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5年4月
从小记事起,就知道姥爷和姥娘在村子里是最善良的人之一,他们给任何人的眼光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典型的最朴实农民,一生耕耘在孙庄村上,从自己的小院子到肥沃的土地上,都留下他们最踏实的足印,虽然普通的就像是尘土,从来到人世间到离开都是那么安安静静!但就是踏实、善良,从来不欠任何人的,总是把温暖带给家人,带给乡亲父老,所以纵使几十年过去,每当想到他们俩位老人,总会给我们这些后代带来无尽的力量与鼓励!
那天,到姥爷家后,刚巧是小姨给家里买了些鲫鱼,还没进到家门,就看到姥爷家的院子老槐树下,灶火已经徐徐升起,锅就放在土灶台上,柴火不急不慢冒着火苗接触着锅底,锅盖已经周边开始冒热气,鲫鱼的香味也随着这热气溢满整个农家小院子,再看姥爷边用蒲扇给柴火的燃烧助力,边侧抬起头给我们小孩子们打招呼,说今天中午有好吃的了,让我们慢慢等待,孩子们也在老人的吆喝声里,蹲下身子围绕在姥爷的身边,不时小顽皮似的趁姥爷不注意,打开锅盖看那锅里咕嘟咕嘟的鲫鱼,鱼汤围绕着每条鲫鱼,香气已经是遮掩不住了,边看美食也会与姥爷的温馨目光相聚到一起,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这亲情画面,只知道从姥爷那喜悦的眼光里,就能够看出来他老人家能给孩子们做上一锅香香的鱼,就对于他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这种画面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记忆犹新,就像是刚刚过去的昨天,怎么不说美食融合到亲情中去,就不是人世间最好的情感!
那天,在秋天丰收后的鲁西大地上,到处能够看到忙碌播种的农民,当然无处不在亲爱姥爷的身影,那是在庄子上公认的庄稼好把式,从播种、田间护理到收获样样精通,总能看到他老人家茁壮高大的身影,每个庄稼地里的动作是那么的标准和娴熟,以至于乡亲们都认为看他干农活时就是一种享受,就是田间里与庄稼相融合的最好画面,所以说接地气的美感无时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等着人们用心去珍惜时光,从最普通的生活瞬间里去汲取,然后结合到我们的岁月里,就是人生最好的一部分,即使是它再普通,但只要是前行于最踏实的脚步、最能带给人们深情的温暖,就都是最好的!
那天,大年初二天天刚亮,村子里就会已经有很浓郁的过年氛围,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知道今天都要有最亲近的人从其他村子里回到孙庄,初二回娘家是个一年里很重要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对于年的记忆概念里分量很重的一环,都会期待着这一刻,于是刚到了姥爷家门口就会大声喊着,“姥爷、姥娘过年好!”,姥爷他们的院子里开始慢慢升温起来,可能用“沸腾”去形容也不为过,看姥娘从这个屋到那个屋,一会看这个手上端着鸡,那个手上端着蒸肉,香味已经从她老人家那亲切的目光里传到每个孩子心里,就会跟着她老人家到做饭的小西屋里,里面到处是热气与香气,一年又一年的香气沁润着屋里的每处,连屋顶上的椽子颜色都是那么的诱人,在记忆里去抒写它已经不是简单的木头,更是映衬于岁月间的最美好情感!
那天,姥爷因病已经躺在床上好多时间,在我即将离开故乡到几千里远的地方奉献青春、热血军营之际,与爷爷方平来看姥爷,从小时的记忆到懂事都是茁壮姥爷的身影,看到他病倒后高达的身躯在床上,皮肤已经包裹着骨头,显得那么的苍凉,不知道和他老人家说些什么,反倒是我们还没有开口,姥爷已经露出他那标准的大门牙,还是那样鼓励孩子们的笑容,又一下到了我们的心里,只不过与往日不一样,这样的目光虽然亲切如初,但在我们的心里深深扎了一下,才知道世间也会有生老病死,也会有这无奈的离别之情,后面我离开故乡山东后没有几个月,姥爷就离开了人世间,但他好像从来没有离开,即使几十年过去,一想来还是那么深情!
再后来,姥娘也离开了世间,与姥爷相聚于从小长大的土地上,长眠于我们的记忆里,纵使一年四季轮转,风吹日晒雨淋,也不能冲淡后代对于他们的怀念,反而是随着岁月的成长,不时就会在心间升起最好的回忆!
那天,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清明之际,想念天堂的姥爷玉柱和姥娘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