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叶文雄
选择,无时不在;选择,伴随着人的一生;选择,决定人生轨迹。
早上起床,你会选择穿哪套衣服;一日三餐,你会选择用什么食材慰劳肚子;出了家门,你会选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今天的什么事情上。不知英国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全世界每一个人的一生平均有三次改变人生的重大选择机会。其实不用哲人说,我们平常人也知道一生当中有不少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选择有三次,即求知,择业,择偶。三项选择,影响一生。
首先是求知。中华民族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求知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在学堂里跟着老师学课本知识;二是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立业本领,即吃饭手艺。学课本知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想通过科考获取功名,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激励着多少读书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不止。拜师学艺的学徒,学一门好手艺可以安家立业,从此吃穿不愁。古代“师傅”也称“师父”,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为男子未成年前,在家“吃爹饭,穿娘衣”成为理所当然,跟着师傅学艺,学成之后靠手艺吃饭,这碗饭却是师傅给的,所以就把“师傅”称作“师父”,从此师徒情谊伴随一生,这既是感恩的表现,也演绎着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人世间美好故事。
现在的人求知简单了,就是求学,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在学校里度过。但其实在校也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即选择学校,择校不同不仅仅是环境的不同,距离家门口远近不同,更重要的是师资不同、求学氛围不同、求知欲望或动力不同、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不同等等,各种不同也就产生了自身获取知识储备量和知识质量的不同以及将来上哪所大学等一系列不同,这就是教育资源问题。这一抉择将影响人生的一系列选择。读书虽不是唯一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俗语说“欺老不欺小”,老了,望一眼就能看到尽头,而小孩,通过求学求知存在无限成长的空间、不可预计的可能,这就是求知求学的魅力所在。
其次是择业。坊间有一句“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前面一句就是择业问题。现在人不满意的职业可以跳槽,但跳槽多了,就连老板也厌烦。择一业精一业才是最佳选择!在懵懂的年纪里择未来人生从事哪一行哪一业,确实是最大的困惑,除非有祖传的职业一脉相传,否则一般人在择业时都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有的人择一业丢一业,就像猴子摘桃似的,择过来择过去,转眼间大好年华在选择中消失殆尽,回过头来不知哪一业适合自己,光阴虚度,一事无成。一拖二懒三丢是择业的大忌。
择业要有执着、专心、痴迷的精神。择一业终其一生,会越做越顺手,精益求精,长此以往,修炼成业内高手或专家,既巩固了经济基础,又获得社会地位。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级别的专业人士,需要时间、精力和钻研精神去培育,要经得起寂寞,耐得住诱惑,吃得了个中苦,悟得了内在精华,方可逐级上位,最终登上巅峰,用顶尖的手艺拿稳行业内“金饭碗”,何愁“天下谁人不识君”。即使无法成为业内高手,只要坚持不懈,付出更多努力,认真做好手头上的事,也会比身边同行人更优秀而赢得名声,个人的名声就是个人的品牌、标签或名片。
最后说择偶。俗话说“娶不好,戴手镣”,这是指结婚对象没选好,一辈子吵架没完没了,这里一般是提醒男人要慎重选择结婚对象。当然,女士也一样,北宋宰相吕蒙正在《劝世章》文中说道:“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说的就是女人的择偶问题。只是老前辈把原因归结于命中八字,归结于“时也,运也,命也”,是典型的宿命论,并不可取。当代人可以不认可,但不可以不慎重。其实,三观合,日子再艰难也和睦;三观不合,纵使拥有万贯家财也难得片刻安宁。
三项选择相依相存,举足轻重的却是求知这一项,因为那是立身立业立世的真本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因选择而产生的一系列故事。除了出生无法选择,就是死亡也逃避不了选择,当走完了人生路,后辈也会认真选择长眠之地。因此,所有的人都回避不了选择,选择伴随着我们一生一世,伴随始终,但有小事随本意,大事须谨慎的原则。
重视选择吧,因为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今生,今年,今月,今日你选择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