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继泽的头像

余继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10
分享

过了腊月就是年

1

冬天的山村,天整日阴沉着,群山在枯黄萧条中,空气中冷嗖嗖的,人就只有呆在屋子里,坐在炉子边烤火。村庄里,空荡荡的。除了鸡长一声,短一声叫,没有一丝声息,没有人走动的声音,没有小孩子嬉闹的声音,没有风,也没有风呼呼的声音,有的是自然的寂静。

男人出门挣钱去了,孩子上学去了,婆婆在另外一个屋子里,躲儿坐在炉子边,炉子的火,燃烧的旺,屋子里,暖融融的。

躲儿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面对屋子外边的寒冷,除了操心在外干活的男人,上学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操心的了,躲儿知道,操心也没有用,好也罢,坏也罢,寒冷的日子来了,腊月来了,一年的日子,也快过到尽头,经历的一切,无法改变,只是回忆,是属于自己的生活。

想到腊月,躲儿的脑子里,忽然涌上的,是对腊月的记忆。

最初的美好的记忆,是在儿时。

儿时,一到腊月,躲儿的心里,就盼望年,也总是问大人,离年还有多少天,大人就给躲儿数着,尽管躲儿还不会数数,也不知道那么多天还有多长,但是,却在心里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去,能赶快来,年来了,就有新衣服穿,有好的吃,可以玩灯笼,放鞭炮。

但是,年并没有按照躲儿的盼望,赶快来,年似乎在和她躲迷藏,老不来。

村庄里的大人,不知道躲儿心里的盼望,也似乎并不迫切的盼望年的到来,而是不紧不慢的做着事情。

先是弄柴禾,柴禾弄回来,堆在房屋旁边的柴场子里,堆放的老高。

柴弄回来了,劈一些,整齐的堆放在灶房外的屋檐下。

柴禾弄回来了,劈好了,就忙着杀猪了,猪圈的猪,喂了一年,长的又肥又壮。

虽然杀猪与年无关,但是,却是比弄柴禾,显得热闹,喜庆的事情。

猪,在嚎叫,帮忙的人,在热气腾腾的水汽中,忙碌的给猪腿毛。

在杀猪匠娴熟的手法里,在帮忙的人各自负责,有互相配合中,没有多久,一条猪就杀结束了,猪头,大小肠,内杂,挂在屋里的各个地方,板油放在簸箕里,猪肉一块一块放在大木盆里,帮忙的人,洗了手散去,杀猪的人家的女人,就在灶房里忙碌,在弄菜,要请人喝杀猪酒。菜是农家菜,但是,刚杀的新鲜的猪肉离不了。

虽然杀猪时,杀猪匠把刀往猪脖子里桶,拉出刀来,血就喷涌出来,躲儿有些怕,大人也不让看。但是,躲儿喜欢杀猪,猪的嚎叫,打破了村庄的死寂,人们帮忙忙碌的样子,充满了热火朝天的感觉,猪杀了,河杀猪酒时,充满了喜庆,就像过喜事一样。

别人家杀猪,请喝杀猪酒时,躲儿就跟着父亲去,依偎在父亲怀里,父亲给她喂菜吃。其实,躲儿吃不了多少,不图吃菜,躲儿图的是热闹,喜庆,依偎在父亲怀里,那暖暖的美好的感觉。

自己家杀猪,是躲儿最开心的日子,一大早,爱睡懒觉的她,早早就起来。母亲在灶房里,忙着做饭,父亲在门前空地里,用三个石头,支起来了一口大铁锅,在烧开水。杀猪匠用挺杖挑着一个装满了各种刀子的篮子来了,帮忙杀猪的人,也陆续来了。母亲做好了饭,父亲就招呼大家吃饭,是便饭,杀猪酒猪杀了之后下午喝。

躲儿在一旁看着,感到家里就像过喜事一样热闹,躲儿很开心。

吃过饭,父亲把大铁锅里的水烧开了,帮忙的人,把大木盆放在门前空地上,把门板下了,架在木盆上。然后,就去猪圈里拉猪,猪大概知道末日到来,开始惊慌,嚎叫,但是,却奈何不了帮忙的人,七手八脚,拽的拽耳朵,拽的拽尾巴,拽的拽脚,几下就把猪拽到木盆上的木板上按倒了,猪也嚎累了,就那样惬意的躺着,喘着气,还没有等猪缓过神来,杀猪匠就把雪亮的刀子,从猪的脖子捅了进去,拔出来,血就像喷泉一样喷出来,地上放着盆,血就喷在盆里,地上也尽是。

