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婷的头像

马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6
分享

鞋匠

本文刊载于2020年4月14日《中国青年作家报》

文·马婷

这是纬二十六街旁边的一条小巷,小巷虽窄,却承载着周边无数商户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小吃、水果、蔬菜、衣物……各种摊位应有尽有,这是这个城市中最有烟火气,也最有市井气的小巷之一,鞋匠的摊位,就在这个小巷中一个老旧小区的门口。

我是不怎么上街的,尤其是人群密集之地。当然,也有偶尔来了兴致,陪母亲去买些瓜果蔬菜的时候,或者真的有急事打住了手,须得去小巷的打印店印个资料,或者是新买的鞋子大了得去贴个后跟帖……这样一来,便有机会接触到了鞋匠。

鞋匠很清瘦,听着是四川口音,很奇怪,我似乎接触过的鞋匠都是四川人,脑子里便也习惯性地认为鞋匠该是四川的了。起初可能也没多在意,因为去修鞋的次数少,就跟去菜店买菜,去服装店买衣服一样,买完了,转身就走,只记得这菜的味道新不新鲜,这衣服穿着是否漂亮,那接待我的售货人,总是不大会记得。所以对鞋匠,起初,也并无多少印象,大概认真观察是有一次,看着他修鞋的样子,想起了另一个鞋匠吧。

大学的时候,学校的宿舍楼前面有一对修鞋的夫妇,也是四川人,男人同样很清瘦,年龄跟小巷的鞋匠差不多,大概也就四十多点。所以有一次,当我提着磨脚的高跟鞋想让他帮忙修饰一下时,看着他低头认真工作的样子,便想起了大学校园里那一对鞋匠夫妇。可是我却怎么样也想不起来那个男人的具体面容了,因为一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始终是眼前这个坐在小巷里认真工作的清瘦男人,可能,他俩真的长得太像了,又许是毕业太久,已忘却了校园里那个鞋匠的面容,我竟将他们二人的脸,想成了同样的。

我是很喜欢校园里那一对鞋匠夫妇的。

那个时候清苦,买鞋子也是挑便宜的。有一次,好像是人生中的第一双高跟鞋吧,花了五十块钱在一个类似于批发商城的地方买的,忘了穿了有多久,依稀记得是有点大需要加个鞋带,就拿到那对夫妻那儿去修。那一天,恰好下着蒙蒙细雨,我坐在他们的摊位前,旁边等待的人不多,他边细心地帮我挑了双黑色的带子,边比对着,然后问我那双鞋多钱,质量还不错。我记得当时是有些震惊的,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鞋子,竟然得到了他的肯定,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来说,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他当然是这方面的专家,一眼就知道每双鞋子的价值,我猜他拿到一双鞋子,脑海里可能已经出现了它从皮质变成精美的鞋子,最终摆上货架被人们挑走的每一个环节。当然,他想这些的时候是不露声色的,每次,你都只能看到他在认认真真地干活,旁边总是放着几双拖鞋,给来修鞋的人等待时穿,也总有些俊男靓女,坐在他的小摊位上聊天。阳光恰好投射到宿舍楼前,投射到他们的摊位上,几个穿着裙子,满是青春气息的女孩,坐在这摊位边的小凳子上,等着鞋匠让她们漂亮的鞋子,变得更加舒适,也为他们的美丽再增添一些光彩。

谁说鞋匠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工作呢?

如今,许久不回校园,也不知道那对夫妻是否还在宿舍楼前为学生们修鞋。说实话,要不是在小巷碰到这个同样操着四川口音,同样清瘦的鞋匠,我可能已经忘记他们了。

所以,当我坐在小巷里鞋匠的摊位前,盯着他低头工作的样貌时,才陷入了回忆。鞋匠的样貌很清秀,没有乱七八糟的胡茬,特别是那一双眼睛,当真是大的让人羡慕。他的旁边分别是一个卖浆水鱼鱼的大妈和卖宝鸡凉皮的妇人的摊位,有时候过了饭点儿,她们便会坐在鞋匠的摊位前聊天,鞋匠低着头,边工作,边跟他们说着话。

我不知道他在这个小区前摆摊多久了,不过,他似乎已成为这个老旧小区的一份子了,因为对我来说,唯一对这个小区有印象的,便是他的门口有一个摆摊的鞋匠。有时候去了后,鞋匠还没出摊,他的那些工具就在小区保安室门口放着,我想,可能,他就住在那里吧。

当然,没有人见过他的妻儿,他和大学校园里的那对鞋匠夫妇不同,总是一个人落寞地坐在那儿。

有一次,因为要参加一个活动,却发现搭配礼服的鞋子天皮磨损了,走起路来不是很舒服,于是便在夏日的午后,顾不得晒,急匆匆地去了他的摊位。鞋匠是不大记得我的,可能他每日要接待几十个顾客,他也只管接过我们递过去的鞋子,然后埋头去工作,遇到一双特别的鞋子,他可能会记住,但人,他是不在意的。也对,我们这种临时对应的关系,不需要记得,只需要走的时候别忘记扫码就行。所以,我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尽管内心在好奇有关他除却工作的一切,嘴里却是一个字也不会问的。

他接过鞋子,拿出一把钳子,将鞋跟底部磨损的天皮松了松,又拿出一一把起子,抵住鞋底,用榔头敲打起子,直到去掉天皮,然后用我不知道名字的工具磨了磨鞋跟,这才翻出一个袋子,挑来挑去选出合适的天皮,用锤子重新钉了上去,又给缝隙中挤了些胶水,让它更加的贴合。随后,便顺势将鞋子递给我,让我穿着试。其实每次经他的手后,鞋子都会变得舒服很多,我也自然欢欢喜喜地扫码离去,他和他的故事便被抛到了脑后。

其实女人总喜欢漂亮的高跟鞋,如此,脚便要受累。新买的鞋子总会磨脚,尖头的鞋子又总是会掉,这样一来,鞋匠便成了女人们的救星。

像我,时常参加活动,鞋子须得舒适合脚,有时候买十几双鞋子,真正好穿的却只有一两双,时间长了天皮便会磨损,就需要取下来,换个新的。鞋匠,于是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陌生人。特别是认真观察过一次之后,他便留在了我的心里,时常会想起,当然,应着他,也时常会想起大学里的那一对修鞋的夫妇。

我想,许是念旧了吧。人总是需要借口或者需要契机的,那么或许,待春暖花开时,得再回一次校园,再找一找那一对鞋匠夫妇,跟他们聊聊天,像十年前一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