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3/01
分享

臣子恨何时灭

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除夕将至,原本偏南的杭州城却寒风呼啸,天凝地闭。天凝地闭的杭州城内南宋行朝大理寺监狱格外阴森,格外阴森的监狱内,一干奸佞宵小正在对一位好汉,实施万恶的加害——“诏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肋而殂(令狱卒将其处死狱中,假说请其沐浴,而后带其到刑房用大锤猛击双肋,肋骨尽碎,五内摧震,吐血而亡)”。随即,杭州城风雪大起,湖河哭泣,房树具白。随即,一则千古奇冤就此写入煌煌史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的,那蒙受千古奇冤者,正是您一代战神、岳飞岳元帅。老实地讲,您是俺和华夏儿女最最敬仰的民族大英雄。这,不单单源于您气贯山河的《满江红》,更源于您伟岸的人格。

您于北宋崇宁二年,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天俺们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据传,您少年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能左右开弓,武艺“一县无敌”。不满20岁能挽弓三百余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不满20岁的您应募,经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分队队长。后因父亲病故,赶回汤阴老家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军区)发生水灾,为了谋生,您又到河东路平定(今山西平定)投戎,被擢为偏校。

靖康元年,两路金军二次南下围困开封。宋钦宗在求和的同时,遣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的您,眼见金兵残杀、奴役百姓,愤然奔赴抗金前线。

投身抗金前线后,您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先后收复建康(今南京)、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等,所向披靡。绍兴十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您四度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漯河郾城、颍昌(今许昌)大败金军。

绍兴十年七月,您率军直抵朱仙镇(今开封市祥符),并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金将完颜兀术闻讯,欲弃开封而逃。然而,正当大军势不可挡、节节获胜之时,一封系挂着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皇帝公文,不得(进入驿站)停顿)”8个金黄大字的,朱红油漆木牌牌“特快专递”,急达您的帐下。您拆开“特快专递”一看,内书:“今大宋已和大金议和,边境无事,即着尔等率全军立刻回兵进京,钦此!”

当您的“速传各将聚集元帅府大厅议事”军令尚未传毕,“命你带军即刻进京,不得迟缓!见金牌如见朕面,立刻照办!”的第二封“特快专递”已经火速抵达。随其后,大体相同的第三、四、五、六封“特快专递”接二连三加急抵达。到第七、八封,内容已经升级为“再不火速返京即作叛逆论处!”、“命你速即起身,若再迟延即是违逆圣旨,立斩不赦。”直至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如此加急“特快专递”十二封。

那一封封系挂着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8个金黄大字的,朱红油漆木牌牌加急“特快专递”,就是人们传说的“十二道金牌”。它来自于南宋行朝(流亡政府)“金銮殿”,签发者乃南宋首任皇帝赵构。

在“十二道金牌”紧逼之下、在孤立无援之下,您悲愤交加,痛心疾首,仰天长叹:“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而后被迫班师撤兵。百姓闻讯攀辕卧辙:“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您含泪取出诏书示众:“吾不得擅留!”随即,哭声震野。

大军班师鄂州(今湖北武昌),您则去往临安(今浙江杭州)行朝面圣。回到临安,您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一再恳请解除军职,归田而居。高宗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不允。期间,您曾再次奉命领兵驰援淮西。

绍兴十一年初,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议和。于是,南宋小朝廷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您和韩世忠二人。您二人先是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随即投降派代表秦桧,就指使其党羽万俟卨(人坏名也怪,就依读音叫他“魔奇邪”吧)等就开始对您进行弹劾,诬陷您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等。因故,您便被罢去兵部副职,给个什么“万寿观使”闲职。您哪,干脆自请回庐山赋闲去了。

