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云峰(君湘粤)的头像

张云峰(君湘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6
分享

清明寄给伯父的怀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大诗人杜牧描绘清明时节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每当清明节到来之际,我的心理总会冒出一些久违的情愫,总想给我的伯父写点文字或者写一封信,来表达我的怀念与敬意。但一直未曾动笔。写点什么好呢?终于静下心来,当我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伯父的音容笑貌一下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伯父,超一米七五高的魁梧身材,身体健硕,五官端正,浓眉大眼,讲起话来不疾不徐,从容不迫,但又语气坚定,充满力量。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伯父只要一坐下来,就会打开一个银色的盒式收音机播放新闻,收听党中央的政策。我们这些小孩在那没有电视的岁月,总爱围坐在伯父周围缠着听他讲一些不太完全理解的故事。讲的最多是家国情怀,英雄模范,没有国哪有家;听他唱得最多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二首歌。高兴时,在明亮的月光下,还教我练习“捕俘拳”。

窗外,夜色朦胧,清凉的风时而吹进给我带来丝丝寒意。伯父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让我常常为他伤心难过,也为他遗憾,更为他不平。

伯父曾经是一位勇敢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入伍前刚新婚不久,便毅然决然报名参军。在部队曾光荣负伤,屡立战功。在攻打上甘岭战役中与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同在一个前线,亲眼目睹了邱少云烈士壮烈牺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回国,部队当时挽留他在北京安置工作,但他挂念家中的妻女老母,坚决要求回老家务农。回到家乡后,县里曾给他安排到乡里工作,但伯父为人刚正不阿,不懂变通。后来又被安排到大队任职。那时叫“大队干部”,未几,也被解甲归田。但仍然难改其刚正耿直、嫉恶如仇的性格。无论是大队还是队里,不管是村民还是邻里,只要是不对的、不公平的事,尤其是侵害公家利益的行为,我伯父都会义愤填膺,仗义执言。因此,当地百姓有什么家长里短都喜欢找他主持公道,但却被乡里某些干部眼里称为“上访专业户”,很是不受待见。

伯父育有五个子女,三女二男。三个女儿是活泼乖巧,而二个儿子却是聋哑痴呆残疾人。这给我伯父落下了沉重的负担和伤害,在五六十年代那个艰难的岁月,可见对我伯父的生计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尽管上访到县里、市里乃至省里,上级领导总会批示县里乡里给予一些照顾,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大家子在困苦中糊口度日。虽然条件艰苦,但对家人却倍加关爱。也许是经历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安宁与幸福。从七十年代我记事起,伯父就一直和贪腐、不公、乱作为作斗争,因此也被当地的某些干部很不待见,甚至给予打压。为此也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我们听说后虽然感到不公,但也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分田到户后,伯父家的生活才略有改观。

小时候,山区农村大都很穷。我上学五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班主任有一段时间没有发书,伯父知道后到学校找到该老师说情。上初中时要用钢笔,而我自己买的笔却经常被我掉到地上或不小心弄坏,经常是上学前还急的抓耳挠腮。有一次,我又因为没有钢笔去上学,就壮着胆子去找伯父。伯父听说后,二话没说,打开抽屉,从一个玻璃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淡灰色的钢笔来拿给我,说,这可是我珍藏多年的一支笔啊,你可要好好学习才对呢。我如获至宝,急忙谢过伯父兴高采烈地上学去了。

后来,我经常写文章写诗投到报刊,偶尔也有一二张“豆腐块”被刊登,伯父获悉后总是乐呵呵地鼓励我,给我不断写作成长的勇气。1993年春节过后,我离开生我养我二十几年的家乡,搭乘南下的绿皮火车,不远千里来到广东打工。那时电话还不发达,通讯联络方式主要靠写书信,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一封书信给父母,由于我的父母都是文盲,这念信的任务或简短的回信自然就落到了我伯父的肩上。我伯父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部队的熏陶和培养下,不仅字写得不错,而且也文理通达。这为他后来回乡的工作与生活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的上访写投诉举报材料助力不少。

日子在平平淡淡中一晃而过。我眼中的伯父形象也从中年步入到老年,有一年春节回家,看到他要带老花镜读书看报,走起路来也步履蹒跚了。看到这样一下老了的伯父我的心理掠过一丝酸楚,而他收听收音机的习惯却一直伴随着他终生,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和支柱。

二00四年四月,正是草长莺飞、梨花带雨的清明时节,一个恶耗传来,我敬爱的伯父驾鹤西去了。当时事业初创,工厂刚开始运作,千头万绪,所以没有回故乡送伯父最后一程,成为我一生的遗憾。随着党中央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对待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政策愈加优厚,但我敬爱的伯父却再也看不到这太平盛世,更享受不到国家的繁荣与福利了。

当我怀着思念和敬重写下这些文字,心中仍然充满歉意和遗憾。“梨花风起清明雨,几家儿孙上坟来?”每当春节或清明,我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向我的伯父表达我最诚挚的怀念与敬意。仿佛听到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无奈与沉重;同时又仿佛看到“妻子送郎上战场”坚毅和悲壮。往事如烟,历史不会重演。放眼未来,在这春和景明欣欣向荣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感恩祖先,激励后人;更应该缅怀先烈,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