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脚步深深浅浅,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岁月苍老了容颜,失去了儿时的撒欢。淡然回望,花开花落,自是清欢,自是悠然,自是情深无限……
犹记得小时候的元宵节,也就是过正月十五,从吃完清起来饭(早饭),大人们就开始忙碌。俺娘说:“快点吃,就等你去你大娘家的红芋窖子里扒辣萝卜呢,你个头小得劲进出。”我抬起头笑眯眯地说:“能不能再扒点俺大娘家的红芋,你给俺们做的汤圆里面别都放山楂糕,太酸了。弄一点红芋块和白糖包里面,一起放锅里烀熟了,肯定又香又甜。”俺娘拉下头上顶着的毛巾擦了擦眼睛说:“咱家算成的红芋,就在东湖窖子里,非扒你大娘家的干啥,他们家的红芋得留着烀了喂猪呢。再说,那汤圆馅子也不能放红芋块,那一烀可好了,米粉面子能粘一锅,真是乱弹琴。吃饱了擦擦嘴巴,赶快下红芋窖子里扒几块辣萝卜出来,等着弄包子馅呢。”我不紧不慢的说:“那不是有你嗮的萝卜樱吗,你说是留着正月十五包蕨子(菜包子)的,咋还要去扒辣萝卜?把我的晃年新褂子弄脏了咋弄!”俺娘也不是生气,她就是觉得我磨磨唧唧的挺烦人,就提高嗓门说:“你爸说给你们几个小馋猫包两锅子萝卜肉加细粉(粉丝)的,再包两锅子干菜的,放点猪油和辣椒面在里面,我们大人吃。把你的新褂子脱掉,换上我的旧棉袄再下去,你倒是快点呀,小祖宗!”我把碗一推,就回堂屋换上俺娘的旧棉袄,挎着个粪机子(用藤条编织的),往家后俺大娘家红芋窖子里扒辣萝卜了。虽然是数九严寒天,但是,红芋窖子里面暖和的很,就是味道不好闻,我在里面暖暖手,就开始用小铲子把盖在萝卜上面的一层沙土,轻轻地扒开,萝卜是下窖子时间上下棑好垒起来的,我就从上往下按顺序拿了往红芋窖口外面扔。俺大娘应该是听到动静了,就端着饭碗过来了,她伸头看是我,俺大娘叹口气笑呵呵的说:“真是七岁八岁狗都嫌,你跑那里面玩啥!”我嘴一噘,非常生气的说:“俺大娘,你说的啥,你没看见吗?俺娘叫我来扒俺家放这里的辣萝卜的。”俺大娘“噗嗤”一笑说:“哦,那你来了得喊我一声呀,不然,你是滑下去的对吧,那你咋爬上来呢?还怪能孩来,自己就把红芋窖子门打开了。够了,别再扒了,来,我拉你上来吧。”
“咚咚咚,咚咚咚!”俺娘一直都在锅屋里剁馅子、和发面。“叮铃铃,叮铃铃!”还没到晌午,俺爸就骑着洋车子(自行车)回来了,远远的就按铃铛,我们就开始往门外跑着迎他。俺爸买了好多东西,把洋车子(自行车)的前后都给挂满了。车子还没停好站稳,俺哥就迫不及待地把装花炮的蛇皮口袋抱了下来。俺爸把给我买的灯笼挂车把上的,我就轻悄悄地把它摘了下来,大白天的,我就挑着个纸灯笼满院子跑,俺爸开始喊我:“给你把这一把蜡烛送堂屋去,留你晚上点灯笼用,别挑着跑了,回头剐到哪里了,烂了,晚上就没办法点了。”我就嗔怪的问他:“你咋不给我买去年那样的带电池的灯笼呀,那样的不能烧着,也不能剐烂。”俺爸手里还拎着东西呢,就慌忙解释说:“我没来得及去街上逛着买,矿门口就一家商店开着门,我是从那里买花炮时间给你买的,他们没进带电池的灯笼。赶明年,一定带着你一起去街上咱捡样的买,好不?”俺娘从锅屋出来接过俺爸手里拎的东西,笑呵呵的说:“就你会惯孩子,她要天上的云彩,你买得着吗!”俺爸不服气的说:“呵呵,人家能够得着,我就能买得着!快把米粉打开晾凉,单放一边,别和面粉参一起了,一会包汤圆用。还有那山楂糕,你包的时间切成小小的块,给白糖留点空,只包山楂糕进去孩子们都嫌酸,我也觉得口感不好 。”俺娘胸有成竹似的说:“放心,我给咱婶子都说好过了,如果你忘了买白糖就先用他家的。你去喝口水歇一会儿吧,一会让孩子们去老院咱娘那看看做好饭了吗,做好了喊你一起,咱再去吃一顿饭,明个(明天)孩子们就开学了,节也过完了,咱也该在自家正式的开火烧饭了。”
说白了,年只是一个字,元宵节也只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字词,人们你来我往寄予美好的憧憬。要说我奶奶家老亲戚真是一个字:多!我有五个姨奶奶、俩个舅姥、四个姑奶奶,和很多婊叔、婊大爷、婊姑姑。奶奶家堂屋西间整齐的摆放着羊角蜜、三刀子、芝麻片、麻饼、桃酥、云片糕、芙蓉酥、单晶冰糖……满满当当的一间屋,都是来俺奶家走亲戚的人拿的礼物。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节日的喜庆从吃晌午饭时的鞭炮声中渲染开来!吃饭时间,俺奶奶站在餐桌旁,手里拿着把盛饭的大勺子,指指点点的说:“今个(今天)是正月十五,我吃完饭就烧锅把剩下的整鸡、整肉给烀了,再把剩下的腌的鱼给炸了,过了今个(今天)节就过完了,你们都来拿点回去。