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楚的头像

查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8
分享

茶味飘香

我们老家,靠山,大部分人家都有茶树。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时,我家也有四十多棵茶树。一年中,家中喝的茶叶,不用买。清明节前,家中采摘的茶叶(青草),经过手工制作后,此乃上等绿茶。此时,奶奶会吩咐我送给左邻右舍一些。当然,左邻右舍家中,有“好吃的、好喝的”,也会送给我家。

有一种说法,“茶烟”不分家。家乡,当你到任何人家,主人会在第一时间,热情地泡一杯茶、抽一根烟给你,这是习俗,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亲情与亲近感。在家乡,当你口渴,路过无人在家的门户,你也可以进门,豪饮几杯茶水,不为过,不为偷。

据记载,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约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所以,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茶叶,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其中的营养物质有益于身体健康。喝茶,可以提神醒脑,消脂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等。茶,可以醒酒解毒,益气健脾,消炎杀菌。茶,可以解渴、化食、明目,止喘祛痰,消暑祛湿。茶,还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提高人的免疫力。如果你有点小感冒,泡一杯浓茶,饮用,感冒马上会好。

茶树,生长于荒山野岭,杂草丛中,其作用超乎人们想象。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春分后,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河岸边,杨柳青青。茶园中,茶叶枝头,又冒出了新绿。只见,村庄老伯们,正在用镰刀给茶树整枝,给茶树松土,又把屋前屋后的烂树叶,用稻箩挑过来,同时,也把屋周围水沟里的淤泥,用粪箕担于茶树脚下,这样的农家肥,育出来的茶叶,好喝。春雨如酥,山脚下的茶园,经常雾气蒙蒙,晴雨交替的天气,茶树枝头的嫩绿,也一天一个样。

清明节前几天,暖阳高照,茶园里热闹起来了,大妈、老奶奶们,一个个都搬着小木凳,手中又拿着篮子与袋子,到各自的茶叶地里摘茶叶。各家的茶园相连一起,她们一边摘茶叶,一边家长里短、漫无边际闲聊。摘茶叶季节,也是农闲,又是一次大聚会。清风徐来,大家心情愉悦,说话时眉飞色舞,如:听说王家的姑娘今天有小伙子来相亲了,小伙子高大帅气,只是嘴边有一个黑痣,像一个赶不走的苍蝇。有一个人接着说,那个黑痣长得好,看相人说,这种面相“有得吃”呢,正好黑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镶嵌于此,更加好看些。另外一个说:你们看人好像“透视镜”一样,看得那么仔细,我怎么没有看见那个痣,随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听说隔壁村庄单身汉老张,在外面打工,老不正经,被一个外地“狐狸精”骗去了几千块钱,辛辛苦苦工地上干活,“烂裤子腰”(流汗做工)的钱被骗,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家一阵沉默,再议论一番,又笑了起来。有时候,有人会唱一段黄梅调,顿时,大家拍手叫好。其中,也说些荤段子,过过嘴瘾。总之,茶叶地里的话题:天南海北、八卦新闻等。可谓天上人间,包罗万象。

采摘的茶叶很娇贵。所以,回家后,把刚采摘的茶叶,先放于竹制晒盘里,均匀摊开存放。千万不要把茶叶堆积一起,堆积一起的茶叶,产生热量过高,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与香味。

采回的茶叶,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才能成为我们平时喝的茶叶。

在制作茶叶时,柴火是关键。茶叶刚下锅,灶里火力要大一点,锅中茶叶会烫得滋滋叫,锅内热气翻腾,青草味刺鼻。此时,要双手抓起茶叶,不停地翻炒。十几分钟后,看茶叶在锅中烫的程度,再把茶叶盛起来,放于木制案板上,双手抓住茶叶,成团状,用力把茶叶在案板上搓揉,把茶叶中的水份挤压出去,除去茶叶里面的青涩味,待茶叶很干爽时,又放入锅内烘焙,此时,灶里面要小火,用筷子把茶叶不停地翻炒,不能把茶叶烫焦,烘焙的时间在两小时左右。茶叶经过烘焙炒制,个子会慢慢变小。锅内茶叶很结实,此时,用手掌抚摸旋转茶叶,让其均匀熨烫受热。只见,锅与茶叶之间摩擦,发出“哗哗”的声音,当茶叶表面有“白霜”般。屋内,慢慢会溢满茶叶的香味。茶叶,也就制作好了。

保存茶叶,需用陶瓷瓦罐或密封效果好的铁瓶,把茶叶装在里面,又放一块木炭(木炭用纸包好),再把盖子盖紧。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茶叶生产基地与茶厂,都是一条龙生产,机械化制作茶叶。

刚采摘的新茶,格外沁香。如果屋内泡一壶新茶,热气上腾,顿时,茶味飘香,醒脑提神,沁人心脾。在门口过路的人们,闻到茶香,也要进门饮一杯新茶,尝尝味,夸赞一番后,再走。泡新茶(一叶一芯),要用85摄氏度的温开水冲泡。娇嫩的“谷雨尖茶”,在冲泡时,先放适量的茶叶,再慢慢倒入六分满的水,只见,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飘荡荡,如仙女下凡。过一会,再添至七分量。俗语:茶七饭八酒满盅。此时,茶香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

大集体时代,父亲当年是生产队长。他曾经说过,要是公社书记与大队书记们下乡指导工作,一般都在我家落脚,吃饭。这些书记们,吃饭时酒菜不讲究,就是饭前饭后,一杯上等的“谷雨尖茶”,是他们的最爱。抽一根烟给书记,再泡一杯好茶。书记们饮茶后,顿时神清气爽,说话时精神倍增,声音洪亮,他们近乎于得意忘形。有时候,书记们会拿起杯子,晃荡一下,看着杯子里的绿茶,汤碧绿,一叶一芯直立于杯中,笑呵呵称赞茶叶好,还说,难得喝上这样的“谷雨尖茶”。此时,干群关系也亲近了。

家里面,亲朋好友来了,手艺人在家,婚丧嫁娶、喜庆之日等,都要备一份好茶,也是好客的体现。茶的种类很多,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茉莉花茶等等。同时,茶,有茶文化。可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一个家庭十分重要的必备之物。

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先生喜爱饮茶,自称“茶蒌子”,还经常以茶禅入诗。赵朴初先生一首《咏天华谷尖茶》: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早在1989年“天华谷尖茶”,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级名茶,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所以,太湖县最有名的茶叶是“天华谷尖茶”。

我们家乡的人们,每年在清明节后几天,邀伴,乘车到太湖县山里,购买新茶,各自都要购买几千块钱的茶叶回家。购买的茶叶,一是自家饮用,再就是做“人情”,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我们出外谋生,也要带足家乡的茶叶,常年饮用。家乡茶叶,家乡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