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第一风情步行街”中央大街,两位身材小巧的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海南少女,展开随身携带的地图向我问路。我热情地为她们指点:“你看,黑龙江省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在颀长美丽的天鹅项下,我们哈尔滨宛若一颗璀璨的珍珠。松花江的名字来自女真语,意思是‘天河’,恰似一条舞动的彩练,为‘珍珠城’哈尔滨增添了妩媚与神奇。”
一
哈尔滨一带的历史源远流长,与黄河文明同频共振,“至圣先师”孔子就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松花江畔的古老传奇。
话说春秋时代,一群隼鸟飞到陈国宫廷上空,其中一只受伤的隼鸟跌落在庭院里,脖子上的伤口带着一支长箭。这鸟和箭都未曾见过,陈湣公很好奇,多方询问属下依然不明就里。恰逢周游列国的孔子在陈国讲学,陈湣公便向他请教。孔子微笑着告诉陈湣公,隼鸟从遥远的东北地区飞来,这支箭是当地肃慎人的杰作。箭杆来自长白山的楛木,箭头用松花江中坚硬的青石磨制而成,名曰“楛矢石砮”。
孔子进一步讲解道,昔日武王伐纣成功,周朝国势强大,鞭及九夷百蛮,八方属国都来朝贡,东北肃慎的贡品就是“楛矢石砮”。周武王姬发将肃慎的贡品“楛矢石砮”赏赐给分封陈国的驸马胡公,以表彰长女之美德。将信将疑的陈湣公立即派人去宫廷仓库查找,结果正如孔子所言,侍者呈上了肃慎当年的贡品“楛矢石砮”,同隼鸟脖子上的长箭一模一样。
这个著名的“楛矢石砮”故事最早记载于《国语·鲁语下》,我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找到了同样的记述。现在看来,文中所描述的隼鸟应该就是赫赫有名的海东青了。
经史家考证,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真人在松花江岸边构筑了“阿勒锦”渔村,“阿勒锦”是女真语“荣誉”的意思。到了元代,蒙古人转音为“哈儿滨”或“哈勒滨”。有清一代,兴起规模宏大的“闯关东”浪潮,山东、河北的汉人蜂拥而至,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构成。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官印《黑龙江舆地图》。这时,“哈尔滨”的称呼至此定型了。
二
哈尔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大都市,与19世纪末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密不可分。现在的共识是,1898年当为哈尔滨的建城时间坐标。“十月革命”后,大批持不同政见的“白俄”逃至哈尔滨。1920年代初,从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干线,将哈尔滨提升到东北北部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大批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法兰西人、犹太人……源源不断涌入哈尔滨。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末,哈尔滨居住着来自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地的人们。1950年代的中苏“蜜月”期,又让哈尔滨街头到处飘曳着姑娘们的“布拉吉”,商场里销售着奇特饮料“格瓦斯”,工厂里轰鸣着先进的“马神机”,田野里奔忙着庞然大物“康拜因”。
改革开放带来滚滚春潮,各族人民长期和谐相处,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拓进取的“哈尔滨性格”。清澈甘甜的松花江水,滋润着哈尔滨各种族各民族的人们,形成了全国最标准的普通话;营养丰富的松花江水,哺育出身材高挑、美丽妖娆的哈尔滨美女——从当年的毕丽娜(费翔之母)、张伟欣(李小璐之母)、阚丽君、王璐瑶、傅艺伟、姜黎黎,到现今的叶继红、姜培琳、张梓琳、李冰冰、刘威葳、小宋佳、鲍蕾、沈傲君、阚清子、马苏、马凡舒、张舒越、张宇、李七月……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美女之都”哈尔滨可谓冠绝中华。
中西文化的热情拥抱,让哈尔滨以其多元奇特和曼妙多姿吸引着无数观光客的视线,拥有“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诚不为过。如今,哈尔滨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音乐之城”,增添了一个“东方维也纳”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讲,哈尔滨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三
上海“红房子”?北京“老莫”?天津“起士林”?不不不,在中国,若想品尝纯正的西餐,还是到哈尔滨来吧。众所周知,在西餐之中,法国大菜和俄式大餐是东欧和西欧的两大极品。也许是哈尔滨受俄罗斯影响更多一些的缘故吧,相比之下,松花江畔的人们更喜欢俄罗斯风格的美味佳肴。