这一年才开头,你们都要好好的干,在家的要看着孩子们好好学习。亲戚也都走完了,那剩下的果子,吃完饭都分点回去,给孩子们吃。”俺爷爷笑呵呵的附和着:“对,都拿走,拿回去给孩子们吃。”“不要,不要,留着您和俺大大(爸爸)吃。”俺娘和几个婶子都还在那里客气着,饭还没吃完呢,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心急火燎地跑那间屋里又是拿又是抱。俺爸和几个叔叔坐在饭桌前局外人似的,在捂着嘴笑。也许,所谓的幸福生活,无非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一家人的满脸笑容,无关贫富、无关世俗、无关地老天荒、只要在一起。
“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要说最有节日气氛的地方在哪里?那就到俺们村口的小卖部看看,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在那里挤进挤出,热闹非凡。我们买小擦炮、小摔炮、地老鼠、起舞子(烟花的一种),买了后,几个小伙伴一起前呼后拥着,就在小卖部门前的空地上放了。放完了,再回头去买,再放。靠墙边上蹲着晒太阳的老人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像是我们专门来放给他们看似的,都是满脸幸福的样子,整个下午,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节日欢乐的笑容。
“啪!” “啪!”“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叽牛!”“叽牛!”鞭炮声、花炮声此起彼伏,轰轰隆隆,仿佛整个村庄都笑得浑身颤动。尽管第二天就要开学了,可是,没有一个人买本子、橡皮、小刀啥的,也不知道放寒假时背回来的书包跑哪里去了。我们的乡村民办教师和大人们也都只顾着和面蒸灯,包汤圆、包蕨子(包子),他们应该是遵循着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天才刚刚暗下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点灯笼、放烟花,但是,俺爸说得先在家里点燃面灯,才能挑花灯出去玩。俺娘正在忙着给蒸熟、冷凉了的各式各样的面灯里面倒香油,把火柴杆头缠上棉花做灯芯,给灯芯上粘一点香油,再把火柴杆插在面灯里面,挨个的给点着火,只见她自己先给锅台上放一个,说是给灶老爷的;才接着安排我们把苍龙灯放盛粮食的沙缸上、把鸡窝灯放鸡圈门口、把猪窝灯、牛槽灯、大雁灯……都必须各就各位。我们姊妹几个说着笑着晃晃悠悠的端着面灯,都按部就班了,我们才松口气似的,转身去挑自己的花灯,拿白天没敢放的“大型”花炮,直奔小伙伴聚集的南场。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仿佛以炮声为令,各家各户把刚刚蒸熟的热气腾腾的蕨子(包子)、和用冰糖、橘子或者苹果一起熬汤下的汤圆都端上桌,该吃晚饭了。“快回家吃饭了,吃完饭再出来玩。”大人们错落有致的喊着,可是我们小孩子根本就顾不上在家坐着吃,匆匆忙忙地跑回家,单盛一个汤圆放碗里,迫不及待地要一口把它吃掉,却被烫的舌头疼,赶快吹吹汤圆汤喝一口抚慰一下,拿着个热包子挑着灯笼又出门了。有几个广场那么大的南场,被挑着灯笼的孩子们、端着面灯的大人们,和各家各户拿到那里放着的烟花,给照的灯火通明。大人们互相比照着谁家蒸的面灯俊秀,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的花灯最好看,小伙伴们围在一起放着小花炮,欣喜若狂的看着叔叔、大爷和大哥哥们放着直冲云霄的烟花,整个村子的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祥和氛围中,真是其乐融融。想来,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是在当下。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三餐四季、家人闲坐、幸福安康、灯火可亲,便是人间好光景。
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星光普照,圆圆今宵,值此元宵节到来的日子,祝福您全家和和美美,生活有滋有味,元宵节快乐,快乐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