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裕子儿时,和父母一块,生活在一个村庄里。父母喊他裕子,村庄里的人,也喊他裕子。
村庄里,有许多人家,人家的房屋,是黑瓦盖的,土墙的房子,房子前有场院,周围有果树。
在人家的旁边,是田地,田地一坎一坎的,是沙石地,但是,却长玉米,黄豆,洋芋,麦子,洋芋着村庄里的人家。
河,从村庄中流过,河水清澈,河里有鱼儿悠然的游来游去。河边,长满了野柳,乔木,水草。
村庄的人家,喂鸡,养猪,也养狗,在自然的幽静中,时不时有鸡喔喔的叫,来了陌生的人,狗也汪汪的叫,村庄充满了田园的气息。
村庄里,有许多和裕子同龄,或者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是裕子的伙伴。但是忙碌着种地,奔波着日子,裕子和伙伴,在一块无忧无虑的玩耍,村庄,就是他们的乐土。
裕子和伙伴,在门前场院里玩石子,泥巴,在地上画了棋盘,找了石子,小木棒,下棋,下跳棋,天棋,也下五子冲。也在小河边的河滩上,搬家家,在河边高大的核桃上,用葛藤绑了秋千,荡着。夏天里,就脱的一死不挂,跳进了河里,玩狗刨,打的水花飞溅。
阳光暖暖的,在自然的幽静里,裕子和伙伴,玩的那样陶醉,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任凭时光,在身旁像水一样流淌。
儿时的岁月,纯真,无邪,无忧无虑,只是,这样的时光,过的那样的快,还没有玩够,似乎一瞬间,就结束了,裕子要告别这样和伙伴在一块玩耍,无忧无虑的生活,被父亲送到了村庄的学校里去上学了。
二
学校离家,有三四里路,裕子每天早晨,在家里吃过了饭,跟着村庄里的伙伴一块,走三四里路,去村庄的学校里上学。
最初的时候,裕子对上学的生活,在新奇过后,很不习惯,被老师管着,上课了,想尿尿了,也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时随地的就尿,憋的尿了裤子。一直呆在学校里,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在场院里玩石子,下棋,不能在河滩上搬家家,打秋千,不能下河捉鱼,上山找野果子吃了。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上课时,老发呆,走神,窗户外,村庄里人说话的声音,树上鸟儿的鸣叫,都让裕子心里难受,多么想走进村庄,听人说话,多么想去抓那树上的鸟儿。老师讲的什么,裕子都没有听进去。
后来,被老师发现,用书本拍打了脑袋,用手在头上,抓了栗子,让裕子的眼睛冒金星,疼的流眼泪,就再不敢走神了。
慢慢的,就把老师讲的课,听进去了。从课文里,从老师的嘴里,知道了许多在村庄不知道的事情,也知道了山那边,更广阔的地方,和那地方的人事,让裕子对老师讲的课,就充满了想象,就想听课了。
下课了,和同学在一块玩。和村庄一块来的伙伴玩,也和村庄之外,其他的地方的同学玩,渐渐的认识了许多的人,也学会了许多的游戏。在嘻嘻哈哈中,让裕子感到了快乐。
于是,裕子就喜欢了学校,喜欢了上学。也明白,已经走过了儿时,告别了儿时,也一道告别了儿时的生活。儿时的生活,虽然自由,好玩,但是,上学的生活,更有意义。
早晨去学校,都是匆匆的,怕迟到了,老师罚站。下午放学回来,就慢悠悠的,不用操心着回家,边走,边唱歌,背着学过的课文。有野性的同学,看到路旁树上的果子,就爬上树摘果子,看到河里的鱼儿,也就下河捉鱼。在这样的生活里,又找到了儿时的自由,纯真,快乐。
冬天的早晨冷,起来吃了,来不及吃饭了,就端着饭碗,边走边吃,吃过了,把碗藏在路旁的石洞里,下午放学了回来取。
天冷的时候,提着火,火在路上燃的旺了,就用水浇一下,冒起一阵阵的白气。
裕子习惯了上学的生活,喜欢了上学,裕子的书读的进,学习在班里是最好的,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对父亲和母亲说,裕子聪明,好好读书,将来是个人才。
裕子就高兴,心里充满了自豪,骄傲。
父亲和母亲,也喜欢裕子,对裕子说,只要他肯读书,读到哪,他们供到哪,就是去借钱,都要把裕子供出来。
裕子看着父母的高兴,听着父母的话,心里下着狠心,想着一定要把书读好,把书读出来。