赋闲在野,已无兵无权。但流亡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对您的迫害却在步步紧逼。在奸佞秦桧的授意下,也已罢去军职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威逼利诱您军中小头目王贵出面,首告您较为倚重的将领张宪“谋反”,准备挖出“主谋”嫁祸于您。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最后,竟捏造其口供“为收飞处文字谋反”。于是,您被诏回临安。刚一赶回临安“行在(名为天子巡行之地,实为朝廷临时所在)”,您就被投进南宋行朝大理寺监牢(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您面对审讯义正词严,袒露脊背“尽忠报国”刺字。主审官何铸为之动容,如实向上禀告您的冤情。宰相大权在握的秦桧却说:“此上意也!”并改命“魔奇邪”主审此案。“魔奇邪”用尽手段,您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

同年十一月七日,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丧权辱国之和议达成了,您却依旧不得获释。为了坐实冤狱,“魔奇邪”等逼供不成,又为您罗织了所谓的“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以您为无罪与“魔奇邪”据理力争,均遭罢官处分。平民刘允升上书为您申冤,被下狱处死。已经赋闲的韩世忠追问秦桧,桧不阴不阳:“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将军忿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然您终未获救。

不久,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随即,“诏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肋而殂”。那是绍兴十一年旧历腊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是时您英年三十九岁,您的绝笔只有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啊,您死后,赵构去祭拜时曾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就连后来嗣其位的孝宗,也在为您昭雪时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是的,近千年来,亿万华夏子孙,无人不认为您光明磊落,忠义壮烈!然而,这悲惨的结局,固然有长跪、并将永久长跪于您墓前的,秦桧、王氏、张俊及其“魔奇邪”等宵小奸佞使坏作孽,但您听没听到奸佞秦桧说过“其事体莫须有”、“此上意也”?

“上”缘何非要至您于死地而后快呢?慢慢说道,您看在理不?其一,有人说,那年(绍兴七年)赵构准备把行都迁回临安,您作为“中兴四将”之一被召回建康觐见。觐见时您明知赵构唯一的儿子已死于“苗刘之变”,他本人在扬州行乐时,因金兵惊吓也丧失了男性。却为了粉碎敌人之阴谋(金酋为制造南北两个对立的宋朝,准备废黜“伪齐皇帝”刘豫,改立钦宗的皇太子为帝),竟不过脑子地奏请赵构“早立皇储”,并且推荐了人选——宋太祖的七世孙赵昚(后来的宋孝宗)。当时,人家赵构怎么答您?“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当时您可能没有看到赵构拉长的脸,但有人却料到了:“嗟夫!鹏(您的字)为大将,而越职及此,取死宜哉!”

其二,想当年为防止再有武将“黄袍加身”,您们太祖爷“杯酒释兵权”,将全国的军队分别划归三衙掌管,但明令规定调兵之权由枢密院掌控。自此,“崇文抑武”基本国策贯穿整个赵宋王朝,以至于积贫积弱、“靖康耻犹未雪”。这是赵宋王朝的祖宗家法,代代相承,纵是风雨飘摇的危急关头也不能例外。靖康之乱后,官府正规军编制基本被打散。在战争中建立的其他军事武装,大都是统军将领的私人武装。是时,赵构迫于大敌当前,不得不暂时承认此等武装的合法性。人家赵构为您题写了“精忠岳飞”,你当真就管自己的队伍叫起“岳家军”来。你哪里想到,这只是人家的一个权宜之计。随着抗战的深入,武将势力不断扩大,赵构便坐卧不安起来——国内武将的威胁比金人的威胁更严重——“攘外必先安内”!

其三,也有人说,绍兴三十一年,宋钦宗赵恒死去五年之久后,消息传到南宋,赵构表面上如丧考妣、痛不欲生,内心却暗自高兴、如释重负。为何?他始终担心“二帝回还,帝位不保”。而你抗金就抗金吧,却偏偏要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来。黄龙是金军老巢,捣就捣吧,但“迎回二圣”欲将人家赵构这当朝天子置于何地?

