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一头“野马”
在人工智能(AI)的时代,文学作品创作的书写软件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传统台式电脑上的文字编辑软件,进化为智能手机上的AI应用程序。
这种变化,犹如一场来势汹汹的文学风暴,排山倒海般,转瞬之间便将文学创作的整个生态搅得天翻地覆。
作为一名热爱文学作品的业余创作者,怀着对新工具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AI写作的探索之旅。
当我将一部构思中的小说所有素材——那如同珍藏在心底的神秘宝藏,满心期待地“喂”给AI时,心中满是对它高超算法能力的笃信,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完美的作品在AI的加持、精雕细琢下快速成型。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水,无情地浇灭了我初时的热情。
AI更像一头桀骜不驯的“野马”,看似温顺地驮着“零基础”的普通人,能够顺利、轻松地跨越文学创作的崇山峻岭。但一旦踏上旅程,骑手便惊讶地发现:AI虽表面听从指挥,实则却按自己的逻辑和节奏前行,它带着骑手在数据的旷野中四处游荡、乱逛,最后离最初设定的目的地越来越远,让人沮丧。
AI在广袤的大数据草原上放养长大,早已习惯了自由地驰骋。它凭借强大的算法能力,能够快速搜集、整理信息,拼凑出看似完整却缺乏灵魂的篇章。
它的高效,如同一条文字工业生产线,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标准化作品,让那些坚持传统写作方式的作者,备感竞争压力,面临着被彻底挤出赛场的危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一代人类创作者将在这场AI浪潮冲击下就此沉沦。在创作者心中,写作的主导权如同最后的底线,绝不会轻易拱手相让。我们仍然坚守着那份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以倔强的姿态,将创作的缰绳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努力去驯服AI这头“野马”,让它成长为社会主义文学建设事业新长征中的良驹、骏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