这样的情景,父母不让躲儿看,躲儿就捂着眼睛,或者躲在父亲身后,偷偷的,偷偷的从手指的缝隙,父亲的衣服缝隙里看,虽然大人说的恐惧,躲儿看着并不害怕。

猪没有一会儿,四只脚乱踢,就没有气了。

杀猪匠在猪后脚上开了口气,用挺杖从口子捅进去,各个部位捅一阵,然后,从口子给猪吹气,直到把猪吹的圆鼓鼓的。

帮忙的人,把热水倒进木盆里,在热气腾腾之中,帮忙的人开始给猪脱毛,没有多久的功夫,把猪就刮的白光光的。

刮光之后,把猪爬在木盆上,在下猪脑袋前,父亲给猪点了香,烧了纸,放了鞭炮。

之后,杀猪匠熟练的把猪脑袋下了,把项圈下了。用一个铁钩子,从猪屁股伸进去,钩住,把猪倒挂起来,先是给猪开膛,把猪的内脏拔出来,帮忙的人,有的去翻大肠,有的翻小肠,有的,就把其他杂碎帮好,洗干净,挂在屋里各个地方。

杀猪匠麻利熟练的把猪一点点分割开,帮忙的各自分工,又互相配合,忙碌又悠闲中,把猪杀完了。父亲就招呼大家洗手,发烟,倒水,让大家坐,他去把该收拾的收拾,该打扫的打扫。

冬天的山村,一片寂静,冬天的阳光,很是温暖。

母亲在灶房里,叮叮当当的忙碌,把新鲜的猪肉,猪尾巴都煮了。躲儿一直在一旁看着,穿梭在人群里,感到家里,像过喜事一样热闹,时不时去灶房里看,等着吃猪尾巴。

下午的时候,父亲在堂屋里摆放好了桌子,请人来喝杀猪酒,杀猪匠要喝,帮忙的人要喝,村庄里,亲戚朋友要喊来喝,关系一般的,一家喊一个。

请的人陆续来,堂屋里,桌子旁坐满了人。在谈说着猪膘的肥瘦,杀猪的事情。然后,就动筷子吃,开始喝酒。家里,就飘散着酒菜的香味。

母亲在灶房忙碌,父亲忙碌着端菜,躲儿的猪尾巴熟了,母亲给切成一截一截的,装在碗里,躲儿坐在门墩上吃。看着屋子里的人,边吃边喝的热闹,看着父亲母亲忙碌,高兴的样子,躲儿心里特别高兴,感到家里就像过喜事一样。

后来,父亲和母亲,去陪人喝了酒,听人说了许多恭维话,父亲母亲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酒一直喝到暮色里才结束,吃好喝好的人,陆续打着招呼,说着感谢的话走了。

父亲收拾了桌子,看着屋里到处挂着的肉,脸上有安详的幸福。

躲儿也吃好了,早早上床睡了,睡的很香,很沉,脸上,有甜甜的笑。

村庄里,在腊月的天气,时时都有猪的嚎叫,都有热气腾腾杀猪的场面,都有喝杀猪酒喜庆的气氛,父亲也时常被请去帮忙杀猪,喝杀猪酒,躲儿也跟了去,已经吃了许多好东西,肚子里有油水了,躲儿不图吃什么,图的是那热闹,喜庆的气氛。

夜里,父亲也总是在忙碌,在火炉里把火钳,铁棍烧红了,烙猪脑袋,猪脚,那气味,是毛烧焦夹杂着油的气味,开始感到难闻,最后感到这味道很香。

就把猪一样样的东西收拾好,挂起来,最后,就把放在木盆里的猪肉,一块块的捞起来,撒了盐,挂在屋梁上,让烟熏,最后自然干成腊肉,放一年不坏,也一直要吃一年,吃到接上来年杀猪。

虽然没有到过年,大人似乎不急着过年,忙碌着杀猪,年似乎还远,但是,家家杀猪,在猪的嚎叫声里,在杀猪的热气腾腾中,在喝杀猪酒的喜庆里,年的气氛,似乎提前洋溢在村庄上空,也让人好像忘记了过年。

