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成军的头像

张成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8
分享

印像兴化

喜欢上一个人也许不需要理由,但是喜欢上一座城,那一定会有好多个理由!

我喜欢兴化,兴化古时候叫昭阳,是一个苏北的一个小城市,它是泰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个叫兴化的地方,那是从爷爷嘴里听到的,那时候的苏北很穷,我的家乡更穷!我的爷爷为了谋生,就会离开家乡袁王荡前往兴化、高邮去帮别人种瓜!听爷爷说那里的土壤特别适合种西瓜,常常听爷爷讲那里的风土人情,在我的心里就烙下一个兴化印象!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与兴化有交集,虽然那时的内心还是会猜想着兴化真实的样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是与兴化结了缘,我是陪着当时书法班的班长去兴化看望同学的;第一次来到兴化,我就喜欢上了兴化,喜欢兴化我是有理由的,而且理由还有三个:第一个是兴化的水秀;第二个是人奇;第三是城美。

先说说水秀,兴化水利文化馆的解说词是这样描述兴化的:“兴化从海中来,垒土筑圩,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一部兴化史,就是一部里下河地区治水文化史……”。

因此,说兴化是一座水城也不为过,兴化又叫楚水;北宋范仲淹在此任职后才取名兴化。

兴化可以说是一座水中之城,我住的酒店离河很近,河上有座桥,那是一座拱形桥,桥边是一个见义勇为主题公园。清晨,石板缝里渗出的水珠凝成薄雾,天还没亮便笼住了整座城。这条蜿蜒曲折的河道在晨光里舒展筋骨,银亮的水纹沿着青砖白墙漫开去,像宣纸上洇开的墨痕,将街巷、古桥、窗棂都浸润得温软。这座城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水的样子,在浪起浪落中守着永恒的晨昏。

提到水,兴化还有句谚语是与水有关:“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皮包水,其实就是他们与扬州人一样有吃早茶的习惯,把肚皮里喝得一肚子水,所以叫皮包水。而晚上水包皮,就是他们喜欢泡澡,兴化会生活,晚上都泡澡的习惯!劳累一天泡一下澡是兴化解乏休闲的最好方法,他们生于水,长于水;水给了他们很多的快乐!所以他们爱水,水也爱着他们。

再说说人奇,说到人奇;就不得不提兴化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据说郑板桥家中特别穷;他曾写诗这样描述当时自己的家境的:“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我生二女复一儿,寒无絮络饥无糜”。 从诗中可见他的家境的确是穷,但他却穷不失节;他宁愿辞官卖画为生,也不与那些“贪不贪,一人州官,雪花银子三万三”的贪官同流。他常常以画竹题诗来讽刺贪官,他写过:“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的诗句。后来,他在生活的打击中说出了那句千古名句“难得糊涂”,以示自己对世事的无奈与无声的抨击;算得一个奇人!还有托病辞官的施耐庵、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被排挤出来懊道人李鱓、学通百家写《艺概》的刘熙载等等,人不可谓不奇!

兴化的古人奇,但今人也奇!

认识兴化与人有关,爷爷的故事里,兴化人性情很温和,为人很热情。直到我认识了老姚、老谢、宇亮、明义、小洁后,更加坚信爷爷从不虚言。

老姚的全名叫姚杰,是一位军人出身的老兵,行伍出身的他,偏偏一身的艺术细胞;他尤其善作楷书,兴化虽说是地属苏北,但姚杰身上却少了几分北方人的粗犷与狂放,倒带着八分苏南人的温润与灵秀!更加让人不敢置信的事是:作为兴化文化艺术名人代表之一的他竟然:“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人可不谓不奇!

再说老谢,老谢名叫谢佳银,是当地的名流,身兼数职,老谢是兴化书画院的院长、兴化市美术馆的馆长,就是这样一位兴化的艺术名人;他自己却常常戏说自己是“倒江湖的” !其实佳银兄不是一般人,他书画皆善,为人豪爽大气,洞察世事,精通易理,讲话诙谐而富含人生哲理。人不可谓不奇!

明义是我同学,提起宗明义那不仅在兴化有名,全国也是书法名人,他善楷能草,屡获全国大奖,他先取法碑,后涉猎帖,兼融并蓄,渐成面貌,人不可谓不奇!

刘小洁,乍一听好像是女孩名字,其实是一位地道的男子汉;遇见小洁是在十年前的北京,当时他是书法班的班长,那时的小洁还带着一丝青春的稚气,但水乡的温润使他自带一种书生气,他乐人好施,急公近义,再加上他好饮善言,与我算是“臭味相投”!遂交好至今;小洁身上有一股锐气,数十年的努力,使得他成绩斐然,先后斩获两次全国大展,年纪轻轻就当选了兴化市的青年书协主席,前程远大,人不可谓不奇!

