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09
分享

老鼠嫁妮远去了

吱,吱,抬花轿,

老鼠嫁妮真热闹。

新媳妇穿个大灰袄,

新女婿戴个红缨帽。

前头喜旗整八对,

后跟响手带火炮。

花轿抬到墙角起,

碰见一个大狸猫,

“啊屋、啊喔”都吃了。

小时候正月十六过罢年,就等十七“老鼠嫁妮儿”了。那天,奶奶和母亲总是早早找来一些红头绳儿,也或一绺红布条,把剪刀锥子等铁制的尖嘴家什裹好、绑紧,压在床席或枕头底下。同时把针线布箩儿、活筐儿都收起来,并神秘秘地嘱咐我们:“今儿个老鼠嫁妮儿,可不敢动剪刀、弄针线!”

到了晚上,大家都要早早上床睡觉,还不许我们嬉笑打闹。睡觉前,不仅把小孩脱下的鞋子包好压在枕头底下,或鞋底儿朝上倒扣在灶台上,再用铁盆儿之类重物压好。而且还要特意把墙角旮旯的杂物挪开,把灶台上容易碰倒的瓶瓶罐罐、碗筷瓢勺放到碗柜,也或靠墙处等安全地儿。我们好奇、好笑地问:“真地假地?”母亲笑而不答,奶奶却相当严肃:“小孩子家不兴多嘴!”

虽然每次都想好了“不要睡着,一定要听老鼠吹号!”,但每次都迷迷瞪瞪睡到大天亮。天亮后,母亲会笑着问我们“听到老鼠嫁妮儿没?”奶奶却嗔怪:“不兴胡说。没听俗话说‘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尽管如此,奶奶还是会告诉我们:正月十七儿晚上是老鼠嫁妮儿的好日子,所以人们不能惊扰它们,还得把鞋子藏好,不然老鼠会拉去当花轿哩!然后就对我们拍起了那个老掉牙的“瞎话儿”:

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对老老鼠住在阴湿寒冷的黑洞里,眼看着自己的老鼠妮一天天长大了。俩老老鼠就商量“要给闺女找一个好婆家,让闺女摆脱不见天日的生活!”于是,它们就出门寻亲。刚一出门,看见天上白花花的的日头。它们琢磨着:日头怪(很)厉害,黑暗鬼魅都害怕它的光芒。咱就把闺女嫁给日头。日头听了老鼠夫妇的请求,皱着眉头说:“我不行,云彩能遮住我的光芒。”它们就去找云彩,云彩苦笑着说:“我不行,大风会把我们吹散。”它们去找大风,大风说:“高墙能挡着我们的去路。”她们又找到高墙,高墙说:“老鼠打洞能把我挖倒。”老鼠夫妇面面相觑:“咱们老鼠虽然厉害,但咱们害怕猫啊”。于是,它们找到了花猫,坚持要将女儿嫁给花猫。花猫听了哈哈大笑,满口答应了下来。结果,花猫把老鼠全部吃掉了!

我们听了总是似懂非懂,一头雾水:“到底太阳厉害还是猫厉害?”“老鼠为什么不把老鼠妮嫁给老鼠娃?”……

不过,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老鼠嫁妮”年画、剪纸,倒是蛮好看、蛮有趣的:画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娶亲的仪仗队有花轿、彩旗、灯笼、伞盖,还有鼓乐队呢。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和人们取花媳妇儿一样一样的。队伍中甚至有俩鼠还扛着“正大”、“光明”的大旗,真是好笑极了。

“老鼠嫁妮”传说有好多种,但大体上有两种结局:一种是鼠小姐喜嫁鼠公子,皆大欢喜;一种是老鼠执意要和花猫攀亲,最终葬于猫腹。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据古生物学家从化石中研究追溯,原始人类出现在距今120万年的上新世,而老鼠却出现于距今350万年的渐新世,它比人类早230万年。“鼠”字在甲骨文里,就是像一只象形的老鼠。民间传说,玉皇派猫通知牛虎等禽兽上天排生肖。老鼠偷听到猫的传话后,捷足先登,糊涂的玉皇封之为十二生肖之首。猫反被挤出12生肖之列,因此猫和鼠结下了深仇大恨。

“老鼠嫁妮”的习俗,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流传。老鼠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七嫁妮儿?人们明知它们偷吃粮食、咬坏东西,还要在那天恭敬待它?儿时总是懵懵懂懂,长大了也没心思多想。现在想来,正月十七人们过完了新年,“讨好儿”一下逮不完灭不绝的老鼠,算是图个吉利吧。“嫁”即“嫁出”,人们是想通过美好的形式把厌恶的老鼠逐出家门。把“老鼠嫁妮”编排在正月十七,有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意思。要不,“老鼠嫁妮”最后咋会嫁给大花猫呢。

“嗑嚓嚓儿,嗑嚓嚓儿,专咬您家的红薯干儿。”“又上房子又蹬碗,还咬您家的花布衫。”老鼠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动物,它不但没给人类做什么贡献,还没少搞破坏。但“老鼠嫁妮”之民俗,反映了鼠在人们心目中复杂、矛盾心理,可能是想通过此达到“和谐共存”吧。

随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便于老鼠钻窟窿打洞的土墙瓦屋,早已被坚固的钢铁混凝土楼房所替代,老鼠们的生存空间只有去到荒坡野地。正月十七忌惮“老鼠嫁妮”的,那些个老规矩、旧风俗慢慢地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嫁逐也好、共处也罢,世间万物总有它生存的缘由;民俗也好、陋习也罢,民俗习惯总有它的传统。

“老鼠嫁妮”远去了,咱也不瞎扯了。今年是庚子鼠年,唱首儿时最最动听的儿歌,让我们共同祈愿:春满乾坤福满门,疫消云散祥瑞临!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