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晓舟的头像

赵晓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7
分享

父亲的眼泪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曾固执地认为,男子汉轻易不落泪乃铁律,而父亲,无疑是这条铁律的坚定践行者。自幼时起,无论遭遇何种风雨,面对怎样的生活挑战,父亲的眼眶始终坚如磐石,未曾有过丝毫湿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平时行事也更加耐心和细致,于是有了新的发现,儿时的记忆和印象是如此幼稚和脆弱。

我的父亲虽已过世,但他在世时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慈祥和蔼。即使到了暮年,他依然身姿矫健,宛如一棵饱经风霜却依旧挺拔的松树。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户县一中,曾从事商贸工作,后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农村劳动,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在他近九十年的岁月中,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亲历了社会主义建设,见证了改革开放,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期间,先后担任过会计、生产队长、重大工程突击队长等职务。50年代大炼钢铁、60年代修筑公路、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80年代发展经济,总之,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平凡的老人,他把自己艰辛但自强的一生写在了西康公路、陇海复线、0702工程、宝鸡峡水库、太平河岸、秦渡田畔,也把自己对儿女、子孙和亲朋好友的大爱及无私付出,深深融进了后辈心里。在过往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运动中,他饱经风霜,历尽磨难,但也经受了生活的考验。

改革开放为他带来了重生,首先在政治上实现了平等,随后在经济上获得了收益。他与众多中国老百姓一样,欢欣鼓舞,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历史在他即将谢幕之时,再次赋予了他展现自我、发挥个人优势的机遇。在那之后的岁月里,他与我的母亲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再次支撑起了家庭的重担。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不仅偿还了过去的债务,还为子女们建造了新居,家庭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般节节高升,恰似顺梢吃甘蔗般甜上加甜。幸福的生活正向他招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的突然离世使一向乐观坚强的父亲瞬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随之而来的是极度的痛苦和沉默。在煎熬中度日如年,父亲的白发日益增多。那一段时间,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夜晚十一点熄灯,不是翻这个,就是找那个,似乎在寻觅着什么。直到母亲逝世百日之后,我们仍然无法得知他心中的所思所想。无论我们如何安慰父亲,他总是沉默寡言,心不在焉。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日清晨,父亲突然失踪。经过多方打听和搜寻,我终于得知他独自一人,悄然前往与他相伴四十余载的妻子的墓地,送去一把雨伞。当我急匆匆地抵达墓地时,只见父亲在狂风暴雨中跪在母亲的墓前,悲痛欲绝地哭泣,他带来的那把雨伞,承载着他们深厚情感的雨伞,插在了母亲的墓碑上。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我情不自禁地冲上前去,紧紧拥抱着父亲的肩膀,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我的父母彼此恩爱,每逢雨雪交加的日子,无论谁在外面,另一个人总会送去雨伞,这正是他们相互承诺的体现。尽管时光荏苒,往事如烟,但父亲在母亲墓前流下的泪水,却永远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中。这把雨伞,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物品,它见证了他们一生的相濡以沫,见证了他们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父亲的这一举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深厚情感。即使母亲已经离世,父亲依然以这种方式,表达着他对她的思念和爱恋,这份情感的力量,让我对父母更加怀念与敬重。

父亲的眼泪,宛如时光的见证者,静默地传递着爱的讯息,深刻地镌刻于我的生命之中,成为我无法抹去的记忆。这些泪水,展现了即便外表再刚强,内心亦存有一份真挚情感与深沉爱意。父亲的眼泪,如同一面明澈的镜子,映照出他一生的坚持与不屈,以及对子女深沉的爱。每当我面临生活中的艰难挑战,父亲的眼泪总是提醒我,要坚持不屈,勇敢面对,无惧困难。父亲的眼泪,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缅怀,也是对已故母亲的无尽思念,更是对我们子女的教诲与启迪。它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即便是最坚强的人,在面对至亲的离世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父亲的眼泪教会了我,如何在保持坚强的同时,也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去珍惜和爱护周围的每一个人。父亲的泪水,成为了我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如同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路,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