夏宇亮,四人中认识最晚,此老兄,堪称高手,先学绘画,已有所成,后学书法,更是让人瞩目,短短数年,已入国展,获奖更是无数,此君好学善思,熟读书论,与之交流常有惊人之语,思虑后更有所得,写得一手好大草,并且为人谦逊低调,人不可谓不奇!

巧合的是这四位老兄都爱书法,与我同好,故而想起兴化那位奇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的那句话:“书品即人品”!他们书法都写的那么好,怎么能叫我不喜欢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他们所在的城市!

要说喜欢上兴化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城美,兴化的城市有两个美,一个美景,一个是美食。恰巧,我有两大爱好:一谓好吃;一谓“好色”:即喜欢看美景!正好兴化这两个条件都符合!

提起兴化,不得不提那句民谣:“人到兴化心就花!”一开始,我还带着几分幻想,以为……;后来听了介绍才知道我想多了,其实那句话是“人到兴化心就慌!”因为兴化是座水城,古人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垦田,造就了万垛齐耸、千河纵横、稻田棋布的壮观景象。”交通主要靠船,所以外地人一到这里,看到四处环水,心里就发慌!正所谓:“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也正是这个原因,才造就了兴化闻名全国的“千垛花海”。走进千垛花海,那些被千年流水雕琢的垛田像一盘散落的棋子,金黄的棋盘上漂浮着翡翠色河流。船娘手中的竹篙一点,碎金便在碧玉上荡开。她蓝印花布衫的边角沾了露水,弯腰采菱时,发髻上的银簪子一闪,惊醒了伏在荷叶上打盹的蜻蜓。还有李中水上森林、郑板桥故居、八字桥文化广场……,如些美“色”,谁能不爱!

二是美食,兴化的美食更是美不胜数,兴化饮食属“淮扬菜系”,烹调以炖、焖、蒸、烧、炒见长,特色菜肴有:炒乌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沙沟春卷、沙沟大鱼圆、松花皮蛋、兴化熏烧、戴南香肚、安丰三腊菜等。最让我记忆犹新是沙沟鱼圆,那天接风宴结束后,老姚和宇亮兄又到我住宿的酒店聊天,直到快十二点,意犹未尽的两位老兄才与我挥手告别,虽然酒桌上的菜肴十分丰盛,奈何对于我这个饕餮客来说,每到一地,必然会去探探当地美食,我下楼后,沿街道的光亮发现在离我住得不远的一条街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以我的经验应该是找到了兴化的夜市,我缓慢地走在街道上,看着两旁的店面,用我的直觉搜寻美食,我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在不足一百米的街道上来回走了两遍,最后在一间不起眼店面落住了脚步,走进去要了一份砂锅鱼圆,老板是一位不到六十的大哥,身材高大,但为人很和善,还非常很客气地给我倒了杯本地酿的“大麦烧”,配上一口鱼圆的丝滑,别提多美味了。据店里的大哥介绍,做鱼圆要取鲜活的草鱼,剔除鱼皮、鱼骨,取鱼肉,砧剁成肉泥,再加上香葱和生姜汁水、蛋清等佐料,在盆中顺时针反复搅拌,如果搅拌时,方向反了,鱼圆就难圆了。油炸时,用汤匙舀一勺鱼泥放在左手掌,经虎口挤出成圆形,右手的汤匙接入放到油锅中,先用中火,接下来用文火,慢慢煎制,等一只只“乒乓球”浮出油面时,即可出锅。

烹制砂锅鱼圆更是讲究,要大火煮开小火慢炖,老陶钵里鱼丸与青菜和蘑菇经过灶火的充分炖煮,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滚开的鱼圆在汤里时起时落,浮起来时似天上满月,沉入清汤后便作大漠落雪。舌尖抵住鱼圆的瞬间,那股鲜甜在口腔绽开,恍若吞下一口烟雨的湖——柔得化不开,却分明尝见渔火摇曳的夜,橹声咿呀的晨,一直到离开店时,口里余香还未散去。意犹未尽的我回首望去,店面招牌上写着“沙沟鱼圆”四个美术字,唯一遗憾的是招牌竟然不是我朋友所题!

兴化的水,兴化的人,兴化的城;这就是我爱上兴化的理由。也许你说还不够充分,但那是因为我每次都来去匆匆,如果将来有时间,我要到兴化住上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更多理由让我爱上兴化……

这样的兴化你不爱吗?反正我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