俄餐可谓历史悠久,并且,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帝俄时代和七十多年的苏联时期,俄式大餐已经兼收并蓄了许多民族的佳肴美馔。在哈尔滨,我们既能吃到伊尔库茨克的奶油山鸡脯,也能品尝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奶汁鲍鱼;既能大嚼高加索的里脊扒,也能对纯正俄罗斯风味的烤乳猪情有独钟。品一品香喷喷的莫斯科罐闷牛尾,呷一口乌克兰番茄土豆红菜“苏波”汤,尝尝金灿灿的炸板虾,往口中放两只酱香鹌鹑蛋,就着咸香可口的沙一克,将锅盖一般的大黑列巴掰一块,浸泡到用俄罗斯腹地铜质的“喀山茶炊”煮沸并加糖的浓酽红茶里,再来一节历史悠久口感独特的哈尔滨里道斯红肠……
这时,别忘了喝点酒来助兴。我的建议是,吞一口俄国的伏特加。顷刻间,你就能体验到遥远的伏尔加河带来的醇郁芳香的享受。接着,再品味一下格鲁吉亚的红葡萄酒吧,这来自斯大林、谢瓦尔德纳泽高加索故乡的美妙佳酿,世界公认的评价是:同法兰西波尔多红葡萄酒一样口感纯正、韵味绵长!
哈尔滨的西餐厅嘛,我推荐华梅、波特曼、马迭尔、欧罗巴、露西亚和塔道斯。
四
记得我游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时候,恍惚间,仿佛徜徉于美丽的家乡哈尔滨街头。是啊,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星罗棋布、比比皆是。
1899年建成的圣·尼古拉教堂,高踞于哈尔滨市中心,俗称“喇嘛台”,当年是哈尔滨作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性建筑。迎着朝阳,浑厚的钟声响起时,那几个五彩缤纷的“洋葱头”屋顶是那么庄严、神秘。在这里,多少虔诚的基督徒得到过心灵的慰藉!令人痛惜的是,圣·尼古拉教堂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摧毁!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在哈尔滨郊外的伏尔加庄园可以看到圣·尼古拉教堂1:1的复制品。
距松花江南岸不远的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建筑。那在中央部位高耸的“洋葱头”穹顶,同红绿相间的古老砖墙彼此衬托,把巴尔干半岛的旖旎风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今,以圣·索菲亚教堂为中心,开辟建设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这里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正如上海的陆家嘴建筑群、北京的天安门、武汉的黄鹤楼、西安的大雁塔、长沙的岳麓书院一般。
位于道里通江街的哈尔滨犹太老会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俄式犹太宗教建筑,高高镶嵌的醒目的“大卫之盾”六角圣星,与当今地中海东岸以色列国旗上的标志一模一样。南岗东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俗称乌克兰教堂),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东正教堂;毗邻的尼埃拉依教堂(俗称德意志教堂),是北欧哥特式的基督教路德会堂;街对面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原名为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俗称波兰教堂),是波兰侨民建造的哥特风格的天主教堂。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原教堂街)交汇处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最初是融合了拜占庭与巴洛克风格的俄罗斯东正教堂,现在属于天主教爱国会——这番操作倒让我有些看不懂了。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漂亮的圣·伊维尔教堂,则是欧风浓郁的折衷主义经典建筑,虽然整修一新,但目前尚未开放,比较适合外来观光客打卡拍照。
坐落于哈尔滨中心点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原来的名字叫做莫斯科商场,充盈着法兰西艾尔诺贝新艺术建筑风格。黑龙江省美术馆、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这些独具特色的欧陆建筑,将哈尔滨装点得分外洋气。
五
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将哈尔滨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片黑土地》《松花江》……更是令哈尔滨闻名遐迩。
哈尔滨的夏天风光旖旎,沐浴在松花江美丽涟漪中的太阳岛蜚声海内外。从1961年发轫至今,哈尔滨每年都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中国,有三个以城市命名的音乐会,那就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夏季的哈尔滨洋溢在一片音乐的海洋里。数十年来,无数音乐人才从哈尔滨起飞,乘着歌声的翅膀翱翔于祖国各地乃至五洲四海!
