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仿若一支蘸满哀愁的笔,在时光的宣纸上轻轻勾勒,晕染出思念的底色。
微风裹挟着凉意,如故人的低语,轻拂耳畔,引领我又一次来到父亲墓碑前。
曲折人生溯及医源杏林春秋树典范
淡雅一世博览群书艺海文苑成楷模
这是精心为父亲撰写的墓志铭,算是对父亲的一生概括。碑首的双龙,金光闪 闪,以一种威严且执着的姿态,守护着这片宁静之地,守护着父亲沉睡的梦,也守护着我们一家人如繁星般闪烁在记忆长河中的往昔。
父亲,在松潘的山川与街巷间,是一个熠熠生辉的符号。他的一生,曲折坎坷,恰似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每一处笔触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不得不回乡务农。回乡后,父亲凭借自幼深受名老中医外祖父的熏陶和教诲,立志奋发自学中医。每天早晚,背诵中医汤头歌诀、学习医学理论知识,通读历代名家医案。
1958年,父亲取得乡村医生资格。1970年,在县公社合作医疗站任专职中医并负责中医教学和赤脚医生培训。其间,父亲研制了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的五、六种膏、丹、丸、散,结合运用针灸、推拿、导引、点穴等疗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的病痛。1981年父亲取得四川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1998年,年近七旬的父亲用七年考完中医与汉语言文学自考,拿到大学文凭。
2006年至2009年间,父亲将临床经验写成《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性头痛》等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2010年至2015年,晚年的父亲开始着手重新收集、整理、“文革”中散失的医学笔记,临床心得手稿,编著出版《中医内科52病方歌括》、《针灸常见病治疗便览》等书籍,把祖国医学精华传承下去。
然而,父亲的医学只是其中一项。在文艺汇演的舞台背后,父亲化身为一位点石成金的艺术魔法师,以敏锐的艺术嗅觉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编排,将平凡的素材雕琢成璀璨的艺术瑰宝,先后编排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活报剧《绞索套住约翰逊》等优秀文艺节目在全省、全州获奖。
当舞台上的演员们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尽情释放着艺术的魅力的时候,而父亲,则静静地站在幕后的阴影中,看着自己精心孕育的作品如花朵般绚烂绽放,嘴角微微上扬,那一抹淡淡的笑容里,满是对艺术的执着与满足。
父亲多才多艺,琴棋书画,中医医学、文学文艺样样都通,手风琴不仅是父亲的挚爱,更是架起我们父子深情的桥梁。
犹记得初见父亲拉起手风琴的那一刻,时光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落在父亲的身上。
他的手指在黑白相间琴键上灵动地跳跃,美妙的旋律便从父亲的指尖弹出,似一种无形的魔力,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从那一刻起,这架神奇的乐器便引起了我兴趣的种子。
父亲似乎读懂了我眼中的渴望,他微笑着将我拉到身边,他用宽厚温暖的大手轻轻覆上我的小手,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了与手风琴的奇妙旅程。
从最初按下琴键时的生涩与笨拙,到逐渐能够流畅地弹奏出简单的旋律,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伴随着父亲的陪伴和鼓励。那些漫长的练习时光,手风琴的声音成为了家中最美妙的乐章。只要父亲拉起手风琴,整个家都被一种温馨而幸福的氛围所笼罩。这一首首充满爱的歌曲,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可是,命运的齿轮无情地转动,父亲的离去,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瞬间划破了我生活的宁静。当父亲的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黑暗,所有的色彩都在瞬间褪去。那架曾经承载着无数欢乐与温暖的手风琴,也仿佛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每次目光触及它那熟悉的轮廓,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如潮水般汹涌的悲伤和思念,泪水总会不由自主地模糊双眼。
然而,思念是一种坚韧而强大的力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每当思念在心底肆意生长时,我便会轻轻背起那架手风琴来到父亲的坟前。这里,是他的最终归宿,是尘世喧嚣中的一方宁静净土,也是我与父亲灵魂对话的神秘空间。
我静静地坐在墓碑旁,轻轻翻开父亲编辑出版的《松潘民歌经典》,那些泛黄的纸张上,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父亲的灵魂烙印。指尖轻轻滑过琴键,熟悉的松潘曲子从琴弦间缓缓流淌而出,宛如一条时光的河流,将我带回了过去的岁月。
那悠扬的旋律,带着松潘大地的泥土芬芳,带着山间清风的温柔,带着古老传说的神秘,仿佛是父亲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亲切呼唤。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在父亲的身边,好奇地聆听着这些充满故事的曲子,看到了父亲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陶醉模样,看到了父亲在夕阳的余晖中,微笑着拉起手风琴,那温暖的笑容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除了松潘的传统曲子,我也会拉响那些充满现代气息的歌曲。我希望这些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旋律,能够穿越阴阳的界限,如同信使一般,带着我的思念和爱,传递到父亲的身边。
当激昂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我仿佛看到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微笑着倾听,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我相信,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它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让我们的心灵再次紧紧相连。
在思念父亲的漫漫长路上,母亲的身影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为我指引着方向。她的身形在时光的雕琢下,虽略显孤单,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坚韧,如同父亲在世时那般令人安心。
母亲用她那细腻而深沉的爱,轻轻抚摸着我受伤的心灵,给予我温暖和力量,让我在悲痛中重新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相互依偎,相互慰藉,用爱编织着属于我们的温暖港湾,坚守着这份血浓于水的珍贵亲情。
如今,手风琴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乐器的范畴,它是父亲的化身,是我们父子情感的永恒载体,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每当我拉起手风琴,那些被时光尘封的回忆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那些温暖与感动并存的瞬间,都在琴声中得到了最深情的诠释。
父亲的身影虽已远去,但爱与坚韧却深植于我的灵魂。我会继续背着这架手风琴,走过生命的每一个四季轮回,任岁月的霜痕爬上琴身,却始终记得父亲指尖划过的温度,让思念在每一个起承转合间生长。
或许有一天,会有更年轻的手接过这架琴,奏响属于我们的故事,奏响那永不消逝的爱的旋律,让这份思念与爱,在悠悠琴声中,代代传承,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