只是,蓦然一天,躲儿再听不到村庄里,猪的嚎叫,村庄里的猪杀完了。村庄就寂静了下来,人们不再互相喊叫帮忙,吃饭,喝酒,而是都在自己家里忙碌。把杀了的猪安顿好之后,家里的女人,找了木桶,洗了黄豆,装进木桶,覆盖着玉米壳,放在火炉边,准备生豆芽。

砍了竹子,把顶子上的竹叶留着,开始打扫屋里各个地方的灰尘,让躲儿感到,腊月快过去了,过完腊月,就是年了。

而在母亲在灶台里的墙上,贴了灶神像,旁边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再点了香,烧了纸,放了鞭炮,躲儿感到,年更近了。

村庄里,开始有写对联的,卖门画的,刻门头上挂的图案的,画灯笼画的。父亲和村庄人一样,去附近小街道上买了年货,回来后,和母亲用手推的石磨开始做豆腐,躲儿就感到,年来了,年近在咫尺,就做着穿新衣服,吃好的,玩灯笼,放鞭炮的美梦了。梦里,有红红的灯笼,对联映衬,那么那样幸福,美好。

2

长大后,躲儿脑子里,也有对腊月的记忆。

长大后的躲儿,知道一年有多少月,一月有多少天。到了腊月后,不用问大人,大人说,也知道离过年还有多久到日子。

长大的躲儿,心里盼望过年,也不盼望过年,心里对年的盼望,再没有儿时那样热烈,也不想过年穿新衣服,吃好的,打灯笼,放鞭炮。只盼望过年,有亲人陪伴,和朋友在一块的热闹,过年时的那份喜庆,热闹。

因为长大懂事了,对过年,不再像儿时一样急切,盼望过年了,穿新衣服,吃好的,打灯笼,放鞭炮。急切的盼望中,不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多少天,离过年有多远的迷茫,而是长大了,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多少天,离过年有多远的从容。

躲儿就顺应着日子,生活,和大人,村庄的人一块往前走,往过年里走。

进入腊月后,村庄里,与儿时的记忆一样,人们弄够了柴禾,堆放在房屋旁边的柴场子里,剁了,粗的,锯了,整齐的堆放在灶房外的屋檐下,然后,就忙着杀猪了。

杀猪的过程,仪式,和儿时一样。

腊月里,猪就时常嚎叫,打破了村庄的寂静。在热情腾腾中,给猪去毛。杀猪的人家,点香,烧纸,放鞭炮,祭奠猪。杀猪匠麻利熟练的把猪割成一块一块的,一件一件的,帮忙的人,互相分工,又互相配合,没有多久的日子,就把猪杀了。

猪杀了之后,照例是要请人喝杀猪酒的。杀猪匠,帮忙的人要请,亲戚朋友要请,村庄里的人家,一家请一个。

父亲被人请去喝杀猪酒了,躲儿长大了,知道害羞了,就不再跟着父亲去喝杀猪酒。只有在亲戚家,把父亲和她也喊去的时候,躲儿才去。去了,躲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父亲怀里,享受亲昵,躲儿和一块去的小孩子,年轻人,女孩子坐在一块。不过,躲儿只吃菜,躲儿不会喝酒。

在自己家杀猪时,躲儿也不是在一旁看了,任凭父亲忙碌去,她和母亲,在灶房里忙碌,给母亲当帮手,做饭,做菜,招呼喝杀猪酒的人。

躲儿也不吃猪尾巴了,猪尾巴给小弟吃了。不过,躲儿和母亲忙碌着,心里还是很高兴,感受着家里,热闹的气氛,像过喜事一样,脑子里,就想象着她将来喜庆的事情,家里会比这更喜庆,热闹吧!想着,躲儿脸红了,很是害羞的样子。

不过,相比杀猪的热火朝天,喝杀猪酒的热闹,喜庆,已经长大,不如儿时一样的躲儿,最喜欢的,却是跳舞。

腊月里,在外边干活的人回了,在家的年轻人,清闲了。从外边回来的人,穿着时髦的衣服,在家的年轻人,也穿着干净的衣服,村庄里,就有了颜色,活力。

只是,腊月的村庄,大人忙着杀猪,猪在嚎叫,请人喝杀猪酒,喜庆,热闹,但是,年轻人面对阴沉的天空,枯黄的群山,村庄的死寂,在打牌喝酒之外,还想有别的乐趣。

村庄里,许多人家有收录机,也有舞曲磁带。

在外边的人,基本都会跳三步四步的,就开始跳,村庄里不会的,就站在一旁看,感到挺好玩。

然后,在外边的人,就教不会跳的跳,教怎样跟着鼓点,然后,教走怎样的步伐,一些胆子大的,就让带着跳,没有多久就会了。躲儿害羞,但是,却被人硬拉着跳,根据教的人的指点,害羞,慌乱过后,躲儿也能被人带着跳,而且感到,在音乐声里,踩着鼓点,跟人跳舞,是比喝杀猪酒还美好的事情。

