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回家,要走过一段步道台阶。走的多了,台阶的步数也就数得很精确了,一共是七百九十一步。重庆是山城,台步到处都是,比如两路口步道,现在都打造成了商业街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而我走的这一段台步,是南川城往永隆山上去的那一段。
冬至那天,天黑得更早。我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街上已经是万家灯火。冬至一阳生,重庆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街面上所有的羊肉餐馆,包括羊肉汤锅、羊肉粉都坐满了客人。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人们总是向着温暖的地方聚集。
我与朋友吃着羊肉汤锅,聊着天,看周边吃肉喝酒的人们,也听得到他们吆五喝六的劝酒声,听得最多的句子,不过是“今年啥,活得出来真是不容易了”之类的感慨,或者是“明年会好起来的,先稳住再发展”之类的祝愿。似乎,这个冬天里,人们有些不太自信。
走到街上,路灯发出昏黄的光芒,但黄色的光芒毕竟是冷色,抵挡不住寒意。我本来是想步行回永隆山,但考虑时间关系,我便搭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把我拉到永隆山步道脚下,我再走上去,去爬台阶,我就会更快地暖和起来。
上车后,我按最低起步价用微信往出租车的二维码上扫过去五元车费,司机手机上传来一个声音:“微信收款五元。”五块钱是拼车价,这是我们这儿约定俗成的规矩。刚起步,又上来一名乘客,当他再次往微信上扫过去五块钱的时候,司机手机上再次传来“微信收款五元”的声音。我注意到司机脸上有一丝微微的快意。
我突然明白,这一条简短的提示音,在司机听来,是这个冬天里最美妙的声音了。我笑着问司机,带着逗笑的口吻说:“你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歌是什么?”司机竟然把我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他说:“当然是微信收款五元喽!”我们不禁会心一笑。在这个肃杀的冬日,五元虽少,一次次的“收款五元”,却足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的信心,给寒风中奔波劳碌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温暖。
下车后,我一个人独自往永隆山步道上慢慢拾级而上。不一会儿,身上就开始发起了微微汗。我站在台步上回头看去,城里街道纵横交错,沉浸在一片淡黄色的祥和之中。七百多步台阶,足以让一个人身体发热。
我大概用了二十分钟时间,登上了永隆山冒米垭口“一棵树”观景平台。一棵树观景台,是永隆山生态公园的一处休闲场所,虽然不大,但比城里海拔上升了一百多米,夏天里从城里上来乘凉的人络绎不绝。冒米垭,是古时南川城通往重庆主城的古道必经之路,相传垭口上有一座庙,庙门前一墩巨石,巨石的缝隙里可以冒出很多大米来接济穷人,所以叫做冒米垭。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一种祈求和幻想。冒米是不可能的,但庙倒是有一座,叫西来寺,就在一棵树往下走三百米的地方。
七百多步台阶走上来,我的汗水也出来了,就脱了外套,觉得有点口渴。而此时,我看见,在路边昏黄的路灯下,停着一辆小型代步车,车前搭了一个小亭子,挺精致的;车旁边的空地上,也支起了三个简易的亭伞,亭伞里面分别摆了一张小方桌,旁边摆了一块小牌子,写着“热咖啡”。一名中年咖啡西施正在车前的小亭子里面忙碌着。
然而,此时,在如此寒冷的冬夜里,却没有一个顾客,显得十分的冷清。
我很好奇,于是要了一杯拿铁咖啡。牌子上写着各种咖啡的价格,我只要了那种价格居中的一种,二十来块钱。我到亭伞的小桌子边坐等,一边欣赏着南川城里的夜色,一边歇口气等着热咖啡。如果不是刚才爬坡身体发热,坐在这里还真会感到寒气袭人。
一会儿,咖啡西施把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咖啡端到了我的桌面上。顺便还送给我一块小饼干,说你慢慢品尝,这块无糖饼干是送您的。我血糖高,咖啡没有放糖,喝起来有点苦,但再吃一口饼干,让我的味蕾在苦的刺激下,顿时觉得饼干很甜。
其实,我并不喜欢喝咖啡,我只是想知道,在这么寒冷的冬日,在这个离闹市很远的山顶平台,摆这么一个咖啡摊,有什么价值呢?能够赚到钱么?
我友好地提出了我的疑问。咖啡西施安静地说,我就住在永隆山上,其实夏天的时候我也一直在这里卖咖啡,有一些老顾客和回头客,好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去三四十杯。
我说,那么这么冷的冬天,游人少得很,你为什么还要出来摆摊呢?
她说,你可能不知道,有些顾客很喜欢在这个时候上来喝上一杯,哪怕只有少少的几个人,我还是不能让他们失望喽。再说,我就住在永隆山上,也不需要多少成本呢!就算是给我的顾客一份温暖和希望呗!
我想,越是寒冷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信心和希望,这是人们生活和前进的动力之源。
作家雪莱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冬日寒风中,我们寻找那一缕阳光,不是我们害怕寒冷,而是我们喜欢那一丝温暖;冰天雪地里,不是我们惊艳那一片童话世界,而是我们更喜欢那一份洁白和宁静。从出租车上飘来的那一句最美妙的提示音,到咖啡西施路灯下的一块小饼干,都是人们战胜寒冷、给人以前进动力的信心和勇气。
其实春天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