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诱人的鹭岛厦门不仅有鼓浪屿、环岛路、筼筜湖、中山路步行街和海峡大厦,还有傲立华夏的厦门大学,还有闻名遐迩的集美学村,它们是厦门的灵魂所在。
请跟我来——
一
清凉的海风仿佛携带悠扬的韵律,轻盈地在台湾海峡回旋着舒缓的华尔兹,细浪亲吻着鹭岛海岸。月儿弯弯,含笑俯瞰着秀丽的海湾。海面上微波荡漾,透出无尽的恬静和温柔,仿佛美丽的少女起伏曼舞、裙袂飘飘。
海边闪烁着簇簇渔火,腥咸的海风送了来依稀可辨的美妙童谣:“天乌乌,卜落雨。举锄头,巡水路。巡着鲫仔鱼,咧娶某。龟担灯,鳖拍鼓,墨贼举火弄,章鱼放铜贡。美蝶举彩旗,蚊仔喷哒笛。虾姑送嫁目吐吐,水蛙扛轿叫艰苦。”
此刻,我正在与鹭岛隔海相望的集美学村海滨徜徉。但见,皎洁的月光下,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高大铜像静静地伫立在海边——这位德隆望尊的老人似乎还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苦苦思索。
提起陈嘉庚,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集美是陈嘉庚的出生地,这里当年的地名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今叫做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作为东南亚爱国华侨领袖、成功的企业家、伟大的教育家、慷慨的慈善家和热情的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信步进入校舍林立、干净整洁的集美学村,默默感知着陈嘉庚先生的种种壮举。这位志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中华优秀子孙,一手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直到现在,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依然亲切地尊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抗战全面爆发之际,这位舍生忘死的爱国者挺身而出,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冒着极大的风险担任主席,组织持久而海量的筹款活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当他发现国民党政府腐败误国之时,毅然访问延安会见毛泽东,无比感慨地将中国解放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聆听着慷慨激昂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爱国侨领陈嘉庚发出由衷的赞美:“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从此,大批抗日救亡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八路军、新四军队伍,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漫步集美学村,恍若身临仙境。五色斑斓的校园建筑,巧夺天工地熔中西风格于一炉,勾勒出匠心独运的闽南侨乡建筑特色。无论是崔嵬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精致典雅的亭台廊榭,一律琉璃铺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嘉庚风格”建筑流派不胫而走。
资料显示,集美学村总建筑面积达3000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10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9月,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路迤逦走来,但见,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学校,鳞次栉比,钟灵毓秀。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此刻,集美学村南音悠扬、仙乐飘飞,吸引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观光客打卡拍照。
凤凰木、椰子树、棕榈树、芒果树、洋紫荆,万紫千红,芳香四溢,引得我游兴倍增。安静地坐落于集美后尾角的一座两层小洋楼,是蜚声中外的陈嘉庚先生故居。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灯火通明的陈嘉庚先生故居,听讲解员介绍,这里是按陈嘉庚先生晚年的居住情况陈列的,同时,珍藏着他的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我惊奇地发现,身为南洋华侨首富,陈嘉庚先生的个人生活却极度尚俭,他使用过的床铺、写字台、沙发、蚊帐,都是古朴、简易而陈旧的。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陈嘉庚先生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着补丁!陈嘉庚先生晚年特意为自己规定了“每天五角钱”的伙食标准,花生米、豆干、腐乳、番薯粥,是他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而一条清蒸鱼就算“打牙祭”了——感慨万千!
西邻陈嘉庚故居的一座三层洋楼,游人络绎不绝,这里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馆内分为“经商南洋 情深乡国”“倾资兴学 百折不挠”“赤诚爱国 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概括了陈嘉庚先生无私无畏、尽忠报国的伟大人生。开国领袖毛泽东对陈嘉庚先生赞誉有加,敬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集美学村的东南海边,我走进了著名的鳌园。
最初,这里是一座小小岛屿,因形似巨型海龟的样貌,故以鳌园命名。话说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后,为美化环境,安排人员逐步将这座岛屿扩填成美丽花园。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的鳌园于1961年竣工。园中处处花团锦簇,巧置亭台轩榭,无数青石雕星罗棋布,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闽南“石文化”。
抬望眼,高达28米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在鳌园的中心,陈嘉庚先生就长眠于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的苍松翠柏之间。1961年8月20日,国家为享年87岁的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瞻仰之间,令我唏嘘不已的是,年事已高的陈嘉庚先生依然心系祖国统一,特意请人在鳌园刻制了《台湾省全图》!
是啊,在陈嘉庚先生的感召下,多少海外赤子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司徒美堂、庄西言、梁金山、霍英东、邵逸夫、包玉刚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曾讲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皓月当空,信风鼓浪。伫立鳌园,心潮起伏。我猛然想起臧克家先生的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夜深了。明天上午再去一趟已经参观过多次的厦门大学吧,沾沾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