尽管有些大人,上了年纪的人,没有见过这,说男孩子和女孩子搂搂抱抱的,像个什么,但是,见年轻人玩的疯狂,高兴,快乐,无法阻挡,也就不管了,由他们玩去。

于是,躲儿白天里,看大人杀猪,感受杀猪的热闹,也看大人喝杀猪酒,有时也去喝,感受喝杀猪酒的喜庆,夜里,就跟了人,在一块跳舞,跳到疯狂,尽兴,才散开回去。

躲儿知道了,知道了日子,心里也清楚离过年的天数,就在这样的热闹,快乐中,日子一晃就过去,随着村庄里,猪不再嚎叫,再没有杀猪酒喝,躲儿也就停止了跳舞。

母亲送走了灶神,打扫了屋里的卫生,生了豆芽,和父亲商量之后,父亲去买年货,回来了,就和母亲打豆腐,村庄里,有写对联的,买年画,香表,画灯笼画,雕刻门楣图案的。躲儿知道,年近了,年来了。

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躲儿感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父母一点点老去。

3

躲儿的男人,就是在腊月里跳舞,有了好感的。

一个村庄的,从小就认识,小时候还是玩伴,在一块玩,长大了,懂得了害羞,就不像小时候一样在一块玩了,而且,各自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心事,平时不在一块。是跳舞,把他们又像小时候做游戏一样,聚在一块,是音乐,激发了内心萌动的情感,是跳舞,让人找到了儿时的快乐,那份好感,伴着羞涩,在心头升起。

腊月一晃就过去了,要过年了,各家都在为过年忙碌,躲儿他们也不再跳舞,在各自家里,替父母帮忙。

但是,那份好感,从心底默默升起来的情愫,并没有随着跳舞结束,而结束。就像种着埋进了泥土,就要生根,发芽。

在过年时,家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门前挂着灯笼,贴着红红的对联,地上落着厚厚的,红红的鞭炮纸屑。大人在聊天,喝酒。躲儿不再像儿时一样,过年仅仅就是穿新衣服,吃好的,躲儿长大了,虽然喜欢挂在门前屋檐下的灯笼,但是却不打灯笼。虽然喜欢鞭炮声里,那喜庆的声音,但是,却不放鞭炮,而是在灯笼,和鞭炮声营造出的祥和,热闹的夜里,大人喝酒,说话,她就溜出去,和那个她有好感,也对她有好感的人,偷偷约会去了。

红红的灯笼,把村庄装点的那么美丽,在昏黄的灯光中,村庄充满了节日的祥和。偶尔,有孩子们的欢笑,放鞭炮的身影,他们穿着新衣服,打着灯笼,行走在村庄里,让村庄更加充满了节日气氛,也让躲儿想到了小时候,小时候她不就是这样吗?

躲儿和喜欢的小伙子,在村庄里,幽僻的地方,他们能看到过年的夜晚,灯光下的村庄,宁静,祥和,感受到过年村庄的喜庆,但是,村庄人看不到他们。躲儿就在这过年的宁静,祥和中,在节日的气氛中,和小伙子说着心里的话,倾诉着衷心,到了激动时,躲儿闭了眼睛,小伙子拥抱她,亲吻她,躲儿很羞涩,慌乱,心跳的厉害,听着孩子们隐约的声音,放鞭炮的声音,她仿佛在梦里,被这美丽,祥和的气氛托了起来,一直往高空飘去,飘到那梦境里去。

