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安静的,惬意的,生生不息的。
有人,在这里路过,在这里遇见,在这里一生停留。
它是许多人心上的城,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座城,那它是哪一种?
有人说,它的底色是灰色。灰色的城墙,灰色的屋檐,灰色的青石板路,一切都是古老的模样。走在街头小巷,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独自行走的惬意,让人忘却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不知这份静谧,曾安放了多少无处停留的灵魂。
如果遇上灰蒙蒙的雨天,一切更是无比的熨帖。烟雨朦胧中,仿佛置身于一副水墨画中,如若有幸遇上身着汉服的女子,那真的不知道今夕是何夕了。
有人说,它是蓝色的,是古建筑上空蔚为壮观的蓝色,是护城河与天空相接之处心旷神怡的蓝色,是孙子兵法城游人眼眸里深邃的蓝色。顾城曾在诗里这样说:“她没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又有多少人深爱着惠民古城这碧空如洗的蓝色。 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走进惠民这座古城,在蓝色的映衬下,一切风景仿佛都有了灵魂。蓝色是梦想的颜色,那些千古旧梦就藏在这湛蓝的天空下……
有人说,惠民是红色的,是武圣园红砖砌墙、红瓦铺定的亭台楼阁,是孙子故园向世人敞开的红色大门,更是渤海革命老区的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那一抹抹红色是对青砖灰瓦的最好点缀,是一段历史的荣光,是不可涂抹的中国红。
有人说,惠民是绿色的,它是孙子故里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是鑫诚田园河畔的杨柳依依,是魏集古村落风雨长廊后面的绿竹猗猗,更是乌篷船下碧波荡漾的水流。春天的点睛之色便是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凋零的结束,是生机勃勃的开始。这座古城的春天包裹在绿色的外衣之下,处处都绽放着生命之色。这座古城历尽沧桑,却未曾真正老去,或许正是因为这装点的绿色。
有人说,惠民是金色的,它是钟楼大钟上的点点金黄,是武圣园门牌楼上映照的晚霞,是武定府衙老槐树映在桥头的斑驳光影,是游人眼眸中未来得及抹去的耀眼光芒。暮色四合时,夕阳金黄色的光晕洒在天边,整个惠民都笼罩在一片金黄里,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庄严。
有人说,惠民是白色的,下了雪的惠民,便是一尘不染的白色。此时的惠民,是一首“风花雪月”的诗,洗尽了铅华,掩盖了喧嚣,留下浪漫和诗意。
其实,惠民是色彩斑斓的。夜幕降临的惠民,不再是单一的蓝色,红色或金黄色。夜色中的惠民像换了七彩的霓裳,变得流光溢彩、如梦似幻。河畔亮起盏盏岸灯,月光如流水般泻在桥的廊檐上,红色灯笼留下光与影。青色的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美轮美奂,一个五光十色的惠民便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