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学东的头像

张学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5
分享

北海的老街

一个城市的风俗人文和历史底蕴,一定隐藏在某一条老街之中。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七宝老街,天津的估衣街,成都的宽窄巷等。要读懂一个城市,最适宜的方式就是深入这个城市的老街,缓步徜徉其间,静静地凝视历经岁月沧桑而龙钟老态的古式建筑,倾听老街坊们随意抖落一个院落辉煌落寞的故事,驻足街边布篷小摊品尝一碗当地浓郁风味的小吃,于是,这个城市的性格特征便活色生香地展现在你面前了。

广西北海是一个滨海城市,著名的银滩、金滩和涠洲岛,向游客展现的是碧海蓝天、海浪沙滩的南国海滨景象,让广大的内陆游客一见倾心、痴迷难忘。说真的,这也是未去北海之前,它作为一个自然景观城市印刻在我脑海中的基本概念。甲辰年孟冬时节,我和爱人因为有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期,便萌发沿高铁线路寻找一个地方作短暂旅游的念头。此时,西南地区大部分景观已是天寒地冻,出行困难,所以,具有亚热带风情、暖风和煦的滨海城市北海便成了我们从宜宾出发,沿成贵、贵南高铁一路南下轻松前往的旅行目的地。

临时起意去北海,头晚做旅游攻略从网上翻阅北海的简介,才知这个城市不仅是一个新兴的海滨旅游城市,而且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位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历史上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早在先秦时期,现北海市所属合浦县就以“百越”身份纳入秦王朝管辖。历史上,北海更是以“珠城”闻名世界,“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是明代史学家屈大均在其著《广东新语》中对南珠品质的赞誉,这里的“西珠”指的是产自欧洲的珍珠,“东珠”指的是产自日本的珍珠,而“南珠”指的就是北海的合浦南珠。合浦南珠晶莹剔透,圆润光泽,历代都被誉为“国宝”,秦、汉始即为皇家贡品,名扬天下。中国的南珠自古连接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时就曾亲口说道,英国女王王冠上那颗拇指大的璀璨珍珠就是中国所产的正宗南珠。初略了解北海的历史背景后,我就推想北海除了优美的海滨风光外,一定潜藏着厚重的人文底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和领略揣摩。

果然,北海的沧桑历史和人文渊薮就深藏在一条老街内。珠海路,是一条近二百年历史的老街,位于北海老城区,濒临海岸线舒缓优美避风避浪的廉州湾,朝夕听潮。遥想古代先民,就从这里的海岸码头顶戴着月辉星光驾船出海捕鱼采珠,傍晚时分一艘艘渔船披挂着绚丽灿烂的晚霞满载而归。熙攘繁忙的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在此采购交易,然后把一船船海鲜珠贝运往京城和世界各地,同时也把世界各地的特色商货带到这里进行销售。交易的频繁、财富的集聚,使得富商巨贾们沿着码头海岸修建起一幢幢用作经商和休憩的楼房,比邻而矗,对街并排,相接相续,最终铺展成了长达1.5公里的北海老街,而且起了一个既贴切货物交易又富有富贵气象的名字:珠海路。

虽然心里面对珠海路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老街建筑有各种古朴典雅而沧桑的预想,形如大多古城古镇青石板老街的青砖黑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门庭端庄、庭院深深,但当我从一条滨海的曲巷弯绕着走进珠海路的中段位置时,左右环望,还是被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奇特老旧楼房给震撼了:整条老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要不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主要是国人,我还真以为走入了某个欧洲风情小镇了。

此时,流淌着某种异域风情的街道上,人流如织,游客们背衬着一幢幢建筑风格一致但绝对面貌不一的古老建筑打卡拍照。楼房大多为二至三层,楼顶采用欧式城堡建筑的圆穹栏杆样式,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为欧式建筑的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悠闲自在地漫步购物。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具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的古建筑老街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据资料介绍,骑楼这种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样式,最早由英国人建造,当时的英国人称这种建筑为“廊房”。英国殖民印度后,在加尔各答开展贸易,把类似于骑楼的西方建筑技术带到了那里。后来英国殖民扩张到了新加坡,并且把新加坡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港口建设,当时负责新加坡规划设计的英国人莱佛士,在新加坡的改造建设中也采用了这种建筑形式,当时被称为是“店铺的公共走廊”。后来这种骑楼建筑形式传播到东南亚以及华南很多地方,成为一种流行的建筑形式。