年过结束了,躲儿和小伙子的情感,也到了深处。

从梦境的爱情,走入现实,躲儿让小伙子按照风俗,托付媒人,去家里提亲,不管家人态度如何,她都答应他,坚决嫁给他。

小伙子虽然有些害怕,慌乱,但是,面对躲儿的坚决,对他的态度,心里也踏实,放心了起来,和家人商量后,就去托付媒人,去躲儿家提亲。

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反复,但是,躲儿态度坚定,除了小伙子谁也不嫁,小伙子心里也坚定,决心要娶躲儿,小伙子的父母也帮忙出力,事情最终以圆满告终,躲儿嫁给了小伙子。

结婚后的日子很甜蜜。

躲儿给小伙子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有了家庭,孩子的躲儿,也开始喂猪。到了腊月里,在弄了柴禾后,也杀猪,请人喝杀猪酒,家里充满了喜庆,热闹,她的孩子,也像她当初一样高兴,在一旁看着杀猪,杀猪匠杀猪时,用手捂着眼睛,或者躲在大人身后。喝杀猪酒时,看着屋里的热闹,就端着煮熟的猪尾巴,坐在闷墩上,很是香甜的吃。从孩子身上,躲儿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既温馨,又酸楚,感到时间过的咋那么快,一晃就是大人,是男人的女人,孩子的母亲。

喝杀猪酒时,父亲母亲是少不了要喊的,自己的公婆也要上桌子的,躲儿就和男人忙碌。只是,躲儿蓦然发现,父亲母亲,公公婆婆都老了,吃不了多少,父亲和公公,也喝不了多少酒了,只图个喜庆,热闹。

也有人来请喝杀猪酒,一般的时候,躲儿让男人去,有时关系好,还有亲戚关系的,躲儿也被喊了去。

躲儿不会喝酒,去了,就看人喝酒,说话,感受那热闹气氛,她只吃菜。孩子也总是跟着她,依偎在她怀里,吃喜欢吃的菜,这样让躲儿想到自己小时候。其实,小孩子吃不了多少,吃一会儿就跑了,有喊着约,就在门前场院里,追逐打闹,嬉笑着。他们的声音,让村庄里有了气氛,热闹。

猪杀了之后,公公就在火炉里,烧了火钳,铁棍,烙猪脚,猪脑袋,那烟开始是猪毛臭,最后混杂的是油的香味。这让躲儿,就想到小时候,爷爷烙猪脚,猪脑袋,她在旁边闻着这气味的情景。遗憾的是,爷爷奶奶都去了,再也不会来喝杀猪酒,烙猪脚,猪脑袋。

4

躲儿结婚后,喂了一些年的猪,请人喝了一些年的杀猪酒。喝杀猪酒时,父亲,公公都在一块,虽然吃不了,喝不了,但是图在一块的喜庆,热闹。

可是,父亲和公公,先后因病突然去世了,再喂猪,喝杀猪酒的时候,没有了他们的身影,婆婆和母亲孤独,愁苦,躲儿感到也再没有以往的热闹,喜庆。

而在进入腊月后,村庄人与以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些和父亲一样的老人,渐渐去世了,和杀猪酒时,没有了他们,似乎就少了一些慈祥,暖色。而村庄里的人,有上边给的粮食,渐渐的,就没有人种地了,许多人离开了家,去外边打工,村庄里,人越来越空落,喂猪的人家不多了,有的人家,是出去打工,没有时间再喂,有的人家,纵然不出去打工,也感到喂猪划不来,不如买肉吃。

于是,在进入腊月后,村庄里杀猪的人家少了,猪嚎叫的声音,稀疏了,请人杀猪,那热气腾腾的场面。请人喝杀猪酒,那热闹,喜庆的气氛,渐渐的不见了。那纵然喂猪,腊月里杀猪,也只请自己的亲戚,关系好的人帮忙,杀猪酒,也不再像以往,每家最少请一个,而是家帮忙杀猪的人喝。

杀猪的热闹,喝杀猪酒的气氛渐渐就没有了。原来,一代人逐渐离去,成长起来,逐渐主宰村庄的一代人,已经在时代的影响下,学会了斤斤计较,再没有上一代人的勤劳,宽厚,淳朴,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越来越薄了。

以致到了今年,村庄里,再没有人喂猪,腊月里,村庄里,就再没有猪的嚎叫,杀猪的热闹气氛,喝杀猪酒的喜庆了。阴天,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就生了炉子,自己在自己家烤火,晴天,就呆呆的坐在自己家门前屋檐下晒太阳,盯着天空,群山,感受村庄里的死寂发呆。村庄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没有事情,人们不互相来往。人在一块,就是打牌,只是,打牌牵扯到赢输,越打人越薄。再就是喝酒,那都是有利益关系,平时处的好的人在一块喝。而一旦有了事情,喝了酒之后,就发酒疯,惹事情。

