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伟的头像

邵伟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2/17
分享

剪得历史入卷来 ——读冯延伟、冯延华散文集《古窑韵事》

    博山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博山的历史在属于时代的每一种回眸的光束中,都颤栗、充溢着深邃的思想和循环往复的起落。象潮汐,涌动出千年的丰盈,也裸露出足迹的干涸……

    读完冯延伟、冯延华两兄弟的散文集《古窑韵事》,似有一枚箭镞呼啸着沉浮千载的历史,带着古窑不熄的火魂;带着山水恒久的魅力;带着乡俗衣食里不绝如缕的气息,射入到了山城灵魂的极深处。象张宏森先生在此书序言中写到的那样:“它所传达的,决不仅仅是《古窑韵事》,而是故乡的呼吸和心跳;是故乡的表情和心情;是故乡的肤色和目光。”做为博山土著的冯氏两兄弟,在故土上秉承着祖先的圣诫和祖训,从历史的罅隙中积累、领悟着岁月的韵律。

    我一直认为要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首先要用其本身的使命意识来定论。这个使命包含着作者本人对历史、对时代等等的反思和倡导意识,再归结到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冯氏两兄弟的这本结集,就具有着拱动故土地壳的一股力量,厚重、深沉!他们的文字契合着博山陶瓷人与事的生存与发展,又因为出身世家,参与感极强,在悠远的回忆中见微知著,在真情的关照中,让过往的悟彻凸显自然真实。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使得历史得以在文字中还原,在文字中苏醒。这是他俩对博山古窑文化不可磨灭的合力贡献。

    古窑的历史古朴又神秘,但是,延伟兄没有让它在自己的记忆中被规范,他把崭新的思维触角弥散成老成厚实的一篇篇文章,用山城人独特的旷远和哲思,审视、开掘、剪裁了历史。“当我的脚步又一次走过这古风古韵的古窑,当我的双手又一次触摸到这古朴陈旧的老墙,当我的目光又一次停留在这白墙黛瓦的古窑民居的小四合院的时候,用我的心与古窑对话,与历史对话。”他的文字透过了历史的烟云,透过了现实的帷幔,从历史的本基上迸现出本源的张力。

    长久以来我一直感怀于这两位兄长对家乡风物的领悟与哲思,也感叹两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延伟兄旷远,延华兄灵动,使得他们的文字带着鲜明的个性。在纵观中感受娴熟,在掩卷思考时,感受脉络的清晰和唯美的生动。正如永恒的山水会氤氲出历史不尽的雾霭,此刻,文字承担起的艺术哲学,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情感的律动,揭示和释放出了思想多元的理念。两位兄长用家乡的密码相互对应、追梦,在时代的汇合点上,升华出鲜活的品性。这样的品性是扎根大地的稳健,是诗意飞扬时的豁达与涅槃。

   《古窑韵事》是两位兄长继《春天的梦》后的第二本合集,是他们在乡情状态下,剪切岁月创作出的一本闪烁着历史光泽、时代异彩的力作。作为同仁和朋友,除了深切的祝福,更多的是期待:期待着更多春日的绚丽、秋日的收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