其四,有人说您死于“直梗”。一是当初,赵构曾将王德和郦琼两支军队一并交您北伐,后他又出尔反尔取消成命。您一怒之下就撂挑子,回乡为亡母守孝去了。赵构连下三道诏书,并且让您的部将以死相逼,您还是拖了六天才返回。这,说轻了是使性子、不给皇帝面子,说重了是在要挟皇帝。后来您向赵构谢罪,赵构是怎么说的?“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谴,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面上说“没啥”,心底的芥蒂未必不是“早晚弄死他”;二是,为庆贺和议达成,赵构论功行赏,准备重用您。而您非但没有感激,反而视之为耻辱,三次力辞不受:“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人家正在和议成功的兴头上,您不表决拥护也就罢了,竟还公然唱反调。赵构表面上“温言奖谕”,心里或许已经下了“必须弄死他”的决心——死战派旗帜人物不死,安得“和议”久长;三是,您眼见收复失地无望,竟然“装病不上工”。李若虚不是严厉责备您“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四是,除了您反复高调“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之外,每次收复失地,您都严命军队“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直至最后,连对手金人也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为什么对您“十二道金牌”相催?就是怕您不听招呼;“还我河山”,还了归你还是归人家赵构?这些的这些,您不觉得有“树立个人”、“功高盖主”之嫌么?

还有啊,“绍兴和议”前,金将完颜兀术给秦桧去信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就是说,为了扫清和议障碍,您必须得死等等,不一而论。

总之啊,您是不知道后来的明英宗“夺门之变”,但不应该不知晓宋太祖、太宗时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您不也许知萧丞相为何自污、韩信为何死于皇宫钟室,但应该知晓同为“中兴四将”的张俊,韩世忠,在同样明升暗降(解除军权,就任军机处)后,张俊选择了与当权者同流合污,韩将军选择了隐忍不发。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大概、或许、可能有!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也可以直接解释为“不须有”,也就是说不需要理由。为什么不需要理由?因为奸佞秦桧明白这是“上意”,一切都是走走过场罢了。所以,韩世忠余怒未消却也无可奈何。

“非卿不忠”是说您冤枉,“非朕不明”就是明知而为之。赵构为何要“自宫”?赵构之所以宁肯背负戕害忠良的骂名,也不愿奋力一搏?那是因为他太害怕了,他得了“恐金症”、“软骨病”——他怕搏了之后,连屈膝称臣、称侄的机会都没有了。他死里逃生建立了南宋,一个无缘皇位的“赵老九”当上了皇帝,就等于普通人一夜暴富。“苗刘兵变”后,文臣武将“勤王”,赵构得以“复辟”;复出后,他继续派使向金朝乞降,祈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对抗金却不作任何有力部署;金兵渡江南侵,他即率臣僚南逃。先越州(今浙江绍兴),后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直至漂泊海上。直到金兵撤离江南后,他这才又回到绍兴、临安。赵构一路千辛万苦,那叫一个怕呀。

赵构“黄袍加身”比起他祖先赵匡胤含金量高多了——赵家就这根苗了(余者都让金兵掳去了)。从后来赵构还没死就把皇帝传给了其养子来看,他也并不很看重皇位。人家需要的是,用您的消失换取自己的安心享乐!失地的收复、国家的大小,对他来说实在是无所谓,能够“得一会儿算一会儿”就足够了。赵构为何明知秦桧是自金而来的“归正人”、明知其奸佞,又为何死拽着一直不撒手?就是不肯断了“和议”这个念想。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们越是爱您,就越加痛恨陷害您的宵小和奸佞。他们在您墓前受够、并将永被后世唾骂。然而,该跪在这里的又何止此等?而您对自己的“革命未成身先死”,及其北伐的功败垂成等,又有何等感想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说得很是明了。但我还是固执:人生在世,也就是活着的时候,特别是做事、做大事的时候,还是莫要忘了圣人的谆谆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您说呢?岳元帅、岳王爷?!

   “ 臣子恨何时灭”,“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