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成军的头像

张成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4
分享

来龙古寺的前世今生 文/张成军

乙巳春初,晨访来龙古寺。

来龙古寺位于宿迁城东北方向的来龙镇,离城区也不过20公里左右,开车大约半个小时。来龙镇北,与侍岭相交处,有湖名叫白鹿,依湖建有白鹿公园,风景悠雅,水面白鹭蹁跹起舞,风景秀丽,有诗词为证:“《行香子•咏白鹿湖公园》白鹭翩跹,曲水潺湲。来龙镇、绿意绵延。湖光潋滟,草木芊芊。赏花间蝶,林间鸟,水间天。田园如画,悠然生态。好时辰、发展争先。和谐共建,福祉无边。愿人长寿,景长美,梦长圆。”

宿迁因其漕运交通要塞的历史原因,是佛教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区域之一。当时宿迁地区在东汉时期属于楚王刘英封国之地范围。刘英对黄老之道和佛教都极为推崇,因而在其封地内兴建了大大小小近千家的寺观,以攘灾祈福。至唐代后,僧伽信仰又由此发源,并逐渐影响到全国。至元明时期,该地也成为律宗弘扬的重要场所,声名远扬。

而来龙古寺也正是这个时候建立的,据在编的《江苏省佛教通史》中考略:“来龙寺,旧名“来龙庵”。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现址位于宿豫区来龙镇,历史上也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一所寺院。当地民间有“先有来龙寺,后有来龙镇”之说。

《咏来龙古寺》:

宝刹千年衰破立,晨钟暮鼓涤人心。

燃灯立下安民誓,此处禅机比古今。

此诗中燃灯非传说中的燃灯,传说中的燃灯古佛是《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乃元始天尊的弟子,封阐教副教主,谓大罗金仙。列神仙班首,引佛祖源流。

然,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位得道的燃灯和尚,曾在来龙寺修行布道。据当地老人回忆:“明末清初,来龙寺有一位祖师燃灯和尚。燃灯和尚慈悲济世,被当地民众视若神明。燃灯和尚有大德神通,圆寂后坐化为肉身菩萨,受信众祭拜,民众尊之为“干木老祖”。后肉身舍利在文革中被损毁。

该寺自明初肇建,屡圮于烽火,然钟磬不绝,香篆绵延,迄今近七百载矣。山门寂寂,唯闻林涛过耳。

因友耀民兄提前联系,故常性法师亲自素袍迎迓,法师面善清秀,目如寒潭映月,眉间悬川字纹,若古篆镌刻沧桑。执礼时指节嶙峋似老梅虬枝,举止间檀香氤氲,已渐呈女像;真大德风范也。

“来龙寺”额匾古朴,门墙上还写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初入寺门,庄严巍峨,石狮睥睨,朱漆门上嵌金钉如星列。前殿庄严肅穆,飞檐若展经卷。四天王丈六金身分峙两庑:持剑者青锋凛冽,抱琵琶者冰弦欲语,缠螭龙者嗔目裂帛,托宝塔者法相庄严。香案前韦陀按杵,银甲耀日,俨然护法雄姿。仰见藻井九重,彩绘天女散花,璎珞垂珠,似闻环佩叮当。

出前殿而北,忽见庭院豁然。东侧钟楼,檐角铜铃三十有六,风过时声若泉滴幽潭,远近相应,西殿五路财神齐装列坐,示相通达。青砖甬道三折九转,偶见义工执帚扫阶,簌簌声与叶落相和。

正殿两庑石碑林列,字迹清晰,标有善捐者名单。古松对列相向,年有数十余载,皆为法师亲手栽植。正殿三重飞檐刺破青冥,鸱吻含丹,悬铃迎风。入其内檀烟缭绕,横三世如来丈八金身跏趺莲台:居中释迦拈指,左首药师托钵,右尊弥陀垂掌。背光镂空处千佛叠现,或喜或悲,或思或悟。廿四诸天环列壁间,雷部神将甲胄生寒,龙女宝冠璎珞流光。仰观穹顶,斗拱层叠若曼荼罗,正中金漆莲花倒悬,蕊吐八宝,祥云流转其间。

转至后殿,境界忽变幽邃。地藏王菩萨法相庄严,顶戴毗卢垂缨络。右持九环锡杖振,左托摩尼宝珠光。身披袈裟跏趺坐,莲台涌出千叶华。眉间白毫映三界,座下谛听辨九幽。圆光周遍照幽冥,悲愿深重誓度尽。千手如来观音趺坐鳌背,善财龙女侍立左右,壁上善财五十三参图以青绿细描。经阁三层翼然东侧,飞甍下铜铃清越,藏经橱檀香隐隐。西院浮屠七级,檐角悬铎,每遇风过,声传数里。庭中古树虬曲,苔痕斑驳,经幡斜挂苍枝。

三进院落,风雨连廊九曲,喻意九九归真。每至晨钟暮鼓,声震林樾,惊起寒鸦数点,盘旋于琉璃宝顶之上。远眺则见飞檐参差,隐现于古树翠竹之间,香烟袅袅,直上青云,恍若接引慈航。

东侧建祖师殿,供奉干木老祖像。干木老祖法相慈悲,目注来参众生,透出佛善光明,护佑一方平安,往来者必拜其法身化像。

参观完后,随常性法师上二楼,拾级而上,入门处一幅书法“顺其自然”,作者竟然是我本人,不知何时所写,何人所请,竟被法师悬于如此重地,实在汗颜,但也觉佛缘不浅;西墙列五层乌木经橱,牙签锦轴间杂《法华》《楞严》诸典。正中设檀木几案,青瓷瓶插虬曲梅枝,旁置蕉叶形端砚,半池宿墨犹泛幽光。案头尚有法师书法习作,可见法师也是深谙书道。

依礼落座后,法师布茶,紫砂壶腹圆如未来佛,天目盏釉色曜变若星河。注水如涓流穿石,白毫银针渐舒玉芽。"施主观此茶烟,可有所悟?"常性法师声若空谷回响。余对曰:"烟无定形,聚散由风,恰似人间诸相。"法师莞尔:"佛法在心中,当应自求,世人皆曰佛法广大,殊不知难渡无缘之人。世人皆有慧根,清心者自得光明。"

忽有鸟雀啄窗,翼影投于壁上。法师轻叩南牖,桂露簌簌而落,余香不绝。余见案头《坛经》批注密若繁星,问及生死之道。法师执茶筅击盏,清音泠然:"昨日扫阶前落红,今朝烹炉中新雪,何曾有分别心?"语罢,檐角铜铃骤响,恍若醍醐灌顶。

日上中天,茶过数巡。因友人电约有事相求,为其子订婚写喜帖,可见此日大吉,故而匆匆拜别常性法师,并相约下次适时详谈。

是日记此,心底犹存半缕茶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