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勋亭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一条浸染英雄鲜血的道路,把我从川南高县导向了海口,前来拜谒家乡人民的优秀儿子。出生之地高县,就义之所海口,中间书写着一个革命者二十八年的绚丽青春、壮烈生涯。
海风习习,松柏肃穆,椰林静立。所有的敬仰尊崇,围绕着一个神圣伟岸、坚毅俊朗的英姿。目光炯炯,穿过风云激荡的岁月沧桑,依然灼热,充满对光明的不懈追求。
凝视中,一股灿烂的英气奔放而来,犹如这十一月依然热烈盎然的南国阳光,让我这个来自烈士家乡的后辈周身激奋,双眼潮湿,情不能抑。
三千里路云和月,九十多载风和雨。年年清明,当蜀南茶乡五十多万父老乡亲,站在南广河畔遥望呼唤您的时候,您听到了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乡音么?
李硕勋,四川高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早期进步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再一次诵读碑座上对您的评价,我心感骄傲,为之自豪。
此时,在海口,在琼山区勋亭路39号,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仰望烈士坚贞不屈的目光,我眼前幻化出壮烈的一幕:1931年8月,任广东军委书记的李硕勋到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不幸被捕。狱中,他不畏强暴,决不叛变投降。9月5日,双腿打残的李硕勋被敌人用箩筐抬到海口东校场,血溅黄沙,英勇就义。
我流泪了,我哽咽了,我心颤了。一个风华正茂、英姿勃发的伟岸身躯,怀着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对党的无限忠诚,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倒在了脚下这片土地上。昔日,这里黄沙漫漫,杂草丛生,烈士遗骨,不知所踪。惟有忠贞鲜血浸透,浩荡之气萦绕,成为后世凭吊铭记之所在。
蓝天白云,阳光正盛,幸福和安详沐浴着这座身处闹市的幽静别致的庭院。庭院外,车辆轻驶,行人缓履,海口人民把心目中最崇高的位置,给予了蜀南茶乡优秀的儿子。拜谒烈士,作为家乡后辈,我无上光荣,也无比自豪。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敬仰先烈,崇尚英雄,为自己,为家乡父老乡亲。海涛澎湃,椰林生辉。
二
一个四柱四角翘檐四面通敞的纪念亭,一座花岗岩石雕刻的烈士上半身塑像,道路两旁葱翠碧绿的松柏和四周亭亭玉立的椰树,构成了简约朴素、庄重肃穆的纪念地,一如李硕勋烈士出生入死、壮怀激烈的一生,襟怀坦荡,忠贞高洁。
纪念亭内,覆盖着一块漆黑色的正方体花岗岩。这是烈士倒下的地方,这是一个圣洁的所在。静穆、神圣、激昂、壮烈,穿越九十多载时光岁月,一幕血溅黄沙、慷慨悲歌的场景就在眼前展现——
一个昂然挺立的头颅,双眼闪烁着自信灿然的光芒;全身血迹斑斑,镣铐锁住的双手仰天挥舞,一声声呼喊出对理想赴汤蹈火、至死不渝的追求;因双腿打残只能蜷缩箩筐内的身躯奋力挺直,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毫无所惧,魁伟的形象永生天地间!
砰!一个伟岸的身躯倒下了,倒在了这片浸透烈士鲜血的荒郊野岭。海涛怒吼,椰林悲风。
生之灿烂,死之壮烈。立地为山岳,倒下为江河。追求人间正道,岂惜生命自由。仰读塑像碑座一侧镌刻的烈士就义前夕妻子赵君陶的百字遗言,正气激荡,千秋留存,“在前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字字泣血,句句含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爱妻爱子的深深眷恋,读之潸然泪下,肃然起敬。
伉俪情深,大道无悔。烈士牺牲后,妻子赵君陶按照烈士所嘱,含辛茹苦抚育遗孤李鹏,培养成了共和国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毕生致力于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一个教育专家。毕生追念,魂兮归来;相依相偎,告慰一生。烈士牺牲五十余载,终于迎来自己爱妻。凝视塑像后两块墓碑,见证一段人间千古爱情,让人百感交集,心生感佩。
无情未必真豪杰,情到深处见忠诚。烈士写给家人的信中说:“我的人生观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了!革命的步骤当怎样呢?第一是宣传,第二是组织,第三就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烈士深知远赴琼岛开展武装斗争,白色恐怖,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犹如龙潭虎穴,前途充满无限风险,但为党为国,义无反顾,毅然决然踏上漫漫征程。
喜看红日照天涯,椰海翻涌幸福潮。今天,烈士为之洒热血捐身躯而奋斗的事业已在琼岛遍地开花,处处莺歌燕舞、繁花似锦,人民生活富足、欢乐自由,城乡日新月异、繁荣富强。可以告慰烈士的是,家乡高县也走在了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先后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殊荣。
拜谒烈士,敬慕尊崇,随口而占,以表心迹。
高州男儿赴琼崖,
舍身取义献英华。
铮铮铁骨感天地,
眷眷深情恸梅花。
千秋遗章照汗青,
万倾碧波映光霞。
椰海有幸奠忠魂,
茶乡后辈思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