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成的头像

张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2
分享

生卖馄饨

天天吃大米,总有厌烦的时候,这说的是我自己,儿子就不厌烦。每到做饭前问他想吃什么饭,得到的回答总是:“大米”。如果不尊重他的意见,执意做成了卤面,他就只挑卤面里的菜吃,挑完了菜,胡乱象征性地挑几根卤面条挂在嘴上,就算是吃饱了,这还是我们逼着他非吃卤面不可,倘若任由他自己,怕是连嘴上那几根卤面条也不挂的。做成捞面条也一样,只吃盘里的菜,把大半碗面条给他爸妈每人分拨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自己端碗关门藏到厨房,最后也不知是他吃了,还是垃圾桶或下水道吃了。现在的孩子就这样,没办法,谁让咱生活条件就这么好呢?要搁六零年,白菜疙瘩也不会天天有,饿得他肚皮贴椎骨,看他还敢挑食!

小户人家中午也就这几样饭,技术含量高的做不成,做工程序复杂的没时间做,譬如馄饨、饺子之类即在此列。好在家离农贸市场近,吃食齐全,购买方便,恰好又有,隔三岔五换一回午餐,也不管儿子是否满意,总不能老是亏着自己,谁让他这年代了还只认准一样饭菜,活该他受点委屈。有时候不是外因把人怎么样,而是他自作自受,比如高官也贪腐,房子又大又便宜,车子又好又不用买,工资又高又长年不用,权力又大又不受制约,真可谓如鱼得水、如雪得碳、逢源左右、跋扈飞扬、滋润舒坦,好不自在!不好好为国当家、为民做主,竟然还胡作非为、自寻牢门、自掘坟墓,真让我等草辈百思不得其解——扯远了,赶快回到馄饨摊儿边来。

还是从农贸市场西门进去,前行40米右手路边有一家卖馄饨的摊儿,当时就此一家。不是如夜半凌晨挑担摆摊儿在大街路边烧劈柴、燃煤气热气腾腾卖熟食的那种,而是二三个女人身系围裙、臂戴袖头,并排站在面板架后,手疾眼快,一眨眼几个,转脸功夫就能包出一个馄饨小山,面板右前角平放一台电子称,论斤称两卖生馄饨的那种摊儿。过一段时间就买一次,一为换换口味,二来节省时间,下班顺便捎带,回家即可下锅,确实方便快捷,怪不得这家手工包馄饨生意这般红火,原来世上图方便、求快捷、把时间当宝贝的人不在少数,并非只有自己才有这想法,希望把一分钟掰两半用。然而时间的用途恐怕不会相同——君不见有用在科研创作上的,有用在除害安民上的,有用在救死扶伤上的,有用在服务营销上的,有用在强身健体上的,有用在保家卫国上的,有用在娱乐休闲上的,也有用在月黑风高上的……人就这样奇特,社会就这样复杂,这也许就是地球环境气候之所以发生变化的内在深层次原因,只不过那因果链条稍长一点罢了。

有一次去买馄饨,听见小摊儿上的几个女人正在说起学开汽车的事,心想她们讨论的一定是朋友、亲戚、邻居或别的人,也没在意。不久后的一天从一家驾校门前经过,刚好遇见也不过三十来岁的馄饨摊儿美女小老板,一问,知道她刚刚拿到汽车驾驶证,还让我看了看过塑加皮儿的正证、副证小本儿本儿,兴奋之中藏捺不住的得意之情顺脸流下,不知觉中砸伤了我的自尊心,联想起曾经的邻居后来从一个集体小企业下岗,在家闲着无事学开车,竟然还真的拿到了驾照,前些时还专门打电话给我报喜,说虽然现在买不起车,将来可能用得着。我嘴上不说心里想,女司机开车搞运输的毕竟不多,况且还是小轿驾照,转念一想,给哪个单位领导开小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世上的事情都有可能,况开小轿车不可能乎?只怪自己思路不开阔。转念又一想就想到了自己,马上就要退休的人了,竟然连驾照都没有想起过,这与时代前进脚步的差距确实大了点,不要说工作忙,不要讲待遇低,难道比集体小企业下岗职工的工资还低?关键是思想觉悟的速度慢、程度弱、认识浅,超前意识不够强,看来只站在笔尖上,只钻进书本里,只呆在三斗桌前还真是不中,早晚会被甩出发展的快车道。醒悟之后随即也去驾校报了名,心态平不平衡,似乎比开不开汽车更重要。虚荣心也好,争强好胜也罢,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对比中长成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有资格贴上真理的标签,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现在,它在我家附近农贸市场生卖馄饨摊儿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我报名学习汽车驾驶证还没拿到手,又一次去买馄饨,见原来的摊位从人到物全换了一套,一问,新人们都说不知道,弄得我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倒不是非买哪一家的馄饨不可,又没有吃过老摊位新摊主做的馄饨,还不能确定孰优孰劣,至少是先买一回老摊位新摊主做的新馄饨,口感滋味才见分晓。但人这种高级动物比其他低级动物好奇心更强,求知欲更猛,尤其是求未知的欲望尤盛,遇事非弄个究竟不肯罢休。买了一斤半新摊主的馄饨后习惯性地左右环顾,但见20米不足处,老摊儿上的全班人马换了新地方,还是原先的一套家什,遮阳大伞依旧姜黄,只是扎摊儿的方向转变了90°,与原摊距离不到20米,依旧三个人低头忙碌包着馄饨。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包馄饨三人团的房主眼见馄饨生意十分红火,供不应求,由最初的一个人增加到三个人,仍然脚手不闲,销量不减,大有再增加两个人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手包馄饨小生意从开始到现在不到两年的功夫,销量增加了3倍,预增销量5倍,暗示着生卖馄饨的利润也可能增加5倍!都是做生意人,谁见了不眼馋?谁摸了不手痒?谁听了不动心?原本这生卖馄饨摊儿是租用一家生鲜肉店小半间门面房外加门前路边一小块地方干起来的,现在这一弄名显盖主、利过房东,让这肉店老板心嫉眼红,口馋手痒,亦欲小商圈里多捞一把。于是趁店铺租户亦即馄饨三人组合同到期之日不再接续,扫地出门,利用自己的生鲜肉源,学着被撵走馄饨小摊儿的包捏技法,第二天就在老地方撑起了一个生买馄饨新摊位,看来是早有准备,省去了过程,直直接接一步到卖。

对此我一直持理解态度,原因在于“永远的利益”这条现实的真理、经营的规律。不要用典型的个例与我争辩,不是说少数服从多数吗?又有几个人站出来说: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列举了不止一个实例,一下子把认知世界的水搅浑了,留给人的印象是:对你有利时你说公,对你不利时你说婆,说公说婆你都有理,真真让人无语了。而品尝了第二家新开张的生卖馄饨之后,口感滋味仍旧把我引领到新位置上的老摊位。尽管之后不太长的时间里农贸市场内又陆续增加了二三家生卖馄饨摊店,有在路边的,有在店内的,但我仍然只认准先前那一家最老的生卖馄饨摊儿,这不仅仅是吃惯了先入为主的调味,还有一个原因是相比之下离家更近,终极理由定格为:忠贞总比变节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