裕子在村庄里读毕了,去了乡寄宿读,去乡里读结束了,去镇子上读。裕子读书,离家越来越远,来去学校,要走路,在学校里,住的宿舍里,冬天冷,夏天里,满是鞋臭。伙食上的饭,也吃不饱。但是,裕子默默承受着艰辛,心里想着父母的话,想着父母对他的期望,辛苦的供他读书,心里发着狠,一定要把书读出来。
只是,尽管裕子那样刻苦,勤奋,不知道是智商的决定,还是命运的安排,裕子还是没有考上学。
读书的独木桥过不去,尽管对读书充满希望,也渴望吧书读出来,但是,裕子没有考上学,在镇子读结束后,就不得不回到了家里。
这时的裕子,已经成了一个小伙子。而父亲和母亲,越发苍老了,父亲的腰弯了,背驼了。母亲的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
对裕子没有考上学,读出书来,父亲和母亲也一样失望,难过。可是,他们知道儿子是勤奋的,读书也刻苦的,看着儿子一样的失望,痛苦,就没有责备裕子,反而开导裕子,你已经努力了,勤奋了,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就没有吃轻松饭的命,就是依靠土地生活的命。既然如此,就认命吧!那黄土都养人,只要人有双手,勤快,也照样有一口饭吃。
三
虽然没有考上学,没有把书读出来,让裕子失望,痛苦的。但是,在秋天里,裕子的命运有了转机,没有从父母的手中接过锄头,在他们辛劳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劳动,开始他的生活,村庄里的学校里,缺老师,裕子就去了村庄的学校里,当了代课老师。
村庄的学校里,只有两个年级,就裕子一个老师。
村庄的人家,虽然是土墙黑瓦的房屋,门前是场院,房屋旁边有果树,与村庄的人家相比起来,学校就显得漂亮,环境优雅了。
学校的房子,虽然是土墙黑瓦的房子,但是,屋里屋外,都用白灰粉刷了,是白色的。是白墙,黑瓦。
学校是两座房子,成九十度相依着,学校房子的面前,是一个诺达的场院,场院边上,是围墙。围墙也是白色的。
依着围墙,种着花草,树木,树木有四季青,也有果树,春天开花,花儿落了,就有果实。
在围墙中间,是一座大门,是木头的门,门上有门炉子,整座学校,环境优雅,幽静。
这学校,就是裕子最初读书的地方,是儿时的天堂,留下了裕子美好的记忆。
裕子想不到,走出学校,他也会来这学校里教书。
裕子走进校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校园里,宁静,优雅的环境,而脑子里,那些沉睡的记忆,一下被唤醒,想起了那教过他的老师,也想起一块儿上学的同学。只是,那时教过他的老师,已经退休。那些一块上学的同学,都走入了社会,走入了生活,脸上,手上,身体上,满是岁月和生活的痕迹。儿时,在这学校里,上学的情景,那无忧无虑,快乐的岁月,都是记忆,一去不复返了。也像他一路求学的岁月,一脑子的梦想,意气风发,一身的豪气,可是,落在现实地面上,因为没有考上学,把书没有上出来,就要面对命运的安排,要走出小院,回到家乡。
裕子庆幸的是,有了这个代课的机会,才没有接过父母手中的锄头,在父母耕作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开始他的生活。
走出学校,又走入学校,尽管没有考上学,梦想破碎了,但是,裕子面对学校里,优雅,宁静的环境,觉得自己依旧没有离开学校,喜欢这样纯净,宁静的环境,单纯的生活。
唯一不同的,是那时是学生,一脑子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想象。而此时,是作为一个老师,走入学校,梦想落在现实的地面上破碎了,对未来,再没有了那些美好的想象。双脚站在地面上,面对新的生活,重新开始的人生道路,裕子的心里,又有了另外的梦想,和对未来新的想象。
裕子梦想着在这曾经读过书的学校里,能工作顺利,把那些孩子教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认可,喜欢。其他还有许多的梦想,想象,想的很多,很乱,但是,那又都是比较遥远,朦胧,梦幻一样的事情,裕子只能是把此时最现实,能把握的梦想想好,其他的梦想,只能是在村庄这学校里,边工作,生活,边渴求,希望。
四
裕子走进校园,把屋子收拾好了之后,想着第二天,就有孩子来报名,上学了,心情是格外的激动,难以平静的。
裕子呆在屋子里,来不及去回首上学的岁月,和那没有考上学,破碎的梦,和自己的心疼。而是想着如何面对那些家长,给孩子报名。而最操心,让他难以平静的,是想着如何教那些孩子,把那些孩子教好,日后如何工作,与那些孩子相伴。
