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湛卢文学》缘
——《湛卢文学》创刊四十周年巡礼
冯顺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提出了繁荣文艺与发展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在新时期之初,又明确提出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些都为调动作家和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积极性,激发文艺创作与生产的创造力,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与政策保障。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概要阐述党对文艺的新要求与新希望时,强调既抓住文艺的属性与规律等基本问题,又切近文艺的发展与走向,许多论述既钩玄提要,又深中肯綮,具有高度的思想引领性与现实针对性。在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与鼓舞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到社会生活深处和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各个题材领域都创作出了反映新时代、讴歌新生活的优秀作品,使得文艺领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迈向发展繁荣的新阶段。
《湛卢文学》作为松溪县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她之所以能坚守下来,这无疑是在松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几十年来办刊人与广大文学工作者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湛卢文学》可贵之处在于坚持扎根湛卢山下这片热土上,在这片土地上——我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松溪文学从萌芽开花、发展壮大、硕果成就……抚今追昔,百感交集,撰文以资存照。
我与《湛卢文学》刊物结下不解之缘可追溯到40年前。1984年春我从南平调到松溪县文化馆从事文学专业创作,半年后的一天下午,我接到县委宣传部电话,说县领导要找我谈话,于是我来到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两位领导首先让我汇报当前全县文学队伍与创作现况……领导听取后,部长说:县委很重视我县文化事业工作,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坚持党管文艺的原则。县委常委会已研究决定今年成立县文联,同时还要创办一个纯文学刊物……刊物是支撑文联的重要工作,是培养造就文化人才的平台,同时也是我县宣传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办文学期刊正中我下怀。1980年代初,我出自对文学创作的热衷,经常参加省市文化文联部门举办的文学采风创作和文学交流座谈会活动,曾两次有幸到《福建文学》杂志社由经验丰富的编辑老师手把手教我改稿——即将发表我的作品,同时还悉心指导我具体创作要领和如何排版、校对等编辑体例,受益匪浅,心存感念《福建文学》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在南平工作那几年,我还时常抽空参与协助《南平文学》的组稿、编辑工作,积累了一点办刊经验……接着两位领导让我谈谈成立文联和办刊事宜有哪些建议。我说:当前正值解放思想、文艺复兴的最佳时期,全国各地市(地区)县(区)文联纷纷恢复或成立起来,县级文学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湛卢是松溪的地标,最能体现松溪历史文化底蕴,刊名取《湛卢文学》,一年办成四期季刊,成立《湛卢文学》编委会。至于组稿、编辑、校对等具体工作由我来做……领导听后当即拍板,指示我抓紧筹办刊物工作,同时配合宣传部筹备成立县文联工作事宜。
承蒙县领导、文化界前辈和文友们的信任,推举我担任《湛卢文学》主编,于是我马不停蹄地开展组织全县作者座谈会、约稿、组稿、编辑、排版、校对等事无巨细的繁复工作,同时还到省出版署争取到内刊号。不到三个月时间,于1985年初《湛卢文学》第一期创刊号面世。刊物出版后第二个月县文联成立了,数月后我正式调入文联,一干就是几十年(其间两年借用在《福建文学》杂志社),直到退休。
从此,松溪县有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平台,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湛卢文学》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创作发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引起省市文学界的关注。通过《湛卢文学》为契机,几年间与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文学》杂志社、省文学院、南平市文联多次联合举办湛卢文学创作交流会、名家讲座、文学作品研讨会、改稿会,走访采风等活动。应邀前来讲座的有著名作家许怀中、蔡其矫、朱谷忠、陈章武、王炳根、哈雷、施晓宇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重点培养、推介我县多位具有文学创作潜力的作者,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准。短短几年间有二十多位作者的作品在省市乃至国家级报刊发表近百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电视连续剧剧本等。出版了乡淙散文集的《树神祭》,徐肖剑的诗集《书剑吟》,林文志散文集《湛卢吟》,杨新洪散文集《苹果绿》,冯顺志诗集《湛卢书魂》、小说集《磨砺》、电视连续剧本《神剑湛卢》,郭义清诗集《漂泊的乡情》,李烈青散文集《乡村纪实》等。1980年代末至2000年中期,我县作者陆续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他们是乡淙、徐肖剑、金文钦、林文志、皎剑、杨新洪、郭义清、冯小茶等;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皎剑的两篇短篇小说连续转载在《小说月报》上……
几十年来《湛卢文学》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培养了一批文学骨干,他们是郭义清、皎剑、潘剑才、李烈青、潘黎明、葛加禄、冯小茶、叶国宝、游晓辉、游虹、陈辉、吴衍连、毛德远、范志雄、陈全德、江文新、吴长有、许亮生、李小弟、刘华、王海、吴惠兰、江静、麦子、艾瑞青、曾凌颂、龙小妹、徐海榕、曹长美、杨恭仁、何文霖、吴飚、黄丰文、施爱平、沈晓梅、赖金爱、叶东、李世靖、艾盛涵、刘丹、袁瑛、丁丁、朱儿、吴雯琳等。从中走出一批作家,成为当今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创作中坚,他们是柳良栋、杨新洪、孟国楚、郭义清、皎剑、冯小茶、葛加禄、叶木青等。进入21世纪,松溪文学创作又进入一个高峰期。出版了由哈雷、朱谷忠、陆旭光、潘黎明、冯顺志、江文新主编文化散文集《松溪颂》《湛卢风情》《湛卢松溪》《映像松溪》《情满松溪画满川》等7部。近年由郭义清主编的散文集《湛卢》《诗意松溪》等6部。个人文学专集出版也有新的突破,出版发行了冯顺志散文随笔集《生命无极》、长篇纪实文学《又一村》、历史散文集《千年人文渊薮》等多部,郭义清乡土散文集《乡情如梦》、文化散文集《村庄记忆》,冯小茶的长篇小说《时光静好许我爱你》《闫小姐不嫁了》等多部,毛德远系列悬疑长篇小说《重案一号》等。