在没有了猪的嚎叫,喝杀猪酒的村庄腊月,就显得悠长,悠长的。

躲儿感到,再过多少年,村庄里的孩子,怕就不知道杀猪,喝杀猪酒,感受不到那热闹,喜庆了。想想自己的儿时,躲儿忽然感到,自己的儿时,是那样幸福。

虽然,现在吃穿不缺,住的房子好,玩的好,家里该有的都有了,却感到,现在的人,没有记忆里的亲热,温暖,幸福。

就在这样的感受里,躲儿静静的坐在屋子的炉子边,感受村庄的寂静,漫长,脑子里,不禁回忆起这一年的生活了。

5

躲儿家,和村庄里,其他人家一样,过完了腊月,就过年了。

躲儿的男人,在开车,是一辆面包车,搞客运,拉些人,和货物挣些钱,躲儿在家里,领着孩子,照顾老人,家里的日子,一年也就平顺的过了下去,在吃团年饭的时候,回顾一年,仔细盘算了下,男人一年挣的钱,顾了家里的油盐酱醋,衣食住行,孩子上学,家人生病,人情往来之后,竟然还有了盈余。

公公不在了,婆婆虽然孤苦,但是,在躲儿的照料下,也平静平顺,安详的生活着。两个孩子,一个在镇里上学,一个在村里上学,书读的认真踏实,学习不错。躲儿和男人,身体,各方面都好,想着,和家人一块吃着团年饭,躲儿的心里,格外甜蜜。桌子上的菜,很丰盛,鸡鸭鱼都有,孩子夹了,吃的很香,吃的小嘴巴油汪汪的。给婆婆夹了,婆婆也香甜的吃着。边吃,还有饮料,葡萄酒,就倒了喝。

门前屋檐下,灯笼红红的,门上对联红红的,地上,鞭炮纸屑红红的,一片红火,喜庆景象。

村庄里,时不时有鞭炮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孩子嬉闹的声音,让村庄里,弥漫着过年的节日气氛。

就在这喜庆,热闹中吃完了团年饭,暮色来了,屋檐下灯笼亮了,屋子在红红的灯笼中,洋溢着过年的喜庆,热闹。村庄里人家的灯笼也亮了,村庄在一片安静,祥和中,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

吃过了团年饭,孩子穿着新衣服,打着灯笼,去村庄里找伙伴玩去了。

男人也去村庄里窜门子,找人聊天,打牌。母亲坐在炉子边看电视,躲儿收拾碗筷。一会儿有人来窜门子了,就抓了瓜子,花生让人吃,和人聊天。

一直玩到深夜,躲儿才去睡,村庄里的这个夜晚,大年夜,灯笼是不会熄灭的,村庄一直在红红的灯笼的装点下,在昏黄的灯光中,安详,宁静,喜庆。一些人,在这个夜晚,是不会睡觉的,打一夜的牌,不打牌的,就找人凑热闹,喝酒,聊天,也不睡觉。到了天在微明中,就开始放鞭炮。

躲儿是在村庄里,一浪高过一浪的鞭炮声里醒来的,就赶忙起来。自己的男人,已经在门前,摆放了桌子,桌子上放了贡品,点燃了香,等村庄里的鞭炮,告一段落,别人放过了,自己家就接着放。

躲儿起来,洗漱之后,就在灶房里忙碌,准备包饺子。

年前,已经买的有瘦肉,葱,姜,蒜,就开始在灶房里,把瘦弱剁成沫,葱,姜,蒜和在一块,剁好了饺子馅,就开始揉面,面揉好了,就开始包饺子,给一些饺子里,包了硬币,谁吃着了,将一年走好运。

