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塑造着自己。
作者认为,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自由行使的选择权越多,他/她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就越高,获得的社会尊重和自尊就越多,距离‘美好生活’的理想也越近……
然而,现实是只有少数人因工作而确定身份,他们其他的生活追求都可以基于它来规划和安排。而大多数人遗失或者遗弃的身份,特别是如今流行‘灵活’的概念所传递出来的是——“没有任何规则的雇佣和解雇,甚至单方面就可以更改规则”。在此之外,他们能够选择的少之又少。那些游离不定的人或群体,渐渐失去自己的呼喊声,以至失去呼喊的欲望。他们被遗忘,被抛弃,从语言中、调查中、统计中、表格中……即使有人关注到、替他们发声,一阵风后,终归寂静。
布尔迪厄写道:临时雇佣制深刻影响了饱受其苦的人,通过把人们的未来变得更不确定,它制止了所有的理性预期,尤其熄灭了人们对未来的基本信念和希望。然而,人们需要这种信念和希望来反抗目前这个最无法忍受的现状。
那些勤奋、奉献、忠诚、使命感的劝诫,而这些劝诫又有多少是出自别无选择的人。他们呵斥,呵斥丢失身份的人,是懒惰、是不努力、是不自律、是不善于抓住机会、是道德沦丧……可他们中一些人也被如此灌输:你要成为消费者,才能再拥有其他身份。作者提到,消费不仅是成功的标志,更是是赢得公众掌声和名誉的捷径。满足就意味着停滞。去激发自己的欲望,去喜新厌旧,去占有、去更换……
西布鲁克谈到:穷人和富人并非生存于相互独立的文化中。他们只能生活再同一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是为有钱人的利益设计的。穷人的贫困,不但因为经济增长而加剧,也因为经济衰退停滞而加剧。
各国家、社会存在期间的大部分任务,是制定规范,维持秩序。“他们可以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是正在捍卫法律,正在守护社会的高尚价值和标准。”这把对准社会的尖刀,剔除了那些“违反秩序”、“不合规范”的人或群体,分离、驱逐、流放他们。在驱逐者看来,这些人失去了位置,他们不需要对被驱逐者承担道德上的义务,把剥夺的故事,改写为自甘堕落的故事。从此,这些人生活在影子里,在社会中隐形了。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这些被驱逐者,是曾经对抗,是无力对抗;是主动承认自己的命运,还是被迫选择自己的命运。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众多尝试中,总有一种被多数人选择,另一种被少数人选择。此后的走向中,个人的“正确”往往被掩盖或淹没,而集体的“正确”凸显。
是的,失败在所难免,一些人或者群体被定罪、清除,腾出空间,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当深陷其中无法退出,铤而走险也是一种选择。少数人的选择,可能最终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成为社会期望的新模样。
走回头路,不是因为不尝试,而是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未被选择的,往往是代价太大。或舍弃所有,或在3万英尺的高空。