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9
分享

踏雪双井行

驱车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向西南方向行驶不到三十公里,越过迤逦冰封的金兀术运粮河,就来到了白雪皑皑的双城堡北界。

“金兀术运粮河”?是的,主角就是那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大金国四皇子,本名完颜宗弼的狠人!历史上的金兀术,可不像《岳飞传》戏说得那么不堪,而是一名勇冠三军的统帅。据史料记载,大金建国之初,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京城里面宫廷、官府、寺院、兵营、民房林立,众多人口对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需求巨大。以往因绕道阿什河运粮行程太长,多次贻误军机,故此,雄才大略的金兀术主持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成为松花江干流的右岸支流,航程由此缩短,运输效率倍增。时光跨越千年,如今,金兀术运粮河依然灌溉着两岸的肥沃农田。

运粮河南岸岗地上房舍整齐划一的美丽村庄,叫做双井村。说起双井村,更是充满传奇,清道光九年(1829年) “京旗移垦”,一口气在运粮河边安置了镶蓝旗的五个自然屯构成行政村落,让饱经战乱的黑土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听老辈说呀,当年村东村西各有一口井,相隔三四百米。总有奇怪的事儿发生,柳罐从东边那口井掉进去,能从西面那口井中冒出来;西边井掉进了柳罐,又从东面井冒出来!原来,这两口井是相通的。‘双井村’就这么叫开了。” 年过古稀、精神矍铄的老支书阚维华如数家珍一般。

踏着厚厚的积雪,阚维华老人带我走向村外,阳光照射之下,高大的身形在雪野里拖曳着长长的影子。

“咱们家乡这一带呀,黑土地一眼看不到边儿,土质那是相当肥沃!咱这里是粮食主产区,尤其盛产苞米和大豆,双城堡双井村的苞米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解放战争那会儿,四野的司令部就设在咱们双城堡,林罗刘那些首长就在俺们身边。土改分地分牲口,村民们积极种粮献粮,后生们踊跃参军上前线,支援辽沈战役打胜仗,一片红红火火。”提起可爱的家乡,老支书自豪地滔滔不绝。

据阚维华老人介绍,历史悠久的双井村下设2个自然屯,占地面积617公顷,全村共计607户,常住人口1780人。双井村不但是东北古村落的一个缩影,而且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如今还开发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茫茫白雪覆盖的广袤大地上,我的眼前一亮——我看到,作为当年中东铁路的重要站点之一,双井村的中东铁路车站遗址 、供水所和哨卡旧址,记录了东北殖民时期的历史痕迹。但见,古老斑驳的火车站房墙壁,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现在,这些珍贵遗址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有力见证者。

再往前走,我的面前出现了一片面积广阔的庄园,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金兀术运粮河影视拍摄基地。

“这个影视拍摄基地可是给咱双井村出了大名喽!走,进去看看。”老支书热情地往大庄园里面让着我。

啊,边走边看,蔚为大观!在金兀术运粮河影视拍摄基地里面,按1:1比例复制了很多“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哈尔滨的老建筑——最早的哈尔滨火车站、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欧陆风情浓郁的霁虹桥、俄罗斯列宾小镇、俄国铁路员工住宅、“闯关东”草房、关东一条街、松花江江畔胡同、东北地主大宅院、赵一曼烈士领导电车工人罢工的老摩电(有轨电车)、东北抗日联军秘密营地、老哈尔滨会馆、女真泥草房、满族农家大院、双城堡古城墙……都在运粮河畔逼真再现,真是星罗棋布、琳琅满目!

此刻,我有些恍惚,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金兀术运粮河影视拍摄基地被一位哈尔滨籍导演在无意中发现,认定双井村是一块取景的“宝地”,立即决定将剧组的外景地设在这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众多影视剧组纷至沓来,许鞍华、邓迎海、姜凯阳、徐长军、杨亚洲等著名导演都来到了金兀术运粮河影视拍摄基地。《零下38度》《马迭尔风云》《哈尔滨往事》《大瘟疫1910》《浴火危城》《黄金年代》《大掌柜》《晒幸福》《让我为你靠点谱》《笑脸》……几十部影视作品在这里应运而生。

“这是俺们这里开发的新……新啥子来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那个?” 阚维华老人将求援一般的目光投向我。

“新质生产力!”我脱口而出,老支书也会心地笑出了声。

一路观摩,一路攀谈,阚维华老人拉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这一切多亏了一个优秀领头人、土生土长的双井村村民于士力,带领乡亲们搞出了金满农家田园综合体,包含着金兀术运粮河影视拍摄基地、农家绿色有机果蔬花卉基地、金满农业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村民们自发带地入股,解决了当地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金满农业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还是东北首家、全国第二家旅游农业合作社呢。现在,双井村已经成为哈尔滨周边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崭新的打卡地。

“俺们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你们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啊!”老支书兴奋地对我说。

据了解,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对金满农家田园综合体进行用电安全指导做到了经常化,实施了双井村计量设施的升级改造。2024年,致力于改造原有10千伏线路,更换10千伏线路8500米,新设15米电杆63基,新增多个公用变压器,保证了村民电采暖的供电质量,也为农村地区个体经济用电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不知不觉,已到正午时分。冬日暖阳高照,我也同阚维华老人依依话别。凝望着银装素裹的千里沃野,瑞雪兆丰年——风含笑,雪含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