于2019.5.5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