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些累了,我向院子里举目眺望远处。蓦然发现柳树不知时候泛出了黄绿之色。我吃了一惊,不禁脱口惊呼“春来了”。柳树那种黄黄的绿绿的色彩,在我的眼前弥漫张扬开来,慢慢地靠近了我的眼眸,春天满了双眼。我飞速下楼,走近去看,黄绿之色渐渐地变淡了,映入眼睑的是,每枝柳条都偷偷地爬满了了密密麻麻的柳芽嫩苞。
小城里是少有有柳树的,可能是基于树高对交通的影响和落叶清扫的便利。小城的春天,明显地比农村来得晚了几日。
想起家乡河岸边上的垂柳来了。农家的春天,因为水润的因素,自然要比小城要早一些。立春不久,柳树在河水的滋润下,便泛出了油油的绿意。此时裁折了柳枝,放在净水中,置于案几上,一日便要绿了柳皮,二日花苞饱绽,三天便可吐叶,一连数日屋内绿意盎然。大人们知道柳树的恩泽,自然是要心疼柳树的,不舍得去折。小孩子自是不顾,爬树折柳,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等疯够了,早有柳条编的柳帽戴在了各自的头上。
人们在年后,早已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很少有人会特意关注到柳树的春意,他们觉得柳芽报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在因为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意抬头之间,方知春天来了。相对来说,农家人是少有闲情和诗意的;但他们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小城的人则不同,整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对于任何一抹绿意,便像似了我一般,惊诧口呼了去。自己那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会在心里笑许久。
春,诚然来了。既然来了,怎么会少了诗意。
《诗经》首开柳树与离别联的先河。《小雅·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枝柔了腰身,随风摇曳,似是有人牵衣惜别。从此,就奠定了后世折柳送别的意象原型。
更多的诗文涌了出来。唐朝贺知章的《咏柳》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上到老农,下至顽童,都会摇头晃脑地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不愧是想象的诗才,他将柳树摹状为盛装的仕女。“二月春风似剪刀”,则是提示造化的传奇,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离别意象,展现出春日柳树的勃蓬生机。白居易在《青门柳》中说“青青一树伤心色”,更是以柳色喻离情,让它一次次地见证,无数情人间临别离泪的酸楚和心痛。
岂止是唐人喜柳,宋人也是紧接其后当仁不当了。周邦彦《兰陵王·柳》中说“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柳烟淡淡,烟中泛绿,开篇直入题绘汴河两岸柳堤盛景。“长亭路,年去岁来”,却是道尽宦海沉浮身世飘零。此时的柳条静静地隐在了长亭的暗处,它们彼此一起成了浮萍人生的见证者。柳永更是以柳写情的圣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中以柳、风和月来建构经典的离别场景:残月如钩,清辉朦胧,柳枝轻荡。既是虚写离别之后的想象之景,更隐喻情丝未断的悱恻缠绵。因了柳的存在,才有风和月的价值。欧阳修《柳赋》中说“其材庸,其器陋”,看似贬抑柳木,实则借柳阐理,抒写物性应用的辩证关系。
现实世界中,诗意好像与农家无关;但他们熟悉与柳树相关的宗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中的“观音持柳”在百姓之中流传甚广。观音菩萨一脸地慈容,手持玉净瓶,瓶中柳枝低垂,既象征了佛法广大,能够滋润众生,又暗含了柳枝能够祛病消灾的民间信仰。这个定格,不仅存在了农家墙上的画中,也出现在了板画、岩画和敦煌壁画之中。
在四川,道教盛传。吕洞宾植柳的故事也有不小的受众。
传说纯阳真人用倒栽杨柳来考验道观中的弟子们,声言栽种存活者植者就可得道。更兼湖北武当山有现存的“磨针井”古柳,树龄达700余年,那是“天人感应”的修炼的意象之征。
江淮地区的清明插柳,《齐民要术》的柳锁疫鬼,都是不灭的民俗记忆。《柳树与枣树》的哲理故事,在华北的农村广泛流传;唐传奇《柳毅传书》,柳树化身而为灵媒,以信使身份,见证沟通人神两界的动人爱情。西湖的“柳浪闻莺”,扬州的“长堤春柳”,跨越了千年,延续着中国柳文化的审美体验。“五柳先生”,那是陶渊明的以柳铭志;“左公柳”守护边防,那是左宗棠抬棺西征。
自然物象的文化转译,体现了中国“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从《周易》“仰观俯察”到文人“托物言志”,柳树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化符码。
柳树不是自然的宠儿,它的嫩芽总在冰雪和苦寒里孕育。我仔细看着它的柳枝,竟有一处迸出比别处更鲜翠的芽苞。我知道,那是曾经的伤口。
江南人爱将柳芽唤作“春信”,可食可制。
柳芽的吃法有多种。凉拌:洗净,焯水,过凉,控干;加入蒜泥、蚝油、陈醋、盐、白糖、味精,最后加入辣椒油和香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柳芽鸡蛋饼:重复上面第一步;切碎,与鸡蛋混合成糊,加入盐和十三香等拌匀;不粘锅刷油,舀一勺柳芽鸡蛋糊入锅,煎至微黄,翻面,继续煎至熟透。柳芽不同的做法可以让人尝到不同的风味,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尽情享受柳芽的新鲜和美味。此时此刻,你的嘴巴之中仿佛就有春天。
老茶客们最是懂的,柳芽茶能祛除陈年积郁。他们会在清明之前,等柳叶长出六七个叶子,就采撷嫩芽炮制。采摘要选粉红柳枝上的嫩芽。舍大弃小选中,大老,小苦,中好。入盆,放盐,清洗,捞出,沥干,锅蒸,晾干,装袋,挂风,取用。亦可小火烘焙后直接冲泡。老饕们说,新采的柳芽要趁夜炒制,杀青时你能听得见春天在锅里翻身哩。
我泡上了一杯柳叶茶。茶色金黄,茶气氤氲之中,透出一股别致的清香。急急地喝上一口,顿时缩了舌头。等慢慢恢复了知觉,醇甘一下子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似乎还混合有果香和花香,让人顿感舒适和愉悦;稍涩,那是一种来自天然的涩感;微苦,与涩感相辅相成,增添了层次感。这正是喝柳叶茶所独有的享受。金黄,让你爱不释手;丰富而独特的味道,让人久久回味。
柳芽报春,原来是天地间最古老的密语。
眼前的老柳,虬曲如篆,皮糙如锉;却是金粉点染了嫩芽。千年的时光,仿佛都凝结在这枯荣相生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