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有这样一条新闻:国家卫健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当下有很大部分儿童少年的精神出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社会重大问题,以致于各大成人医院的精神卫生科,看病的少年儿童不正常地增加。
想想也是,在当下社会,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经济效益都在下行,尤其建筑行业几乎翻盘,但各地许多三甲医院、尤其儿童医院却在逆势增容扩建。学校的生源在减量,医院的病员却在猛增,增加的又多为儿童少年,怎奈人世间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原来各地儿童医院绝大多数是没有精神卫生科的,可是有精神问题的儿童却越来越多,以至各成人医院精神卫生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国家卫健委确定用三年的时间,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短板。而这个“短板”的表述,更加衬托出此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假设不远的将来,这些精神不正常的孩子长成了一个个行为怪异的成年人,会给社会、给那些倒霉的家庭造成多大负担?从这个角度说,现在学校有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家长强迫孩子学习的失当高压手段,都是在给将来的社会制造大麻烦,也是相关孩子的家长在给自家制造灾难。
2024年年底之前,我有个朋友在北京某医院住院,在和他通话了解住院情况时,他顺便说“现在小孩子得精神病的可多啦,多数是学校和家庭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
确实有为数不少的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学习重压或青春期处理不当的困扰下出了问题。我曾经去省城两家大医院,在精神卫生科门外转来转去,确实发现有不少未成年的孩子,在两个以上大人陪伴下排队候诊。 我在医院看到,凡是精神出了问题的孩子,几乎都是眼神儿游离不定,不敢和陌生人对视,好像也不敢抬头,孩子脸上的表情像一块铁板,有的孩子嘴唇在蠕动着嘟嘟囔囔,两只手分别被一左一右的大人攥在手里。大人们都是一副纠结、愁苦、无奈的样子,他们紧盯着孩子的表情,好像随时准备应对孩子的诉求。有家长向医生介绍说, 孩子一说写作业就浑身打抖搂。当我看到有失常女孩对着众人傻笑,孩子的家长眼含揪心的眼泪时,我心里的滋味儿难以言表。因为我也领着亲人的孩子看过精神科。 我看着大人们的可怜相,心里就想,平时你们要是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好端端的孩子怎么就会精神失常呢?
真想给有关家长出一道选择题:如果一个健康但比较平凡的孩子,一个是在重压下被逼疯可能成为废人的孩子,你们要哪一个?要是想把孩子逼进名校,祈望成为学士、教授、甚至什么院士,100个里只有10个,那么剩下的90个都是相对平凡的孩子,家长们难道就不能理智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吗?
按照一般规律,学校只注重两个10%:10%的学霸,10%的学渣。作为家长,必须接受一个客观事实:学霸需要天赋,没有天赋必然平凡。没有天赋的孩子,就是逼他们天天学习15个小时,也成不了学霸。而有天赋的孩子,天天几乎是玩着学习,根本看不到他们在学习上费多大劲儿,可他们一考试就是高分。平凡的孩子,可能连做梦都是考进名校,而天资聪颖的孩子,所有名校的门对他们来说,就像超市,他们想进哪家就进哪家。
精神疾病,可不像得其它病那样,经过吃药打针精心调理就可能治愈。那些把孩子精神逼出问题的学校、家长,等于把一个个家庭逼上了厄运,等家长们意识到悔不当初之时,才发现人生没有回程车。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能搜到)。文章开头就说:儿子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看到这句话,我感觉就像被一记重拳打在心窝。
文章大意是,孩子的爸是985的工科生,妈妈是985硕士,两口子在最佳年龄生了个儿子,这一家老少把优生优育做到了极致。渐渐长大的孩子,看上去聪明伶俐又帅气,高材生的父母憋足了劲,只盼着儿子能在学习上让他们长长脸。
现实往往专打脸,那对高学历夫妻精心养育的孩子,从上小学就厌倦学习,以至于到了三四年级,孩子妈妈以学渣孩子的身份参加家长会。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赶上去,她也给儿子报了许多辅导班,甚至请了一对一家教,竭尽所能花钱出力。任他们咋折腾,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
渐渐的,他们发现孩子身上有别人不及的闪光点:爱劳动,知道心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十分懂得礼貌待人。
孩子的爸妈猛然想明白了,别人家的学霸是来报恩的,我家的学渣儿子也是来报恩的。因为儿子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他们从此甘愿接受儿子的平凡。
以我之见,要想把一个知道学习重要,但就是成绩平平的孩子逼进名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要是有那个学习天赋,根本用不着外因逼迫。如果发现孩子不能从80%的平凡闯进10%的学霸之中,客观理性接受孩子的平凡是唯一选择。
2025年1月12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