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延斌(水务)的头像

杨延斌(水务)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3/11
分享

构思精巧的《守夜者》

构思精巧的《守夜者》

          杨延斌

《万松浦》文学双月刊2023年第3期,有篇中篇小说叫《守夜者》,作者是郑州作家汪淏。这篇小说写作手法新奇、独特、很有活力和诱惑力。

当我读过一遍《守夜者》想撂下的时候,却撂不下了。

中篇小说《守夜者》,情节看似简单随意,实则经过十分精巧的设计,人物个性很突显,故事很具跳跃性且令人耳目一新,整篇的语言道白形式更具创新性。

《守夜者》通篇没有一处传统意义上的人物对话,也没有人物之间面对面的矛盾冲突,这是一篇以心理描写见长的小说,写出了时令鲜果的味道。我好似看了一场单口相声表演,感觉既养眼又养心,又很快乐。

精明的作者给读者设置了一定阅读难度,你想一目十行是读不得它的。要想读懂《守夜者》这篇小说,不正儿八经沉下心来读是不行的。就像主人公马牧读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一样,《守夜者》这篇中篇小说,至少值得我静下心来连读三遍以上。

几十年的阅读经历,我从未读到过想连续读三遍以上的小说,可见《守夜者》留给我的印象是多么刻骨铭心!    《守夜者》创作手法的非同凡响,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作为一个写作者,能读到全新感觉的作品,真是一种幸运。

所以想一遍又一遍读《守夜者》,感觉就像猛然接触到一个新鲜环境,嗅出了一股清新味道。读过了《守夜者》恍然醒悟,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呀。这使我感觉茅塞顿开!

写作者把一篇中篇小说从起始到结束,巧妙地设计在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十二个时辰之内,每一个时辰就是一个独立篇章,而且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必然关联,作者仿佛是在和读者随意唠年嗑,想到哪儿都能随意拉出故事来。我钦佩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和剪裁生活的本事! 主人公马牧,头一天晚上就计划好了,他决定从除夕的卯时(5时—7时),开始阅读爱尔兰人詹姆斯·乔伊斯写的那部墨绿色大厚书。这让人产生疑问:他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孤独地阅读一部外国佬写的、他并不十分喜欢的长篇巨著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呢?

是啊,主人公马牧作为一个年富力强的作家,大年下的,为何一定要阅读那本书呢?即便马牧真想以阅读的方式过个清净年,书架上有那么多他喜爱的书,他为何偏偏要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读一本并不喜欢实则也不精彩的小说呢?

“其实,他就是想凝视着它,再现一回那天得到它时的情景。”作者是在慢慢把读者往他的埋伏圈里吸引。“真的是不思量,自难忘。它是圣诞节那天夜晚来到他身边的,跟它同来的还有依诺。是她把它当做一份圣诞礼物送给他的。这个书名,她皱了一下眉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似乎不太吉祥呢,我不喜欢。”这几句话,等于作者给读者打开了马牧的情感大门。其中在几个“似乎不太吉祥”的文字里,埋伏着马牧的伤感悲剧。

一个成熟的中年独身作家,要在寂静而孤独的除夕,思念一个铭刻在心上的女人,他要在思念中缅怀深爱了六年的依诺。他感觉手捧着《芬尼根的守灵夜》那本书,就像怀拥着依诺的酮体,嗅觉着从那本书中散发出的淡淡书香气,仿若嗅到了依诺身上散发出的淡香味儿。

马牧思念起曾经爱得如醉如痴的恋人依诺,就把留有依诺手香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幻化成依诺的身躯,他要以读那本书的方式,表达对依诺的思念。为了安安静静地读那部书,他不惜对盛情邀请自己去家里过年的妹妹善意地撒谎,也要守候着依诺的礼物过年。这个过程,作者虽然没有描写一字一句的悲戚伤感,而我读到马牧的动情之处,却感觉心里疼得像被针扎了似的。有的时候,当看到一个经历过大喜大悲的男人隐忍悲痛的情形,要比看到他的眼泪更令人心疼。马牧对依诺的情思,就很令我感到揪心难过。

