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六月天,好山好水共荷眠。
走进家乡黄龙村,只见天蓝云白,山高水长,草木繁茂,绿荫如海,一排排白鹭上下翻飞,到处给人一种生态之美。艳阳下的青山湖微波荡漾,风光旖旎,沿岸的芦苇不紧不慢地随风摇曳,仿佛向人们叙说黄龙美丽的故事......
黄龙村位于合肥市最南端,与铜陵市枞阳县接壤,地处丘陵,地形狭长,解放前这里没有交通,行人来往仅靠一条逶迤小道。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家乡的面貌,黄龙人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大团结、大协作”的精神,战天斗地,靠自己肩挑手运,先后建起了16座水库,修建了4条公路,使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到黄龙,人们的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特殊的地质地貌给这里造就了山水相映、瑰丽多姿、如诗入画的自然景观。村内青山苍翠,树木葱郁,秀水盈波,青草飘香,是天然的生态氧吧。
2022年5月,“春风又度黄龙村”,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司胜平到黄龙村任市委驻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短短的时间内他就跑遍了全村。经过了解,司胜平发现黄龙村不仅生态优美,而且人文厚重,他决心借乡村振兴之力将黄龙村打造为合肥市最南最美的乡村。他把黄龙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为搞好黄龙的乡村振兴,他租住在简易民房里,常年吃住在村。
黄龙村地处边远,手机信号弱,居民们拨打和接听电话很不方便,群众用电常常出现“跳闸”,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市、县通讯部门在村内架设增强信号铁塔基站2座,国网供电部门通过技改项目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电网,现村内通讯信息畅通,村民们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洗衣机、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入户率大幅度增加,群众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为推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黄龙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带领村民开展村庄整治。现完成省级中心村庄改造1个,完成“五清一改”、“三化两改”自然村庄13个,打造精品村庄4个。治理后的黄龙村山青,水绿,灯亮,路畅。村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颜值不断“刷新”。在完成“三化两改”后的项园村民组,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到了二〇二二年,乡村振兴到项园。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生活比蜜甜。日子过得年年好,永远不忘共产党”。与其说这是打油诗,不如说这是发自项园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黄龙这片土地上,党的恩情与群众的感情水乳交融。为推进乡风文明,弘扬真善美,黄龙村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不断促进乡村由“环境美”向“内在美”转变。一个众向从善、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氛围正在黄龙村悄然兴起。
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富农产业,市、县联通公司将黄龙村打造为数字乡村。“要想富,先修路”,争取上级资金6400万元提升改造了村级公路。宽畅的柏油公路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现在的黄龙村真实“日有‘黄龙’,夜有‘银龙’”。白天,明媚的阳光下整洁宽畅的柏油公路熠熠生辉,宛如巨龙穿越在美丽的村庄、田野、山水之间,大美黄龙犹如一幅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油画,让人欣赏不尽;夜晚,一杆杆高大的环保路灯发出温暖的光泽,远远望去宛如数条飞舞的银龙,照亮了山乡,照亮了人们的心房。一位常在路灯下散步的老人逢人便说:没想到自己老来还有老来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龙人深知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健康,保护绿色就是守护财富。他们厚植底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诗和远方”。
在青山湖的后梢有一块百亩的湿地,许多商家看中这里资源想投资在此开发,黄龙村从保护生态角度出发拒绝了商家的要求,争取上级资金在此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该项目的完成不仅让湿地常年风景如画,意境绵绵,而且对青山湖生态水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让“放心水”长流庐南人家;村内石冲水库面积较大,近年来一些商家准备来此投资,黄龙村一直没有答应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现在的石冲水库周围终年凝翠,山涧泉溪潺潺,库面波澜不惊,尤其是夏日雨后放晴,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负氧离子极高,是人们理想的旅游观光休闲之地。
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完成华丽转身后的黄龙村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生态优美,全天都有美景。
清晨,黄龙村在晨曦中苏醒过来,薄薄的轻雾沐浴着山野,沐浴着早起的人们。山乡一片寂静,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芒万丈。青山,牛群,炊烟,村落......一幅美丽的山乡晨景,美不胜收。
白天,风烟俱净。天空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潺潺的溪流静静地流淌着,悠悠的白云,穿梭着万里晴空。到了中午阳光愈加灿烂,风儿愈加温暖,天空愈加蔚蓝,情意愈加思念。青山湖的上空云卷云舒,一幅美丽的倒影映在青山湖,令人流连往返,尽享大自然之乐。岸边山水相依,小鸟在这里欢唱,鱼儿在这里漫游。湖中荡桨,更让人心旷神怡。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地环绕在旁,蓝天白云下展示的一幅美丽山水画,美得入骨,美得让人惊艳......
夕阳西下,满天红霞,美妙异常,村庄披霞着锦,展现出一幅壮丽图景。落日余晖映晚霞,一抹夕阳美如画。夕阳下的黄昏,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夜晚,天空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幕布,一弯新月慢慢地升上东山,静静地悬挂在树梢,散发着温柔的色泽,大地一片银白,显得更加安静、恬淡。月光透过梢头,地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像一幅幅静谧的水墨画,淹没了大地的浮躁与喧嚣,山乡一片安静,人们的心在月光中轻柔地沐浴。月亮渐渐升高,月光慢慢地泻满山野,人们在唯美的气息中静静进入梦乡。黄龙之夜,安详之夜,静谧之夜,享受之夜。
黄龙村不仅美景众多,而且文脉绵长,人文荟萃。境内龙王山、龙形地、黄龙洞、黄龙庵、杨家楼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审桥、曾家洼、伍家塥、墙壑老井、蔡家行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享誉乡里,一个村有这么多的古迹和故事确实不容易,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这是黄龙的优势和黄龙的骄傲。现在的黄龙村正在谋划文旅发展,开始保存和恢复九龙厅、伍家塥、报德庵、杨家楼等古迹,筹建“乡愁博物馆”。
在黄龙村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星辰,它就是位于合肥市和铜陵市“分水岭”处的古界碑,此碑南北向,南面的“庐州府”三个字已经风化严重,北面的“安庆府”三字,字迹尚清晰可辨,此界碑距今已近400年,经考究界碑的位置是根据当年冬至那天子午线投射到地面确定,近百里疆界唯此一块界碑,极具史料、观赏和考古价值。为保护文物,乡村振兴指导员动员社会团体募捐,在此建界碑亭,并用钢化玻璃将古界碑罩盖。合肥市楹联协会会长为“界碑亭”创作楹联一副,上联:“山青水绿春无界”,下联:“民朴风淳德有邻”,并由老书法家书就。熠熠生辉的“界碑亭”沉淀着历史文化,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常年来此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花香蝶自来”。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中黄龙的文旅资源,他们纷纷来这里洽谈投资项目。一批批画家常来此写生,一队队摄影爱好者时常来这里采风捕捉镜头,一位歌词爱好者来此后抒歌一首:“合肥的最南边有一个村,黄是你的绿,龙是你的名。千年的沧桑风雨,四季画如春。翠绿绕家园,碧水映月亮......”,一位作家来黄龙后不禁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青山绿水黄金土,千万花树纷芳悠。黄龙正鼓黄龙劲,乡村振兴奔头牛”。
随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推进,如今的黄龙人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他们执意从新的起点扬帆竞发,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