夜里,裕子失眠了。想着第二天,给孩子们报了名,上课的事情。想着如何面对孩子,如何上课。也想着,从一名学生,忽然变成了一位老师,带给裕子的荣耀,自豪,这份荣耀,自豪,掩盖了裕子没有考上学的痛苦,失望。
村庄的夜,一片漆黑,小院里,格外的寂静,秋虫,在窗外,唧唧的叫着,裕子就那样想着,想着,脑子一沉,就迷迷糊糊的睡去。
第二天早晨,早早醒来,窗外,是鸟儿的欢快的鸣叫,小院里,格外的清幽。裕子赶忙起来,烧了开水,做了饭吃,裕子做不了其他的饭,会下面条,就下了面条,随便吃过,就等着那些送孩子来报名,名报过了,就上课了。
秋天了,天变得高了,蓝的那样的纯净,可爱,云也变得淡了,阳光明净,温暖。四周的山上,颜色深了,山脚下的田地里,庄稼渐渐成熟,果树上的果子,也开始成熟了。村庄弥漫着成熟的气息,阳光下,让村庄显得那样安静,安详,幽静中,散发着诗一样的气息。
在太阳撒满了村庄,落进了小院的时候,那些家长,带着孩子陆续的来到学校的小院里。
来的大人,裕子都认识,也认识裕子,他们大概也知道裕子要在学校里教书了,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喊裕子,裕子的,而是喊裕子老师,一副谦恭,憨厚的模样,这喊声里,让裕子感到骄傲,自豪,心里涌动着特别美好的感觉。
裕子也对来的人热情着,让坐,倒水,随便的聊着一些话语,听着乡音,在这些话语里,让裕子有双脚踏在地面上的踏实,温暖。
家长陆续的来,给给孩子陆续的填报名册,报名,没有多久,名就报结束了,二十来个孩子。
名报过了,家长叮嘱着孩子,要听老师的话,然后,回去做农活了。
裕子看着这些孩子,眼睛乌黑,一副怯怯的样子。再想着这些憨厚,淳朴的家长,喊他老师,心里在骄傲,自豪中,对自己默默的说,一定要把这些孩子教好,让他们的目光,变得更加明亮,走出村庄,走出家乡的山沟儿,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实现他内心里没有实现的梦想,弥补他的遗憾。
裕子领着孩子,把小院里的卫生,教师里的卫生打扫了,小院里,就干净,整洁了,那些四季常青的树木,格外的绿,还有一些花儿盛开,让小院显得美丽。
教师里,也干净,整洁了,裕子就开始给孩子上课。
面对眼睛乌黑,但是,却懵懂,胆怯的孩子,夜里想的一切,如何给孩子上课的事情,都忘记了,也不重要了。不是他要如何紧张,慌张,胆怯,而是要让这些孩子不再胆怯,熟悉他,认识他,喜欢他,然后,给他们教知识。
于是,裕子的胆子,就大了起来,想着先不想如何给孩子上课,讲知识的事情,而是给孩子介绍自己,说都是一个村庄的,有什么事情给他说,不要怕他。也给孩子说着在学校里,不同在家里,要遵守的一些规矩,制度。
裕子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下午,那些孩子站了队,出了小院走了,小院里,安静下来,裕子感受着小院的幽静,心里想着那些孩子,想着一天的工作,格外的充实,甜蜜。就在这甜蜜,充实中,开始生火,做饭。然后,想着第二天的工作,给那些孩子,如何开始一点点的讲课。
五
没有几天,裕子把工作,就干顺了,那些孩子,也逐渐的认识他,熟悉他,对他不再那样胆怯,喜欢他,也一点点的融入到学校里,下课了,同学在一块玩耍,上课了,听裕子给讲课,然后,一笔一画的写字,不会写的,裕子给握手。手很稚嫩,写的字也很稚嫩。
这忽然让裕子想到多年前,他就在这学校里上学的情景,也是像这些孩子一样,老师也给他握手写过字,老师的手,温暖,宽厚。
从孩子的身上,裕子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时间过的好快啊!一晃,他就走过儿时,求学的梦想破灭,出了社会,竟然成了一名老师。
那时的同学,老师在小院里都不见了,他接过了老师手中的接力棒,又像当初的老师一样,点燃,村庄,照亮孩子们的内心,带给他们梦想,希望。
裕子感到,这份工作,尽管卑微,工作生活,都那样机械,单调,有时会孤独,寂寞,但是,面对这些孩子,村庄来说,却是那样重要,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的希望。裕子也就感到神圣,自豪,想着尽心把孩子教好,教给他们知识,也教给他们做人。