字里行间不说伤悲,而让读者感受到伤痛,这是一个成熟作家的文字功夫,也是《守夜者》的魅力所在。

马牧作为一个中年独身者,每逢年节是很尴尬孤独的,同学同事或同龄者,大多有家有室,甚至已为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本是合家欢的除夕,他到谁家去都会搅扰人家的过年气氛,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妹妹,他也以种种借口或者善意的谎言,不愿去给亲人添麻烦。虽然他也渴望兄妹亲情,妹妹对哥哥的诚邀也令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他还是以一个守心男人的理智,克制着情感,宁可忍受除夕的孤独,也不愿给亲人添累赘。

每逢佳节倍思亲,马牧也一样。在除夕来临的头一天晚上,他就把那本七百多页的墨绿色大厚书,从书架请下来放到书桌上。他要睹物思人,在阅读那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度过三十儿,他在除夕思念的这个人,就是和他热恋六年、在四百多天以前的圣诞夜、把一部她并不喜欢、马牧却喜欢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写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他的依诺。

依诺是在和马牧一夜狂欢之后,突然被车祸带走的。马牧常在潜意识里想到,如果依诺不在圣诞夜来给他送她不喜欢而他喜欢的《芬尼斯的守灵夜》,她就不会出车祸, 这使他长期深陷愧疚之中,从此,依诺的神灵就像附体在《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书上,以至在平日里,他轻易不敢触碰那部书。

终于,马牧痛下决心,要用除夕的一天一夜,读完那部《芬尼根的守灵夜》,以此表现出他对爱得如痴如醉的依诺的钟爱。

正所谓见书如见人,这是有定力的男人发自灵魂深处的真爱!

马牧从卯时读那本墨绿色的大厚书《芬尼根的守灵夜》,一直读到未时(13—15时),作者借着主人公马牧午睡时,讨巧地设计了一个挺有诱惑力的遐想故事。一个叫蔡红的漂亮女法官,给马牧打来(隐喻着暧昧)电话,约他去开封过年,并说她弟弟有套既干净又静谧(一个女人对独身男人的引诱)的房子,并给他指点用多长时间打理行囊,从哪里到哪里乘车要多长时间,包括衣食住行都设计得周密细致,可见那个女人暗使了多少心思。不巧的是,马牧急匆匆赶到郑州东站,通往开封的城际列车已经鸣响开车笛声。

这是马牧午睡时的一场梦,一场三天前只要他愿意就能实现的美梦。这场梦,是一个有格局的独身男人克制情欲的结果。这个情节呈现出了马牧的理智很清醒。

酉时(17—19时)正是吃年夜饭的时辰,马牧煮熟一盘“思念”牌水饺,边吃边回味着妈妈包的大馅水饺的味道,由此揭示出他不愿意回到父亲身边过年的理由。作为长子,他希望爸爸在母亲去世后再找个老伴儿,可是当父亲真找了老伴儿,并且听到爸爸说“你大姨对我很周到”时,他猛然感觉心里满是隐隐不悦。他希望爸爸有人照料,却不情愿让另一个女人替代妈妈,他感觉和父亲的心拉开了距离。尤其他打电话给爸爸拜年时,爸爸连说了几声“谢谢!”而马牧认为“谢谢”是父子之间不该有的客气,那个没有了妈妈的家,不再属于自己了。我敬佩作者把这种微妙情感描写得如此细腻。

戌时(19—21时)正是家家看春晚的时候,马牧却鬼使神差般走向公园。平时是人头攒动的公园,在除夕夜连经常睡在公园的流浪者都不见了。马牧走到一座六角木亭,倚着亭柱,微闭双眼。突然,他和依诺在亭子里突发奇想,他们要在风雨伴奏下,在公园里来一场疯狂性事的情景再现眼前。一对中年男女,竟能在雨夜的亭子里,进行了一场破天荒的交媾,很浪漫啊!我真想跟着马牧的回忆激动得大哭一场。

同样是写男女性事,作者却没有一处使用炸眼的淫秽字眼儿,读者却读出了两性之间燃烧起来的炽热激情。这是作者的情感修为达到了相当文明高度的具体体现,我由衷地说一声:佩服佩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