在孩子睡够了起来,男人在村庄里游荡,看人放鞭炮,看够了,村庄里的人把鞭炮放完了,回来的时候,躲儿已经把饺子包好了。

婆婆也早起来了,在村庄里走了一圈,回来了。

躲儿就把饺子下锅,家里和村庄人一样,早晨吃饺子,两个孩子,婆婆都吃到硬币,就高兴的笑,想着今年运气不错。

吃过了饺子,躲儿收拾碗筷,男人,孩子,婆婆都去窜门子了。太阳很好,天碧蓝,碧蓝的,阳光温暖的就像母亲的怀抱,村庄在阳光中,在红红的灯笼,对联装点下,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人们就聚在场院里,打牌,一些人打,一些人围着看。不打牌的人,就坐在阳光下聊天,说过去一年的日子,说对新年的向往,说过年的事情。老人也聚在一块,或者聊天,或者静静的坐着,晒着温暖的太阳,安然悠闲的打着盹。小孩子,穿着新衣服,在村庄里游玩,嬉戏,打闹,时不时放了鞭炮,发出啪啪的声响,打破村庄的宁静,让村庄越发有了节日的气氛。

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初二,躲儿和男人,孩子回了娘家,拜了年,虽然父亲不在了,母亲跟着兄弟,日子过的也不错,能走出痛苦,平静,安详的生活着。

初三以后,躲儿家里,不停的有人来,躲儿也和男人一块,带着孩子,去给亲戚,朋友拜年。

躲儿家和村庄里,其他人家一样,在宁静,安详中过着喜庆,祥和的年。

只是,随着过了初十,尽管依旧有走动,拜年的人,也时常有鞭炮声响起,但是,年味却在一天天的淡了下去,人们想着,年一天天过结束了,要走人生活,过日子了。

男人就想着,去把冬天里砍的一些柴禾拉回来。

躲儿也跟了男人一块,去帮忙把柴禾装上了车,男人拉着柴禾,前边回去了。可是,当躲儿走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惊呆了,男人瘫软在地上,浑身发抖,放声哭泣,说,这下我的日子可该咋办啊!

婆婆和孩子,都呆呆的站在一旁,不知道怎么办,村庄里,有人问询赶来,原来,男人拉柴禾回来,因为柴禾装的多,看不见后边,倒车时,也不知道村庄里,一个哑巴,腿又有些瘸的人,怎么就到车后边去了,把人给压死了。

村庄里人没有见过这事情,男人开了这么多年车,没有遇到这事情,躲儿也没有遇到这事情,一下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咋办,感到,家里刚充满希望的日子,一下陷入到黑暗中。

6

事情处理好,已经是几个月之后,村庄里土地耕了,播种了,果树的花儿开了,落了,群山也绿了。

事情的处理结果,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最好的是,躲儿家,给那家人赔了十几万,那家人给写了谅解协议书,处理这事情的,见躲儿家可怜,也因此给躲儿办了监外执行。只是,因此躲儿家里,就被掏空了,养育孩子,照顾老人,都成了问题。于是,在事情处理结束后,躲儿就出去干活,挣钱钱去了家里留给躲儿,躲儿支撑着家,种一些庄稼,领着孩子,照顾老人。男人在外边,挣了钱了,时常往回打,或者送回来。

刚出事那些日子,男人受了恐吓,是憔悴的,恐惧的,随着事情处理结束,他出去挣钱,虽然干活累,但是挣了钱了,支撑起家里日子,给人也一点点把账还了,日子在艰难中,又有了希望,男人到精神些了。躲儿在经过最初的惊吓,操劳,也一样憔悴,痛苦,现在,在男人的辛苦下,就像一天,逐渐的拨开了雨雾,又见到太阳了。

不过,躲儿也知道,男人时常不在家,她一个人支撑家里日子的不容易。也知道,还欠别人许多账没有还,这是生活在黑暗之后,露出的微光,要见到阳光,走进记忆里平淡,幸福的生活,还有很远的路走,很多都的苦难要承受。

但是,不管怎么样,一年总算是熬过来了,家人都好好的,就是最好的。而过了腊月就是年,日子毕竟在痛苦,黑暗中,又有了微明,这就是好的,人家就能在艰难,痛苦中,支撑下去,熬过去,见到太阳,蓝天。

而静坐腊月里,感受村庄腊月里的改变,躲儿知道,人情日益淡漠,各自都生活在各自的生活里,为自己奔忙,任何事情来了,只能靠自己。不过,躲儿想,只要家人好好的,一切都扛的过去,日子依旧有希望。

想着,躲儿心里,有了光明,就准备着过年的事情,打扫家里卫生,生豆芽,打豆腐。不管咋样,要和家人过一个记忆里一样,幸福,快乐的年。也祈祷来年,能平顺,幸福。

2016年1月31日草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