改革开放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获得权威性文学奖项的松溪籍(或在松溪工作期间)的作家先后有柳良栋、孟国楚、乡淙、皎剑、杨新洪、冯顺志、郭义清、王海、江静、葛加禄、潘黎明、冯小茶、游虹、毛德远、游晓辉、吴衍连、艾盛涵等,分别获《人民文学》优秀奖、福建省文学优秀奖、省市文艺百花文学奖、云南省文学优秀奖等,网络写手毛德远自2000年初弃商从文回到松溪专心网络悬疑小说写作,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百万字小说。现有中国作协会员2名,中国民协会员2名,福建省作协会员10名,福建省民协会员8名,南平市作协会员30名。
《湛卢文学》通过多年的努力,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于是有了海内外著名作家不吝赐稿的支持,他们是许怀中、蔡其矫、张南帆、舒婷、顾城、张建光、王宏甲、杨海蒂、朱以撒、林那北、郑宏志、哈雷、朱谷忠、王炳根、王性初(美籍华人)、施群(美籍华人)、古月(台湾)等,他们的作品无疑给《湛卢文学》增添光彩、蓬荜生辉。
时光荏苒,弹指间四十年即将过去了。我们没有停顿四季轮回的脚步,行走在灵动生机的春天里。初春的暖风拂面而来,新的希望与机遇也迎向我们。在温暖的阳光里捧着读一本本南平市各地文联主办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学期刊,我听到了落花撞击时间的应答声,看到了小草树木婀娜多姿地伸展腰肢的身影,但最触动我心灵的是——每期《湛卢文学》那一组组颤动着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主旋律,品味着一篇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优美作品。
松溪,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我县作者持之以恒深入挖掘悠久历史文化,深入系统地对特色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利用,对于推进松溪文化建设,提高松溪知名度,加快松溪发展形成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
水有源,木有本,文化有根;只有源远才能流长,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历史文化之根,是较之其他文化扎在土壤中最深的根,萃取精华。四十年来,《湛卢文学》对湛卢文化的研究整理、挖掘利用、发展光大,对培植、推介湛卢文化品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湛卢文学》促使外界对松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风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湛卢文学》长期以来拥有一批老中青创作队伍,他们默默地在文学园地耕耘,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做出无私的奉献。《湛卢文学》栏目丰富,各类文学体裁众多,在全省县级文学刊物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县委县、县政府的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与广大文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四十年《湛卢文学》共编辑出版一百多期,创作发表了各类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体裁——长篇小说连载、中短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名家之页、特别推荐、湛卢文化谭论、朱子文化、湛卢星空、湛卢诗歌村专辑等5000多篇(部、首)作品,曾被福建省及南平市新闻出版部门评为地方内部优秀期刊。《湛卢文学》还不遗余力地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民俗、民间文化,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2013年《湛卢文学》改为双月刊,为了充实编辑力量,从学校教师队伍中借调一位工作勤恳、创作水平较高的吴衍连女士担任责编、副主编。2019年夏我光荣退休,辞去《湛卢文学》主编职务,2019年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郭义清履新县文联主席,2020年初任《湛卢文学》主编,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又进行一次改版,增厚刊物页码。自1985年创刊到2013年和2020年两次改版后的《湛卢文学》,但办刊宗旨始终不变,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湛卢文学》始终保持立足本地,团结当地与闽北范围内的广大文学爱好者,面向八闽,辐射全国。积极扶持文学新人,始终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一如既往地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提倡创作风格多样化。成为一本雅俗共赏而又具有浓厚文学性的期刊,不断增强时代性、文学性、史学性、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松溪人民奉献精神食粮。
当下文学距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文学不应成为我们主流生活的附属品。文学,不应失去它应有的高度和重量,不应丧失它应有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感。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人开始重新关注起文学。我相信这种关注度将是持久的,希望这种关注成为文学繁荣的新起点,回归到文学的本位。莫言表示自己“我是为老百姓写作的”“……扎根生活,我的作品是从土地长出来的。”“沉淀的内心,将笔墨根植社会现实,创造出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是的,文学是通向心灵世界的一条捷径,选择文学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有情趣、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文学不是一种运动,阅读也不是一种强制,享受文学审美是一种情致,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态度。有文学情结的人不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但会是离幸福最近的人。
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朝着地方特色的办刊方向发展,传递文明之光,讲好松溪故事,讲好闽北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
祝《湛卢文学》越办越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青春永驻。
附《湛卢文学》编委会成员:
1985年—1990年
主编:冯顺志
编委:金文钦 柳良栋 林东铭 黄秉灿 孟国楚 常顺根 吴懿 叶国宝 何文霖 陈明通
1991年—1992年
主编:何文霖
1993年—2019年8月
主编:冯顺志
副主编:郭义清 陈仁忠 游晓辉
编辑部主任:吴衍连
编委会:冯顺志 郭义清 陈仁忠 游晓辉 毛德远 许亮声 吴衍连
2019年10月—2019年12月
主编:游虹
副主编:郭义清 陈仁忠 游晓辉
2020年—2024年6月
主编:郭义清
副主编: 潘黎明 吴衍连 毛德远 游晓辉
2024年7月—
主编:郭义清
副主编: 潘黎明 吴衍连 毛德远 游晓辉 游虹
编辑部主任:吴衍连
编委:郭义清 潘黎明 毛德远 吴衍连 游晓辉 游虹 艾盛涵 吴长有 袁瑛 吴惠兰 黄梦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