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02
分享

又一个好人走了——悼郭端辉老师

国庆期间,一个朋友来电,说他文革期间因一桩冤案的遗患而导致目前退休工资偏低,要我帮忙想到有关部门咨询或申诉以求落实政策云云,我说我最近较忙,等我忙过这一阵带他去有关部门咨询。今天,我带他去找有关部门的朋友,后与另一朋友三人去吃饭,饭后又在另一朋友处喝茶。闲聊中,骤然听到我的朋友郭端辉在不久前已离世了。我不相信,因为不久前端辉还给我来电——查了电话记录是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十六时五十八分,说近来较忙没回曲溪去住——他曲溪有一套新居,说等稍闲一旦回曲溪马上打电话叫我过去暢谈。我惊诧中马上电询另一朋友,他证实此讯息无误。

十几天前,我曾在一封信中提到死的问题:

现代人是最脆弱的,虽然现代科技最发达,药品最先进,这同样改变不了现代人是最脆弱这个结果。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死人,也每时每刻都在杀人。有形的,无形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未死的人,借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的一句话: 时刻准备着……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死神都可降临任何一个人。

我从没听说过郭端辉的身体有任何问题,况他本人又是一名医生,又正处年富力强的时候——五十几岁,近年来他家庭中又喜事连连,怎么会突然离世呢?

郭端辉的职业是中学教师,但他自学自考中医,持有开药的处方权。他的处方颇有口碑。见面时他与我把过脉,断我的身体素质如何如何,我认为是中肯的。我根据他的望闻问切,有意识地调整一些食物,即以食物矫正身体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我认为是起到主动和积极的作用的。郭端辉与我虽都是中学教师,但我们各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镇,后来又各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区。我们的认识是他来找我。他同校的一个爱好文学的同事蔡德发老师叫我推荐其加入市作家协会,我送了德发一些我的拙著。大概他从德发那里了解了我的一些情况,所以叫德发带他来找我,我们就这样结识了。

他为什么要主动来结识我?他主动来结识我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个答案: 惺惺相惜。因为我与他比,只是懂点文学,而文学,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他又非文学爱好者。而他的中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却大有用武之地。事实是: 我自与他结识,他不但常为我义诊,也为我的家人,也为我的朋友义诊——好像是二零一零至一一年间,我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小汤改稿,她当时身体有慢性病,久治而未见效,我劝她改用中医,于是电召端辉来为她把脉诊断开方。端辉召之即来往来奔波也是分文不取的义诊。我去访他,他还要请我吃饭,而且偶尔还会送我茶叶香焑。我还从未请他吃过饭,也从未送过他什么东西。说些空洞理论我倒还是有的。总之,这是一个好人,当教师,授人以知识,当医生,救人之身体,都是积德行善,做好事。

回家后,再次打电话从德发那里了解: 端辉死于心脏病,离世已近一月,也就是他给我最后那个电话的十几天后就走了。原来他有高血压,因血管破裂而亡!

唉!又一个好人走了!我也失去了一个好友。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三日夜草于三五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