裕子很快就熟悉了小院,喜欢上了小院里,幽静,清纯的工作,生活。也适应熟悉了这份工作,和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身份的转变,顺利的工作,给孩子上课,下课。
村庄里的人,在空闲的时间,也时常到小院里来玩,来了之后,裕子就给他们拿凳子让坐,给倒水喝。
来的,多是村庄里的一些小伙子,也有孩子们的家长。来了,在课余的时间,裕子就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聊村庄里的生活,人事。裕子也给他们说小院里的工作,生活,和孩子们学习的情况。就这样说着,说着,渐渐的,就熟悉了起来。
下午,孩子们都走了,他们就邀裕子跟了他们一块,去村庄里玩。
去了后,就有喊去家里,弄了菜,在一块边聊,边喝酒,直到气氛热烈,微醺中才结束。离开的时候,对裕子说,以后寂寞了,就来村庄玩,就不寂寞了。
裕子在酒意里,心里暖暖的回到寂静的小院,回到屋子里,很是香甜的睡去。
第二天早晨起来,就看到门口放着许多菜,一些孩子说,是家里拿来让他吃的。
裕子心里,就受了感动,感到,只要对人好,对人热情,村庄人也一样对他好,热情。
被这样的感动包围,裕子心里暖暖的,心里想着,要把孩子教好,村庄里人来小院了,要对人热情,让座,倒水。
六
裕子用心教着孩子,工作顺利,孩子学的也好,裕子对人热情,裕子很快就得到了村庄人,很好的评价,赞誉,也让孩子喜欢。
这让裕子的心里感到温暖,也有了成就感,感到骄傲,自豪。这份感觉,掩盖了没有考上学的失望。感到一盏灯灭了,另一盏灯又亮起来。
裕子就在村庄人,对他的赞誉,和心里涌上的自豪,希望中工作着,一晃,就过去了一两年,而更让裕子感到激动,高兴,看到未来希望的,是裕子认识了村庄里的一个女孩子。
女孩子叫青青,从学校里回来没有多久,也和裕子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没有考上学,希望破灭,又很是痛苦,失望的回到村庄家里。
其实,在之间,裕子见过青青,青青从学校回到村庄家里,来学校玩过,认识裕子。
只是,青青是学生,对未来充满一脑子美好的梦想,和裕子并没有多说话。
现在,希望破灭,回到家里,呆在家里,在痛苦,失望中,更加感到寂寞,孤独,压抑,连个说话的人,排遣内心的痛苦的人都没有,人仿佛坠入到地狱里,四周黑暗一片,看不到未来,前途。
感到孤独,闷,实在是受不了时,青青就走出家,去散步。
对村庄的山水,是那样的熟悉,对村庄的人,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不了解他的失望,痛苦,也帮助她寻找不到失望,和心灵的寄托,在那些柴米油盐,鸡鸣狗盗的话语里,更让青青感到坚硬,冰冷,失望。在他们认为的对的人生里,生活里,也让青青感受不到希望。父亲和母亲,每天都忙碌着,渴望在他们劳动了一辈子的土地上,种出希望,种出金子,和美好的时候,不了解,也不懂得她内心的痛苦,失望,反而也感到,女孩子能认识一些字,有一些文化就行了,况且她还读了没有多的书,没有考上学,就没有考上学,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将来找个好地方,嫁个好的人家,一样过的好。
所以,青青走出家,走出村庄,在自然之中,看着家乡熟悉的山水,感受着自然的幽静,没有村庄人的盯视,也不再听到村庄人的话语,让青青的心里,感到平静,轻松,温暖。
而在这样的感觉里,脚步也总是不由自主的会走到村庄学校里去。
是村庄学校里,那些孩子们活泼的身影,那纯真的笑声,天真无邪的样子,吸引了青青,是校园里,那份幽静,校园生活,让人在纯净中,感到希望,吸引了青青。
青青走进小院,立刻就被小院里那清幽的环境吸引了。这是她儿时读书时的小院,对小院里的房屋,花草树木,都是那样的熟悉,在走进小院的一刻,儿时在小院里读书的情景,就那样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看着那些活泼的孩子,从孩子们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纯真,可爱。
只是,儿时的岁月,一晃就过去了,儿时的梦想,在一路的奔波后,落在地面上,是失望,痛苦。面对此事的痛苦,迷茫,青青好像能回到儿时,像这些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可该多么的好啊!