冬季的哈尔滨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皓月当空之际,分别在松花江北南两岸的冰雪大世界和兆麟公园举办的大型冰雕艺术展览,霓虹彩幻、气势恢宏,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吸引着八方游客,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遐思的童话世界。
作为见证者,我认为,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在全球最为高超。在世界上开展冰雪艺术较早的地方,大名鼎鼎的加拿大魁北克、日本北海道、丹麦的奥胡斯,都经常派来友谊的使者,与哈尔滨同行进行冰雪艺术交流。近年来,每一个冬天在太阳岛上还举办气势磅礴的盛大“雪博会”,洁白精美的雪雕将太阳岛装点得如同巨大的伊甸园。正可谓:波澜壮阔,恢宏壮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冷刺骨的松花江中冬泳,在哈尔滨不仅是比赛项目,更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时尚。
六
“好一片亚细亚的冰雪,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看我们红妆素裹,看我们豪情似火……”这是诗人乔羽和作曲家谷建芬送给哈尔滨的珍贵礼物《赞美冰雪》。遥忆1996年2月,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这是哈尔滨首次获得亚冬会主办权。哈尔滨亚冬会会歌《赞美冰雪》的词曲作者乔羽、谷建芬莅临哈尔滨,当时,我是《黑龙江电力报》的年轻记者,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受命带着“长枪短炮”采访二位老师。游览了异国情调的哈尔滨市容,观赏了流光溢彩的冰灯,品尝了唇齿芬芳的哈尔滨西餐,谦和的两位艺术大师对哈尔滨的欧陆建筑风格、酷爱音乐的广大市民、中西合璧的诱人餐饮赞不绝口。他们尤其赞赏王德作词、刘锡津作曲、彭丽媛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认为这首歌足以成为《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的姊妹篇。二老衷心祝福哈尔滨更上一层楼!
岁月如歌,今夕何夕?借着乔羽和谷建芬两位艺术大师的吉言,冬季来临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如今愈加魅力四射、气象万千!一眼望去,千里冰封的松花江如同通往阆苑仙境的玉带桥,引领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观光客,进入七色斑斓、流光溢彩的冰雪大世界——即使伟大的童话大王安徒生再世,恐怕也难以描摹其中的神秘与曼妙。此情此景,正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其千古绝唱《念奴娇·鸟儿问答》里高歌的那样:“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呼兰河传》《暴风骤雨》《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咆哮的松花江》《黑三角》《人世间》《烟火漫卷》等文学名著,将哈尔滨的厚重与神奇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七
漫步“亚洲第一风情步行街”中央大街,脚踏沧桑百年的“面包石”路面,但见,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折衷主义……异国情调浓郁的欧式建筑琳琅满目。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在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马迭尔宾馆二层阳台,飘来意大利作曲家托赛利悠扬悦耳的《夜莺小夜曲》;伴随着迷人的音乐,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作家深情地吟咏经典作品,让你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高尚与纯洁。中央大街街面上,黄、白、黑、棕,披挂着各种肤色的笑容可掬的人们,或手持火红的大串冰糖葫芦,或豪饮麦香醇厚的哈尔滨啤酒,或品尝奶香浓郁的马迭尔冰棍,或咀嚼松软酥香的烟囱面包,或挥舞五彩缤纷的荧光棒,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欢愉。
瑞雪兆丰年!“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恰似此刻的意境。
这时,活泼明快的音乐扑面而至,听得出那是奥地利作曲家弗兰茨·冯·苏佩的名作《轻骑兵进行曲》。你会欣喜地看到,一群身着五彩缤纷的欧洲民族服装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美丽少女,踏着凌波微步载歌载舞来到近前。她们热情地邀请市民和游客加入盛大的花车巡游,刹那间,中央大街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瑰丽多姿的哈尔滨啊,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音乐与冰雪构成了雄浑天成的交响音画。2025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北国冰城哈尔滨隆重举行。这是哈尔滨第二次主办亚冬会了,届时,东北亚中心城市哈尔滨又将汇成欢乐的冰雪嘉年华!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在此,朋友们,诚邀您畅游美丽哈尔滨,我来给您当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