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必强的头像

张必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7
分享

浦江馒头

浦江县地处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拥有万年上山文化,农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浦江饮食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独具魅力。“民以食为天”,在浦江人眼里,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是待人的礼仪,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征。

浦江馒头做法工艺独特,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用酒酿发酵,它发酵出来的馒头具有一股特有的酒香,看起来又松又软,色泽亮丽,其形丰满,活像一个个饱满的气球,馒头里面的空隙就像一个蜂巢: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带有一股酒酿的甜润,口感极佳。

浦江馒头分为二个品种,一种是里面没有馅的,另一种里面包馅的,大多数馅是以九头芥炒豆腐为主。做馒头工艺复杂,要经过制曲、做酒、和面、揉面、制作、预热、蒸煮、出笼等多道工序。

儿时喜欢吃馒头,但是只能在过年时节家中才会做馒头,做馒头前几天,家中开始烧糯米粥,待粥冷却后在粥里面拌上白药(酒曲)和麦麸,几天后就开始做馒头了。母亲反复在陶泥做的钵头里反复团揉面粉,然后搓成长条,再揪成小团,搓成一个个光洁的圆团就好了。如果做菜馒头,则还要把一些事先拌好的馅,填入面团中间,两手的手指灵巧地收边,然后两只手掌轻轻一合一揉,一个光洁的圆团也做好了,过后小心翼翼地将圆面团摆放在蒸笼中,摆满一蒸笼,然后便一笼笼捧到灶台的大铁锅上去蒸。不一会,灶台间就弥散开一股白蒙蒙的水汽,一会儿香味也随之四溢开来。

馒头蒸熟后要在每个馒头上盖上红色“福”字印章,极像是娃娃脸上的红晕,更显娇嗔,儿时的我非常喜欢完成这道工序,据说盖红章寓意着喜庆,意味着生活红红火火,吃馒头时和至亲挚友一起分享满满的福气。

“出笼馒头最好吃”,一个个又白又胖,热气腾腾带着鲜香的出笼馒头外形为半圆状,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小时候有一次看见母亲做好了馒头,我高兴极了,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可是馒头刚出锅,太烫了,我被烫得大叫,急忙把手松开,雪白的馒头落到了地上,看着已沾上了灰尘的馒头,我用手拍了拍继续往嘴里送。

我特别喜欢吃菜馒头,它的味道和菜包子截然不同,自家磨的豆腐和自家腌制的九头芥,夹杂着馒头发酵后特有的酒香与腌菜香混合叠加在一起,脆爽的鲜美飘浮着浓浓的香味。

焐肉是馒头最佳的伴侣。把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大块,放在锅里用文火慢慢地煮透,慢慢地焐,焐肉因此而得名。估摸着差不多了,用筷子扎一扎焐肉,能够轻松扎透了方能捞出,切成三角状块肉,伴以红糖、料酒、茴香等佐料,每个大碗里满满地装好十六块肉,带皮的大面要朝上放,堆成馒头型形状再放在蒸笼里蒸,出笼时色香味俱全。

待色香味俱全的焐肉端上桌时,你的喉结会不自觉“咕噜”起来,舌尖早已被它俘虏。迫不及待把馒头掰开,夹一块连皮带肉的焐肉夹在馒头中间,将焐肉和馒头紧密结合,轻咬一口,嘴里肉汁弥散,风味十足,再咬一口肉汁沁嘴,大口咬着吃,肉汁会渗出,才能感觉出融合的滋味。

从前每逢喜宴,酒桌上每人最多可吃二块焐肉,决不多取。甚至有人舍不得吃,拿回家去孝敬老人。如今馒头焐肉已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肴,是大小喜事、请客饭桌上必备的一道菜肴,没有馒头焐肉就成不了席,它依然那么馋人,看着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馒头焐肉,犹如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给人希望和甜蜜。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里随时可买到各种馒头、还有三鲜包、蟹黄包、海鲜包等,但都是用发酵粉发酵制成的,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浦江馒头,无论在形色上、味道上都无法相比。上次到诸暨市马剑镇(原属浦江县管辖,与1967 年 1 月划归诸暨县管辖),看见几家馒头店生意非常火爆,他们还保留着传统的酒曲发酵做法,当地人还是称它为浦江馒头,因其最早出名来自浦江,是马剑栗树坪村一户人到浦江学习制作手艺而成的,后来临近村民纷纷效仿,一直坚持老传统做法。

浦江馒头才下舌尖,却又上心头,那是一种滋味,更是一种情怀,心中一直怀念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做的馒头,馒头焐肉的香味一直在舌尖萦绕,一直怀想着那份香醇浓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