就在青青面对熟悉的情景,在回忆,感叹的,发呆的时候,裕子看见了青青,就冲青青走去,给青青打招呼,让青青坐。
青青回过神来,面对裕子的热情,脸上的微笑,温暖了青青的心,也给裕子微笑着,坐了下来,接过裕子递过来的热水,心里涌上一丝暖流。
这份感觉,是在从学校回到家里,第一次感受到的。
只是,就像先前,也来过小院,和裕子见过面,打过招呼一样,虽然和裕子彼此之间认识,但是,内心里,还是陌生的,并没有说过多的话,坐了会儿,青青也就感到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回去了。
但是,心里,却记住了村庄学校,小院里的清幽,纯净。也记得了裕子给她的温暖,裕子也就印在了脑海里。心里想着,日后有空的时候,还想去小院里。
七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那些孩子们回去了。裕子在寂静的小院里,就想着来小院里的青青。
裕子从村庄人的嘴里,知道了青青和他一样,没有考上学,回到了家里。
而从青青的脸上,目光里,裕子能体味到青青和当初的他一样,失望,痛苦,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裕子能感受和理解到青青的心,就盼望青青再来,来小院里了,和青青说话,回忆上学的时光,也说没有考上学的失望,痛苦,走出校园,回到家里的迷茫。也给青青说,他到了村庄的学校里,当了代课教师后,又从失望,痛苦里振作起来,在迷茫中,找寻到了生活的希望。
裕子想,和青青说话,在他的生活里,故事里,定能和青青产生共鸣,让青青不再那样失望,痛苦,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在迷茫中,找寻到生活的光亮。
于是,裕子也就盼望青青到小院里来。
青青呆在家里,没有人说话,感到失望,孤独,痛苦。和村庄里的人,也没有了共同语言,一样感到孤独,痛苦。排遣孤独,痛苦的方式,唯一的,就是走出家门,走出村庄,依着村庄里的路,去散步,在自然的幽静中,内心能平静下来,面对家乡熟悉的山水,能感到一丝的温暖。而也总是不知不觉间,会走进村庄的学校的小院。
是被小院里的幽静,纯净吸引,是被学生时代的生活吸引,更是被裕子吸引。
去时,裕子见到青青,也总是一脸的热情,微笑着让青青坐,给青青倒水。
在课余的时间,孩子们在小院里追逐,嬉戏,裕子就和青青说话,话语,也的确是从各自的学生时代说起,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生活,尽管彼此的学生时代不同,但是,有一样的梦想,一样的希望,于是就有了共鸣。而当说到一样的失望,痛苦,在内心深处,就有了更深的共鸣。
裕子就给青青说,他是如何迎接那份失望,痛苦,也如何走出失望,痛苦,找寻到希望的。
青青静静的听着,仿佛找到了知音,心里,也因此感到了温暖。
只是,听裕子说毕了,她喃喃道,你好,当了代课教师,找寻到了自己的希望,我呢!能做什么呢!
裕子说,慢慢等待,总会有你做的事情,找寻到你的位置,希望的。
青青说,但愿如此吧!
裕子说,寂寞了,孤独了,痛苦了,煎熬了,就来小院里玩吧!看着这些活泼,纯洁的孩子,内心里,也会变得单纯的。在这小院里,纯洁,幽静的环境里,能让人心静下来的。
青青说,好啊!
在此后的日子里,青青就时常来村庄学校小院里玩。裕子总是一脸的微笑,热情的让座,倒水。然后,就做着,和青青说话,那都是些发自内心的话语,在心里产生共鸣,让青青感到温暖。
青青也去和那些孩子在一块玩,和孩子们在一块做游戏,在嘻嘻哈哈之中,让青青感到,仿佛回到了儿时一样,心里忽然变得无忧无虑的了,忘却了痛苦,失望,感到了快乐。
裕子也和青青打羽毛球,乒乓球。边打,边说着话,这也让青青忘却了失望,痛苦,找到了快乐。
就这样,裕子和青青,逐渐就熟悉起来。而伴随着这熟悉,那种隐隐的,美好的情感,就像种子,在彼此的心里播种下来,开始萌芽,裕子和青青,走入了爱河。
八
相爱的过程,是浪漫,而美好的。
青青来到小院里,课余的时间,裕子和青青聊天,和青青打羽毛球,乒乓球。孩子走的时候,裕子留着青青,和青青一块做饭吃,饭吃了,有时就在小屋里,说着心里的话,裕子写教案,青青帮着批改作业。
有时,也走出小院,依着山脚路去散步,学校,在村庄之外,就往没有人家的山野里走去,头上的天,碧蓝,碧蓝的,阳光明亮,温暖。四周的群山,成了彩色的,就像图画,路旁的有小碎花盛开,树木上的果子,也逐渐成熟,路上,落的有核桃,野栗子。山野里,一片安详,幽静,散发着成熟的气息。裕子和青青边走,边说话,也拾路上的栗子,核桃吃。核桃很香,栗子脆脆的。