19世纪初,作为中西方贸易重要港口的北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北海的骑楼老街。在现代建筑艺术家看来,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而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绚丽结晶。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古典建筑的匾额。匾额里本应是书法“某某阁楼”之类,在此处演变成了具有欧洲风情的梅花浮雕。匾额的左右两边题有对联,中国古典韵味十足。而它最原始的来源是中华民族炎黄时代部落内部的图腾崇拜,炎和黄两个部落分别崇拜龙和凤,在建筑的屋顶上的正中最高处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当它在北海骑楼上出现时,更加演变得多姿多彩,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融合相映生辉,令人惊叹。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考察老街后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和爱人漫步花岗岩铺砌的街道上,在两旁古老建筑与现代商业气息氤氲的氛围里,惬意地享受着冬日温煦阳光的照拂。历经一百多年的雨侵风袭,一幢幢临街老楼的墙面呈现满目的污痕斑驳,墙角缝隙甚至长出了杂花野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我很惊奇,北海人刻意地保存着老楼的这种面容沧桑,是挽存和留念辉煌的历史记忆吗?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在参观老街后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建议北海市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说保住它,就宛如保护一只金饭碗,能给北海带来巨大的财富。北海人一定听懂了这样真挚的话语,于是,我们看到了矗立老街的每一幢老楼,一砖一瓦一柱一窗都保存着最初始的风貌,甚至连咸湿的海风在墙面上抓扯的乌爪印痕,都醒目地展陈在岁月的流光里,让北海人留住了辉煌,让游人充满了遐想。

在历史中穿行,一幢幢历经沧桑的老楼,掩藏着一个个令人感怀的故事。明媚的阳光下,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学生,跟着一个讲解老师行走在老街上开展研学活动。当老师站立在一幢老楼前讲解时,一段精彩的历史便在学生们纯真好奇的眸子里闪现。宜仙楼,门面雕梁画柱,屏风为梅兰竹菊,格外的雅致,宣统年间齐白石先生小住北海时,盘桓此楼畅饮,其间,齐白石留下的 “二千石”“管领珠官”和“宜仙馆”等手迹,是南珠历史文化中的精彩亮点。海关大楼,这幢建于1883年光绪年间端庄大气的欧式正方体建筑,见证了旧中国政权的极端懦弱,本来海关是一个主权国家对进出口货物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征收关税的机构,但据《北海海关志》记载,北海关开办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66年时间里,共有48任的正副税务司或代理税务司,全部由英国、美国、法国、俄国、葡萄牙等10个国家的洋人所担任,令人唏嘘慨叹。位于珠海路中段的“东一药局”老楼,是当年震惊中外的“九三事件”原发地,1936年9月3日,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人中野川三在药房被刺杀成功,为此日本军舰两次企图强行登陆北海基地,大战一触即发。北海军民群情激奋,数千人到海关码头抗议,不许日方调查人员登岸。日舰见中国军民如此强硬,只好灰溜溜地驶离了北海。轰动一时的“九三事件”,以北海军民的团结抗日、取得胜利而告终。我看到,北海人的骨气,在新一代学生们有些稚气但炯炯有神的眼光里闪耀。

徜徉老街,我和爱人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老街边沿上的一组组青铜雕塑,诸如展现疍家渔歌文化的《咸水歌》《赶海归来》和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的《制陶工匠》、反映世界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于1903年在北海放映的《先睹为快》,以及《老街过客——齐白石》等,这些雕塑重现了北海百年老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栩栩如生,活灵毕现,让游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印象深刻。

老街漫长而不显促狭,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店招醒目招摇,摊主热情招呼。我们自在随意地出入骑楼里面的店铺,品评欣赏来自天南地北琳琅满目的货物,尤其是北海本地的特产,诸如海鲜、珍珠、小吃等。鼎盛时期的北海是华南一大商埠,当时的老街除了密布店铺商号外,还林立酒肆歌坊,每天上演各种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电影、粤剧、讲故事等。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础。至今,北海老街仍保存从诞生之初就以汇聚天下货物交易的形态存在,让游人走进一家家老字号,购买当地特产,品尝岭南美食,从中领略北海人独特的生活习俗、节日风俗、语言习惯等。唇齿留香之间,一个古老沧桑充满烟火气的北海城便印刻在记忆深处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