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四祖寺
周火雄
最动人的该是西山的烟火气。麻糖、花生、瓜子一溜儿摆在路旁,迷乱了路人的眼。小贩的热情断然挡不住。她们端着捧着馋嘴的小吃食围拢着你,甚至拉着拽着你不让你走动,那架势,你不买一样两样是断然不让你走开。也有冷峻的,分明还是元代的样子,青砖、黛瓦、条石的堆砌,一脚跨在溪流上。廊桥,这是廊桥的样子。廊桥又叫灵润桥,是寺院为了方便弟子们出行而修建的。每当雨季来临,桥下溪水潺潺,仿佛在演奏美妙的乐章,音调空灵回荡,悠远清脆。
古旧的石板路透着岁月的质感,仿佛每一步都能踏响历史的跫音。
树叶沙沙,那是谁唱响古老的梵唱。恍惚间,那棵闻名遐迩的插柏还在那里,在那里屹立成传奇。
1300年风雨洗礼,古老的柏树身姿挺拔,气势非凡。树皮粗糙,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仿佛在诉说四祖大师的往昔。倒插成景,这般神奇的来历,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抬头仰望,插柏枝叶繁茂,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这片土地撑起一片清凉。
久远的古建筑是一幅幅厚重的画页。黄梅四祖寺,彷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间。这山林是西山。四祖寺不仅是佛教禅宗的重要祖庭,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殿堂。踏入这片圣地,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充满禅意与故事的世界。
四祖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坐落于黄梅县城西北十五公里的西山之中。这里群山环抱,双峰对峙,溪流潺潺,景色宜人。史书这样记载它:四祖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由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亲手创建。道信大师俗姓司马,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至蕲州广济(今湖北武穴)。他自幼聪慧,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时,道信大师前往黄梅县东北的破额山(今双峰山),拜谒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僧璨大师的悉心教导下,道信大师潜心修行,最终领悟了佛法的真谛,继承了禅宗衣钵,成为禅宗四祖。
道信大师在双峰山开创了“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将禅宗修行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他带领弟子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这种修行方式不仅解决了寺院的生存,更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信大师广收门徒,使禅宗在黄梅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四祖寺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山门。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寺的悠久历史。穿过重重殿堂,只觉得这座古寺幽深庄严。高大的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四大天王等佛像,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众。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威风凛凛,守护着寺院的安宁。
走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四祖寺的核心建筑,也是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佛像高大庄严,慈悲祥和。殿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四祖寺还有许多景点,如祖师殿、伽蓝殿、藏经楼、灵润桥等。祖师殿内供奉着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的塑像,塑像神态安详,目光深邃,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他的修行故事。伽蓝殿内供奉着伽蓝菩萨像,伽蓝菩萨是佛教寺院的守护神。藏经楼内收藏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物,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祖寺的山林之间,分布着历代高僧的墓塔。这些墓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是四祖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四祖道信大师的真身塔——毗卢塔。毗卢塔建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佛塔。塔高1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正方形,边长10米,塔身呈八角形,每层塔檐均用青砖叠涩砌成。毗卢塔造型庄重,结构严谨,是我国唐代佛塔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行走在寺庙的石板路上,心是静的。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一份宁静与祥和。鸟鸣仿佛珠子洒落草地,清新而愉悦。古寺中,随处是花草,是画廊,行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疲惫。
曲径通幽。每一座建筑,每一尊佛像,每一片山林,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四祖寺的历史与文化,传递着禅的智慧与力量,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启示。
四祖寺的春天是从钟声里醒来的。钟声悠悠,穿过新抽的柳条,掠过解冻的小溪,惊醒了山坡上打盹的野花。我踏着朝霞拾级而上,石阶上沾着湿润的雾气,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云端。
禅堂里传来诵经声,与檐角的风铃交织。我站在廊下,看几只蜜蜂在花间忙碌。它们不懂禅意,却懂得在春天采撷芬芳。一只蝴蝶停在经幡上,翅膀轻轻翕动,仿佛在聆听梵音。
这时候,后山的茶园该返青了吧。采茶的僧人不久就会戴着斗笠,手指在茶丛间跳跃,他们彷如弹奏一曲无声的乐章。茶香与檀香在空气中交融,氤氲成一片禅境。我想起大师的偈语:“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满山的春色,不正是因果的显现么?
在山上留连,沾染一身花草的气息。夕阳西下,钟声又起。归鸟掠过寺院的金顶,留下一串清脆的啼鸣。我们站在山门前回望,暮色中的四祖寺宛如一幅水墨,淡雅而深邃。
沿着山路下山,身后是千年古刹,前方是万家灯火。月光洒在路上,像铺了一条银色的丝带。这一刻,忽然明白:禅不在远,在这一花一叶间;道不在深,在这平常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