在一个下午,孩子们都走了,青青和裕子做了饭吃过,就呆在小屋里,边说着话,裕子写教案,青青批改作业。也就在蓦然间,裕子的手,和青青的手,自然的拉在了一块,拉在了一块,就没有分开。青青的手,修长,细腻,柔软,散发着温热。裕子的心,怦怦的跳着,心里涌动着暖流。从青青的手上,裕子也感受到了青青的心跳。
也就在这样美好的感觉,和激动里,青青倒在了裕子的怀里,轻轻的闭上了眼睛,激动着,战栗着,亲吻了青青。
青青的嘴巴,甜甜的,充满了温暖,甜蜜。
在天气一点点寒冷起来的时候,裕子和青青的爱,已经像生燃的炉火一样,炽烈,深沉起来。
而也就这个时候,村庄里的人,就知道了裕子和青青相爱的事情。有祝福的,说裕子是个好小伙子,青青是个好女孩子,两个人都有文化,郎才女貌,般配。也有说裕子家里条件一般,当代课教师,也不挣钱,就那样的家庭条件,怎么能娶青青,就那么点工资,怎么能养活人。
而青青的家人,也从忙碌的活里,一点点的清闲下来,也就注意到了青青,也知道了青青和裕子相爱的事情。
其实,早早的,他们就知道青青喜欢去村庄的学校里玩,和裕子在一块说笑。他们感到,青青没有考上学,内心里失望,痛苦,去村庄学校里玩,和裕子在一块说笑,都是正常的事情,年轻人么,有一样的经历,说些话,没有什么,从中也能获得安慰。就没有管青青,却没有想到,青青和裕子相爱了。
在青青父母的心里,青青和裕子相爱,也是正常的事情,按说是好事,裕子小伙子不错,书教的好,对人热情,客气,村庄里的人都给了好的评价。但是,他们却知道,裕子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实的人,只会干活,种地。裕子只是个代课教师,也就那么点工资,怎么能养活人。爱情虽然美好,但是,生活却是坚硬,冰冷,残酷的。他们一辈子,在村庄里,在山沟儿里,过的那样的苦,不想让青青再重蹈他们的生活,一样苦一辈子。所以,在爱情,和现实生活之中,青青的父亲和母亲,都一样反对裕子和青青相爱,觉得,他们年轻人,在一块说说话,玩玩,是正常的,但是,要相爱,结婚,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于是,青青的父亲,就让母亲阻止青青和裕子相爱,并没有把话说明,也没有强行的制止,而是不再让青青出门,没有农活了,在冬天了里,人清闲下来,母亲有的是时间陪伴青青,就生了炉子,让青青就在家里烤火,也找些活儿,让青青做。
而在母亲唠唠叨叨,隐约的话语里,青青就明白了,母亲这样做,是和父亲一样,反对他和裕子相爱,不让她和裕子来往。也明白了父亲和母亲的意思,不希望她将来,嫁在村庄,嫁在山沟儿里,这样的生活很苦,希望她嫁到山沟儿之外,地方好,条件好的人家去,过他们认为的甜蜜,幸福的生活,将来,还能帮助他们,他们也能跟着沾光。
青青的心里,自然很是痛苦。但是,在明白了父母的意思,也从父母的话里,想着爱情,和生活的事情,爱情是浪漫,甜蜜的,可是,生活却是艰辛,现实的。觉得父亲和母亲是经历了生活的人,是过来的人,也就体味到了父母的心,懂得了父母的意思,心里,也在痛苦,沉重中,在感悟,思索。
九
青青不再来小院里了,裕子也不好去青青家。冬天来了,天一点点的寒冷,工作的时候,有那些孩子在,下午的时候,那些孩子走了,小院里,空荡荡的。头上的天,时常阴沉沉的,四周的群山,一片枯黄,村庄里,格外寂静,那些高大的核桃上,没有了叶子,挺立着枝桠,乌鸦在核桃树上,呀呀的叫,怪渗人,也让村庄,更显得死寂。
小屋外,也冷飕飕的,裕子做过了饭,吃过之后,就呆在小屋里。写教案,也批改作业,可是,再没有了青青的陪伴,就让裕子感到小屋里,空荡荡的,回忆着和青青在一块的情景,心里很空落,难受。
只是,最初,裕子并不知道青青忽然不到他那去了,在感动空荡,难受的同事,心里回想着和青青在一块的情景,心里充满希望,想着青青也许有事情,忙,过些日子就又会到小院里来,又想曾经一样在一块,那么,小屋里,将因此又充满了温暖,他的心里,也因此又感到踏实。
可是,过了些日子,裕子才知道,青青在家里,被母亲看守着,不让到哪去了。再过些日子,知道,他的父亲和母亲,不让青青到他那去玩,他家里条件不行,代课不是长远的事情,那么点儿工资,也养不活人。也知道青青的父母,不让青青将来嫁在山里,让青青嫁到山外好地方,好人家去,将来让青青过他们希望的好日子,他们也跟着享福。
知道这些之后,裕子的心里,就失望了,一下感到小院里,小屋里,空荡荡的寒冷,他的心里,就像被掏空了一样,感到空荡,痛苦,脑子里,满是和青青在一块的情景,青青所给予的感觉,心里有着共鸣的温暖,也憧憬着未来的甜蜜。而此时,一切的甜蜜,幸福,温暖,都化为空落,痛苦。
只是,在空落,痛苦之后,裕子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的艰难,他代课,也只是出了学校,一时找不到事情做,来代课的,的确不是长久的事情,连他都养不活,更别说养活别人。
裕子也知道,面对青青父母这样的决定,他也无力去改变什么,只能自己承受那份空落,痛苦。
裕子想不到,刚在代课中,面对村庄里人对他的好,对他好的评价,也面对那些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让他在成就感里,感到自豪,看到了希望,掩盖了没有考上学,回到家里的痛苦,而一下,又因为和青青的情感,被青青父母的反对,又让他从微茫的希望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里。
没有考上学的痛苦,是内心的希望,没有实现的痛苦。而和青青的情感带给裕子的痛苦,是深入裕子灵魂的痛苦,比没有考上学,让裕子痛苦的更深重,尤其面对小院里,熟悉的环境,青青的容颜,笑脸,在一块说过的话,那些场景,总是不由得涌上心头,让裕子痛苦的不能自己。
只是,裕子在痛苦里,还在坚持,还有微茫的希望,想着也许过一些日子,青青的父母有所改变,而青青也坚持着和他相爱,那么,他还有希望。
于是,裕子就盼望着,守候着微茫的希望, 盼望青青再到小院里来,和他甜蜜的在一块。
可是,青青的父母说出了心里的希望,想把青青嫁到山外好地方,好人家去之后,没有多久,就有人托付了媒人,开了车,到青青嫁提亲了。
面对那好的条件,好的地方,青青的父母当然答应,带着青青一块出去看了之后,回来满脸的笑容,青青也一脸的微笑,眼睛里有明亮的目光,和父母一样,答应了那山外人的提亲,和青青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面对人家那么好的地方,那样好的条件,裕子绝望了,也更加的痛苦,尤其是睹物思人。裕子受不了那份痛苦,在青青和那人定婚后没有多久,就没有代课,离开了学校,回到家里,在家里没有呆多久的日子,就离开家,出去找事情做了。
裕子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只会种地,干活的村庄里的人,面对儿子的痛苦,无法排遣,而裕子想要做什么,只要他不痛苦,过的好,也就答应他。只是,一遍遍的叮嘱他,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能做了做,不能做了就回来,只要人好好的, 比什么都好。
裕子答应着,心里很痛苦,而父母的话,给了他支撑,也给了他温暖。
十
裕子离开家,离开村庄,走出家乡的山沟儿,一晃,许多年没有回来。只是,与家里一直有联系,告诉家里,他在外边一切都好,还时常寄钱回来,让父亲和母亲很是高兴,也放心儿子,夸赞儿子。
村庄人,听着父母对裕子的夸赞,看着裕子寄回来的钱,对裕子的父母充满了羡慕,养了个孝顺的儿子,而他们也相信,裕子是个有用的,有出息的人,不会是弱者,是有本事,有能力,能干出大事的人。在村庄里,书教的那么好,但是,为了青青,赌气离开的。没有找到青青,裕子一样会过的好的。
裕子回到村庄,是在几年后,快过年的时候,是开了小车回来的,带了许多东西回来,烟酒,菜,给父母买的衣服。裕子穿的也洋气,穿着西服,脚上蹬着皮鞋。和裕子一道回来的,还有个女孩子,也一样洋气,头发是造型,穿着时尚的衣服,皮肤很是白皙,一副文弱的样子,一看就是城里人。可是比青青漂亮多了。
这让裕子的父母,特别的骄傲,兴奋。村庄的人,也满是羡慕,夸赞,说裕子有出息,找了那么漂亮的媳妇。
裕子也一样,是骄傲的,豪迈的。不过,面对家乡村庄的人,他都特别的客气,遇到人了,打招呼,长辈了,就喊叫,给发烟抽。
于是,这个年,就是裕子家的年,过的最热闹,幸福,门前挂着红红的灯笼,贴着红红的对联,充满了喜庆。家里有好菜,好酒,好烟,去了人了,裕子母亲就弄菜,裕子陪着人喝酒,聊天。也有人请裕子去家里玩,裕子给人拿着好烟,好酒,边吃边喝边聊,让裕子感到快乐,而温暖。
就这样,裕子的家里人,村庄里的人,也知道了裕子出去后,开始很艰难,做过很多活儿,很多事情,后来,随着对那个城市的熟悉,认识了许多的人,也熟悉了一些事情,终于在那个城市扎了下了根,站稳了脚,生意跑的火热,现在在家开了店,在那个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也找了女朋友。
裕子的父母知道后,心里自然是甜蜜,高兴。村庄里的人知道后,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只是,村庄里的人,都知道裕子没有考上学后的失望,痛苦。也知道裕子和青青相爱,青青家的人反对,带给裕子的痛苦,失望,才让裕子不再代课,离开了家,离开了村庄,去了外边,现在过的如此的好。村庄的人,为裕子感到庆幸,当成没有找青青,要找了青青,就一辈子呆在村庄里,过着平静贫穷的日子,哪有现在过的好。
不过,这一切都在村庄人的心里,没有人说出来。
只是,裕子的心里,能想到村庄里的人,没有说出来的话语。
年过结束了,裕子离开了家,离开了村庄,离开了家乡山沟儿,回到了那个城市里。
裕子是在父母的骄傲期望中离开的。是在村庄人的羡慕,与祝福中离开的。在村庄人的心中,裕子的日子,此时是过的最好的,就像天堂里,梦境里的生活一样,让人羡慕,神往。
十一
回到城市里,城市依旧,高楼,街道,来往的车辆,熙攘的人群,表面上,永远都充满了精彩,热闹。
只是,裕子回到屋子里,也回到了他的生活里,从过年的喜庆,热闹,那份发自内心的温暖,幸福里清醒过来,平静下来,面对装修的漂亮,温馨的屋子,也面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虽然拥有了许多,可是,裕子在忙碌中,平静下来,却感到很累,很累,有时,不禁会感到空落,茫然。觉得,这样忙碌着,除了金钱,算计,生活之外,生活真的没有内容,意义。
静静的坐着的时候,裕子的脑子里,总是不由的会想到儿时的岁月,那村庄,那样无忧无虑清纯的生活。上学的岁月,对未来充满梦想。只是,村庄依旧,儿时的伙伴已经不见了,偶尔遇到,已经被生活刻画了印痕,再没有了儿时的无忧无虑,在一时的热情,和微笑之后,竟然没有了语言。上学的岁月,也随着没有考上学,走出入社会,各自奔忙着各自的生活,人生,而再遇不到那时的同学,那样的生活。而更让裕子怀念的,还有在村庄里代课的岁月,那些可爱的孩子,村庄里的人的热情,孩子一天天成长,眼睛一天天明亮,获得的成就感,感到的有意义的人生。而最最难忘的,是伴随那样有意义的生活,青青走进了他的生活,他的内心,那些在一块说话,陪伴的日子,多么美好。尤其是和青青一块做饭,吃饭。吃过了饭,在小屋里,他些教案,青青帮忙批改作业的情景,可是多么的幸福,美好,小屋也是那样的温馨啊!
只是,一分别,就再没有见过青青。过年时,回到家乡村庄,听人说,青青嫁走后,把父母也带了去,把山里的房子,土地卖了,在外边一个好地方的好人家过着日子,就再没有见过面,回来过。
裕子的心里,还记得那时青青的模样,那甜蜜醉人的微笑,说过的话语,在一块的情景。他不知道裕子还记得那些没有,现在有什么改变,还与记忆里的清纯,可爱的样子一样不。
有许多的时候,裕子都想打听到青青,去找青青,见青青。可是,裕子都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青青一定不再是记忆里,清纯可爱的模样,在一块,也就像回去,面对儿时的伙伴一样,再找不到当成的情景,那时的感觉。青青的改变,就像他的外表,和内心的改变一样,和青青在一块,一时的热情之后,不但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而且,还没有语言的尴尬。毕竟,彼此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在不同的生活里,有不同的人生了。
裕子就感到,人生,有些美好,就留在记忆里。如果在现实中去寻找,不但找不到那美好,反而面对现实的情景,破坏了内心的记忆,美好,那让人没有半点而幻想,活着,是多么冰冷,坚硬。裕子也感到,所有多么的美好,在生活里,岁月里,都会被打磨的丑陋。
裕子就想,把那些美好,留在记忆里,留在内心里,留在想象里,支撑起彼此的生活,和面对生活,一点点苍白的内心。现实中,不去寻找,彼此破坏。
而这些,裕子家乡村庄的人,永远不会理解,懂得。也是他内心永远的秘密,和最美好的记忆。
2016年5月17日草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